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1月16日上午的國際論壇圍繞着“碳達峯與碳中和目標下的汽車與交通轉型”的主題展開討論。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發表了主題演講《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與碳交易研究》 ,他在演講中表示,應用碳交易市場機制控制道路交通行業減排是大勢所趨,建議先行試點建立新能源汽車碳交易技術體系,然後推廣到交通領域。
目前,鼓勵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有三種:一是碳税,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徵收的税;二是碳交易,温室氣體減排所採用的市場機制;三是“雙積分”,實現汽車企業所有車型平均燃料消耗必須達到的節能標準。
其中,汽車碳税是根據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來徵收的税或者説是燃油税。碳税的特點是價格導向管理方式簡單易行,監管成本低,企業減排的成本固定容易計算,改變各方行為能力強。但我國目前尚未實施碳税,主要原因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現狀、計税制度、核算基礎等客觀條件還不太成熟。
不過,我國政府獨創了“雙積分”政策,這一政策2020年交易活躍、價格上漲,開始發揮積極的作用。
至於碳交易則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形成排放權的交易。碳交易需要碳配額,由政府主管部門核定企業所得的一定時期內的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碳交易市場是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促使企業自發進行減排,低成本與高質量地完成排放目標。
廣義的碳交易是一個市場體系,主要包括政策法規、低碳技術、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排放權交易由形式分類、基本條件、典型流程等因素構成。
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訂之後,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建立了碳交易市場,形成了以芝加哥碳交易所為代表的四大國際碳交易平台,目前市場發展迅速,但市場分散,價格波動較大。
為了應對節能減排的挑戰,中國政府積極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例如2011年制定了《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去年又制訂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等文件。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廣州、湖北、重慶等省市開展了碳交易試點工作。
據統計,截至2020年8月,7個試點市場配額交易成交量為4.06億噸,約佔全國碳排放的0.4%,累計成交92.8億元,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場。
我國制定了三大管理制度,構建了數據報送、註冊登記、碳交易、交易結算等四大支撐平台,初步建成了全國碳交易市場體系並取得了成效。因此,道路交通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孫逢春認為,應用碳交易市場機制控制行業減排是大勢所趨。目前道路交通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條件也已初步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困難:還沒有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價格體系,市場缺乏詳細的規章制度與法律監管,碳交易市場和價格波動較大,還處於初級階段等等。因此,他建議先行試點建立新能源汽車碳交易技術體系,然後推廣到交通領域。
新能源汽車碳排放與碳交易機制與體系主要包括碳税、碳獎勵、碳抵銷(或者説雙積分)、碳排放交易與積分交易等四項內容:
1.碳税:就是指汽車使用環節的碳排放税或者説是燃油税;
2.碳獎勵:鼓勵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減排獎勵或者是補貼;
3.碳抵銷:是汽車企業基於雙積分的碳排放抵銷機制;
4.碳交易,為市場交易、減排的國家收購。
新能源汽車碳交易的主要技術支撐為新能源汽車數據平台與新能源汽車碳交易平台,分別完成碳配額、碳配額核查以及交易信息的登記。
為確保碳排放配額的稀缺性,符合行業特點的配額管理方法十分關鍵,其核心技術是行業數據統計與移動源排放監測技術,車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使得新能源汽車運行納入碳交易體系成為可能。
以新能源汽車碳交易為例,首先要收集車輛在生產、使用、報廢回收三個階段的數據,使估算全生命週期總能耗與碳排放量。
研究發現,新能源汽車在生產和報廢回收利用階段與傳統燃油車的碳排放相比並無優勢,而在車輛使用階段,電動汽車的碳排放優勢明顯。按照2030年電動汽車滲透率20%測算,預計2030年減排量約為4.86億噸。因此,提高清潔電力比例,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電池梯次利用,是節能減排的關鍵。隨着技術進步,油耗或電耗逐年降低,實際的減排力度要大於我們的核算量。
孫逢春表示,碳中和是我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交通節能減排是實現交通強國的重要戰略舉措,開發新能源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是節能減排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從實施產品補貼過渡到碳交易與碳獎勵,是支持和促進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健康和快速發展的必要政策。車聯網實時大數據平台是支撐新能源汽車四位一體、綜合減排措施的必須技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