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自行車運動協會百餘名騎友來到縣汾河濕地公園,倡導低碳出行。 史港澤攝(人民圖片)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在江蘇無錫舉行。展覽方面集中展出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圖為展會現場。 戚善成攝(人民圖片)
古泉換流站是一條將新疆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與東部負荷中心連接的大通道,將新疆豐富電能源源不斷送達安徽直抵華東。圖為技術人員進行送電前驗收。 宋衞星攝(人民視覺)
河北省遵化市各中小學校組織開展利用廢舊物品手工小製作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和低碳環保意識。圖為小學生在參觀廢品利用手工作品展覽。 劉滿倉攝(人民圖片)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周田鎮紫雲社區利用荒山坡和校舍、農房屋頂安裝光伏蓄能板,建成2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 朱海鵬攝(人民圖片)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危機之一。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艱苦卓絕努力,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今年,中國又在國際社會立下新承諾,在減碳進程中按下了快進鍵。
“高碳”將退出市場
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升高,温室效應加劇,地球氣温逐漸上升。因此,全球開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控制温室氣體排放。中國在這場全球行動中積極作為,今年,向國際社會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敢於站出來,承諾提前達到碳排放峯值,進行碳中和,無疑給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打了一劑強心針。“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動力匱乏、進展緩慢的情況下,能夠明確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以及國家自主貢獻的內容清晰明確地提出來,對全球推進巴黎協定目標的落實意義非常重大,對中國的意義更重大。”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委員潘家華指出。
據瞭解,繼中國提出206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目標後,歐盟又把氣候目標從與1990年相比減少55%碳排放,提高至減排60%,日本、韓國、英國等一些國家也相繼提出了本國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減排新目標對國內經濟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專家認為,實現達峯乃至碳中和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大幅下降,將有力倒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帶動綠色產業強勁增長,最終高碳將退出歷史舞台。
“人們對高碳的能源、產業、產品、消費的認知將發生改變,因為它們是沒有未來的、最終是要退出歷史舞台的。”潘家華分析,有了明確的預期,投資人會知道高碳投資是受到碳剛性約束的,市場不看好,慢慢地,高碳就沒有市場了。高碳被遏制,對低碳技術創新的投資會加大。最終能夠全方位穩步推進低碳進程,包括消費者的行為改變。
碳市場效果顯現
為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一個低成本、高效能的碳交易機制——碳市場出世。按照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的要求,到2020年,中國要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7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2013年,中國試點碳市場開始交易;從2017年開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啓動,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逐步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範圍,碳市場逐步穩定運行。
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參與碳市場交易提高了減碳意識,節能減排成了企業的自覺行為。“以往節能減排目標是從中央到地方逐級傳遞,而現在已成為企業自發自覺的選擇,因為碳排放管理已經與企業的盈利、投資、現金流直接掛上了鈎。”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總裁葛興安説。
作為最早的試點城市,近年來上海碳交易工作日益成熟。目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已經逐步完善了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框架。截至2020年10月30日,上海市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的企業已全部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至此,上海碳排放企業已連續7年實現100%履約。就減排成效來説,上海2019年電力熱力行業、石化化工行業、鋼鐵行業碳交易企業碳排放量分別下降8.7%、12.6%和14%。
目前,全國碳市場試點範圍內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趨勢。截至今年8月,北京等試點省區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接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共有2837家重點排放單位、1082家非履約機構和11169個自然人蔘與試點碳市場。2020年,中國已成長為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的碳市場!
減碳如火如荼
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之一是減少煤炭的使用,自“十一五”以來,中國在每個五年規劃中都確立節能減碳的約束性目標,並分解到各省區市,強化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從“十二五”起,中國以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這一系統性、約束性目標為抓手,促進低碳發展。
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中國較早採用“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發1千瓦時電僅需270克煤;鋼鐵、水泥等高能耗產業的能耗大幅下降……僅2016—2019年,中國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的效果,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
在改善能源結構方面,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同時,增加零碳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的裝機規模均佔全球30%以上。
同時,中國實施大規模植樹造林,森林碳匯大幅提升。2018年,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509萬公頃、51.04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社會各界還逐漸轉變能源消費理念,各種低碳環保產品越來越受青睞。2010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增速增長。
在各地減碳行動中,深圳走在了前列。深圳是中國經濟發展大市,近五年碳排放只增長了400萬噸,主要因為深圳優化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單位產出增長和碳排放開始逐漸脱鈎。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傑介紹,建設坪山新能源汽車基地是深圳降低燃油車排放採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深圳上萬輛公交巴士和出租車完成替換,這些年的替換效應相當於1萬輛公交巴士和出租車替代60萬私家車產生碳排放當量;深圳淘汰低端企業上萬家,鼓勵發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產業;深圳還最早在全國設立生態縣,規定內的土地不能開發,並且不斷恢復被破壞的植被,建設生態景觀林,對空氣和碳減排有很重要的作用。
為實現達峯目標,生態環境部表示,“十四五”規劃將有一系列硬措施,不僅包括指標設定,還包括更好地藉助市場手段,綜合運用科技、財税、環保等政策,更好推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