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物極必反。近年被投資者、市場雙雙熱捧的掃地機器人行業,似乎從巔峯跌入了低谷。據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掃地機零售額同比增長了 9%,但銷量卻下滑了 28.3%。
如此尷尬的數據,既是市場需求迴歸理性、掃地機器人價格卻不降反增的結果,也是掃地機器人大潮正在退去、即將剩下一地雞毛的強烈信號。實際上,除了銷量數據呈現兩位數下滑外,行業頭部企業市值下滑、人氣下降,也印證着掃地機器人行業步入了成熟期,增長乏力已肉眼可見。
例如,有“掃地茅”之稱的科沃斯,市值也曾突破1400億,相比目前在350億左右徘徊,跌去了近千億。無獨有偶,同為掃地機四小龍的追覓,也於前段時間,傳出兩位聯合創始人吳鵬、王生樂,以及CFO孫景離開團隊的消息。
但是,據36氪報道,追覓科技剛剛宣佈獲得36億元C輪融資,這也意味着,追覓依然在高速奔跑。而此時出現職業經理人層面的人事變動,顯然是追覓情況不容樂觀的信號。那麼,這個此前號稱“行業內卷之最”的掃地機新星,為何呈現隕落之勢?我們結合掃地機器人行業及追覓自身的發展現狀、未來前景,或許可以追根溯源,發現背後的真相。
行業內卷,波及四小龍
在新興的黑科技賽道,總會有一些玩家在資本的加持之下,搶佔行業先機,佔據戰略要地,隨後便是英雄草莽齊上陣,共同瓜分有限的市場。掃地機器人行業也不例外,目前的兩大陣營分別是佔據頭部地位的掃地機器人四小龍以及處於腰部、尾部的大量玩家。
四小龍是指科沃斯、石頭、雲鯨、追覓,佔據市場份額近90%,而剩餘10%的市場份額,則由一些尚未成長起來、形成規模效應的小眾品牌貢獻,業內也形象地稱之為“白牌”掃地機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掃地機器人產品與其它家用產品一樣,原本也可以區分高、中、低端。但是頭部四小龍無一例外,都將市場的矛頭瞄準了中高端市場,低端市場幾乎無人問津。這也導致了一個行業怪圈,行業後來者雖然可以衝擊高端,但是在四小龍的包圍之下,難以突圍獲勝。
而一開始就定調中高端的頭部企業,想要覆蓋更廣泛的低端市場,受成本限制,價格下探也幾乎不太可能,由此導致的行業中高端市場的內卷,也不斷加劇。
但是,殘酷的現實是,中高端的市場蛋糕必然十分有限,在頭部玩家的相互蠶食下,更多中高端消費者嘗試購買掃地機,不過是類似數碼產品的發燒友,是“嚐鮮”心理使然。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掃地機器人的平均單價越來越高,銷量卻反而在呈現2位數的速度鋭減。據觀察,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內卷,一方面是技術、價格方面的比拼與競爭;另一方面,是新品研發週期、推陳出新速度的抗衡。
首先,在價格方面,各大頭部企業並非比拼性價比,而是比拼高科技。例如,今年各廠商發佈的產品,多位高端產品,動輒數千元。以石頭 G10S / PRO、科沃斯 T10 TURBO、追覓 S10 / X10、雲鯨 J3 等為例,價格3000元往上的單價,讓三四線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有些望洋興嘆,即便是嚐鮮,也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與經濟壓力。
要知道,價格通常是與價值相匹配的,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雖然更有經濟實力,但是卻也只為價值買單,所以頭部企業又開始在產品功能等方面加速內卷。
例如,只要有玩家率先推出自清潔、AI 攝像頭、語音通話等附加功能,其餘三家便會立馬跟進。但是最大的差別,不過在於算法與精度,用户對此感知並不明顯。
不過,因為這類功能十分新穎,卻噱頭十足,價格也便水漲船高。因此這類產品,也時常被指是在收割中產階層的“智商税”,有些華而不實。
其次,在研發週期與新品發佈速度上,追覓也被調侃為最卷的一家。“別人一年發一款,他就發兩款。”據瞭解,追覓自 2020 年推出第一款掃拖機器人以來,兩年共發佈了 8 款掃地機器人,基本上每三個月就會有新品發佈,並且每一款都疊加了新功能,產品在交互、智能化方面均有明顯提升。這是追覓激進的一面,但是也是行業內捲成風的縮影,頗有一些無奈的意味。
另外,要知道,在掃地機器人四小龍中,追覓的市場表現,卻略遜一籌。例如,根據歐睿數據,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全球高端掃地機器人出廠銷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依次為石頭、iRobot Roomba和科沃斯,前三名市場份額佔比超過80%,追覓榜上無名。
由此來分析追覓的處境,也不難看出,其可謂內外交困,深陷內卷,已然無法自拔。
燒錢搶市場,追覓首尾難相顧
拋開產品研發到定價的過程,掃地機器人面世後的營銷推廣成本過高,也成為行業集中度非常高的重要原因。
據瞭解,在目前DTC為主導的銷售模式之下,家用掃地機的2C屬性,也讓其營銷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通過簽約代言人、廣告投放等方式進行轉化,也是行業常態,大肆燒錢也成了難以改變的現實。
