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題:走綠色發展之路 築生態文明之基
新華社記者高敬
“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進展,2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這樣指出。
“十三五”時期,“霧霾少了”“環境美了”,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切身感受。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23.1%,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森林覆蓋率達到22.96%,生態系統格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整體穩定。
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背後,是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堅定走上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地方不再把生態環境保護看成是給發展“拖後腿”,而是將綠色發展作為新機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條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之路。
隨着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幾年來,多少曾被狂挖濫採的礦山安靜下來,多少冒黑煙的大煙囱轟然倒地。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關停淘汰落後產能,整治數萬家“散亂污”企業。新興產業得以大力發展,經濟發展更加綠色、更可持續。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北方地區2500萬餘户鄉親告別散煤取暖;街頭巷尾的共享單車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拖着“黑尾巴”的大貨車少了,公交車、出租車變身新能源車;生活垃圾分類成為新的生活風尚。
當然,也要看到,當前生態環境質量距離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還有差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需要保持污染防治定力不動搖。
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日,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減排的新目標和願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全社會共同行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構建綠水長流、青山常在的美麗中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