以追覓為例,近年其聘請當紅運動員蘇炳添、人氣藝人張若昀作為代言人,也堪稱大手筆。在這樣的高投入、高成本之下,掃地機器人想要將其價格下探、並拓展更廣闊的市場,顯然難於上青天。而追覓在這樣的行業內卷之下,也難以獨善其身。
圖源:財訊網
另外,除了頭部企業之間的相互廝殺外,剩餘10%的市場份額,卻是由數十家中小型企業來分蛋糕的,而且,也逐漸吸引了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玩家入局,它們也同樣對中高端市場虎視眈眈,未來與頭部四小龍爭霸,也並非沒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掃地機器人賽道雖然頭部企業為數不多,相對集中,但是並非不夠擁擠。早在2019年,掃地機器人就被創業者視為新風口,蜂擁而至。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 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線上品牌的數量為 112 個,線下品牌增加至 32 個。只是,彼時由於入局門檻低,從業者也參差不齊。不過,“白牌”掃地機器人由於缺少護城河,很容易導致產品同質化。因此,在近兩年的淘汰賽中,也有很多玩家經不起行業的高投入,不得不出局。
只是,傳統家電入局,卻給追覓等企業帶來新的危機。據瞭解,美的、海爾等品牌的掃地機,多為貼牌代工的模式為主,整機由類似銀星、華芯等供應商做代工,自身負責銷售、售後服務等環節。
這類企業雖目前市佔率較低,且為代工模式,但是其數十年積累的品牌、渠道資源,卻是追覓等“新勢力”所無法比擬的,因此,這類品牌也足以成為追覓的追兵,令其首尾難顧。
行業差生,雙十一追覓何以突圍?
據奧維雲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追覓以5.1%的市場份額排名行業第五,遠遠低於排名第二、市佔率22.9%的石頭科技,與排名第三、佔比為15.1%的雲鯨也尚有距離,而距離排名第一佔比接近40%科沃斯,更是相差甚遠。
對比其行業四小龍的江湖地位,追覓此時的市場份額,可謂處於行業墊底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衝擊之下,追覓不僅在當前主流的線上市場失守,其線下渠道銷售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掃地機器人的線下市場,行業老玩家科沃斯可謂一枝獨秀,在2022年上半年的銷售份額高達85.32%,剩下不足15%的市場份額,則留給了其它玩家。反觀追覓,線下銷售佔比更是不及1%,同樣缺乏競爭力。
而據查詢,在某電商平台上,隨處可見的大量白牌機,價格從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有的銷量看起來還不錯。
更為致命的是,在追覓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屢屢因為使用“非常手段”搶佔行業人才、獲取流量而遭遇官司,並頻頻敗訴。由此也給其品牌影響力,帶來了難以抹去的負面影響。
例如,今年8月中,添可訴追覓不正當使用“會思考的智能吸塵器”,被判賠償添可30萬元,而早在2019年,曾有19名核心技術人員集中跳槽到追覓科技,後被萊克電氣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為由告上法庭。最終,萊克電氣勝訴,共計獲賠388.5萬。
另外,關於追覓“產品質量差”、新買產品故障頻頻等,也讓追覓置於尷尬境地。例如,有消費者在投訴平台上反映,自己剛購買的追覓某型號洗地機,僅僅使用幾次,主機就出現故障,售後服務也差強人意。
另外,在業內被曝掃地機器人產品可能會涉嫌侵犯消費者隱私,存在網絡安全問題時,追覓也宣佈旗下的W10 Pro獲得安全標準聲明。雖然這也意味着該產品在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是符合安全標準的。但是也有消費者對其表示擔心,品牌口碑、產品風評不佳的追覓,是否只是讓產品徘徊在數據安全的及格線上,就可以讓消費者打消疑慮?依然要打一個問號。
結語
種種跡象表明,掃地機器人的熱度雖並未下降,市場卻逐漸迴歸平穩。消費者也從最初的嚐鮮心態,迴歸到更加理性地關注掃地機器人產品的實用性、性價比。而該賽道已經進入決賽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只是,隨着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集中度日漸提升,行業競爭者卻並沒有減少,中尾部企業的拼命追趕,也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大量出現的前兆。
對於追覓這種尚未建立起長期的市場影響力的品牌,恐怕需要提升的不僅僅是產品的性能,還要警惕其他同類品牌對其市場份額帶來的衝擊,更需要在維護品牌形象、口碑風向的同時,構建屬於自己的產品護城河、核心競爭力,方可保住其行業地位。
或許,在行業處於巔峯時期的拐點之時,即將到來的雙十一,便是又一個競技場。但是不甘人後的追覓,卻是時候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