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呂棟】
“美國和包括澳大利亞、韓國在內的美國盟友,試圖投資數億美元以削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但寧德時代、天齊鋰業和華友鈷業等三家中國公司的融資總額遠超這一金額。”
當地時間6月24日,英國《金融時報》在報道中寫道,隨着中國鞏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技術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寧德時代、天齊鋰業和華友鈷業等三家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和材料公司,正在新的融資中尋求向投資者籌資逾100億美元。
“中國正試圖將自己定位成新能源技術硬件領域的沙特阿拉伯,成為成本最低的供應商,並獲得最高的市場份額,”華爾街金融研究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駐香港高級分析師尼爾·貝弗裏奇説道,“這是中國和西方之間的一場大規模地緣戰略競爭。”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目前,中國供應商佔據全球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量的近四分之三,並且在處理稀土元素(電池中使用的氧化物、金屬和磁鐵)方面佔據90%的市場份額,類似其在太陽能行業的強勢地位。
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450億元人民幣(約合67億美元)的鉅額定增上週(6月22日)“安全落地”,最終確定發行股票數量為1.1億股,價格為410元/股,約為當日收盤價的81%。
按照英國《金融時報》計算和Refinitiv數據,包括最新的大宗股票發行在內,寧德時代自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以來已融資約130億美元。
觀察者網注意到,寧德時代本次定增最早披露於去年8月,最初計劃募資582億元。彼時,市場上曾有部分觀點認為這筆鉅額定增“存過度融資之嫌”,三個月後寧德時代將募資總額下調至450億元。
融資規模龐大,外國投資者也熱衷於參與其中,摩根大通、巴克萊、摩根士丹利、麥格理和匯豐都在寧德時代此次發行中分得“一杯羹”,約佔總髮行額的32%。
定增完成後的兩個交易日裏,寧德時代累計漲超10%,目前市值約1.3萬億。
寧德時代定增發行對象
積極融資的不止寧德時代。6月19日,已在深交所上市的天齊鋰業宣佈通過港交所聆訊,有望成為繼贛鋒鋰業後第二家“A+H”兩地上市的鋰業巨頭。截至目前,天齊鋰業尚未披露具體募資規模。但一位接近該公司的投資者透露,天齊鋰業的融資規模將在10億至20億美元之間。
天齊鋰業曾在2018年向港交所申請港股上市,但交易此後被擱置。能源研究與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發佈的數據顯示,按2021年的產量計,天齊鋰業是全球第四大及亞洲第二大鋰化合物生產商,市場份額分別佔7%及12%。此外,該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電池級碳酸鋰供應商,也是全球十大電池級氫氧化鋰供應商之一。
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即便天齊鋰業按最低融資規模(10億美元)赴港上市,也將成為港交所今年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華爾街日報》指出,在全球IPO低迷的情況下,天齊鋰業無懼市場波動,將試探全球投資者對新能源公司股票的興趣。自6月初以來,天齊鋰業在深交所的股價已飆升逾21%。
與此同時,另一家大型電池原材料供應商華友鈷業在6月19日宣佈,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77億元人民幣,用於印尼華山鎳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在此次定增方案中,該公司堅定表明了看好三元材料的態度:認為高鎳化已成為三元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趨勢。
手握大量資源以及一體化產業鏈佈局,讓華友鈷業備受機構青睞。但在上交所上市7年來,該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合計為96億元,而直接募資額已達192.59億元,間接融資額達183.58億元。如果加上此次定增的177億元,總融資額已高達553.17億元。
國際大宗貿易巨頭托克(Trafigura)指出,全球90%以上的電池級鋰由中國的冶煉廠生產,這些冶煉廠也加工絕大多數的鈷、鎳和其它關鍵電池材料。
《金融時報》:2025年,中國仍將主導全球電池市場
“西方對中國對市場的影響力反應遲緩”,《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防部本月與在澳大利亞上市的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簽署一項價值1.2億美元的協議,用於建造美國首批重稀土分離設施之一。今年2月,澳大利亞政府向黑斯廷斯科技材料公司(Hastings Technology Materials)提供1億美元貸款,用於在西澳大利亞開發稀土礦和冶煉廠。
根據伯恩斯坦公司的預測,隨着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全球動力電池的產能將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並從2021年的823GWh增長至2025年的3252GWh。
《金融時報》報道稱,隨着美國和歐洲對本土動力電池製造提供大量補貼,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的市場份額將略有下降,但預計到2025年仍將佔到全球三分之二左右,歐洲的份額預計將從目前的15%增長至20%,美國的份額將從8%擴大到12%。預計到2025年,寧德時代將保持其20%的全球市場份額。
儘管中國的市場份額可能出現下降,但《金融時報》認為,中國的成本優勢必將進一步改善。由於存在規模優勢,在中國建造電池工廠的單位成本約為6000萬美元/GWh。隨着工廠規模的迅速擴大,未來幾年中國建造工廠的單位成本將進一步縮減到5000萬美元/GWh左右。相比之下,未來10年全球平均每億瓦時的成本約為7800萬美元,歐洲新建電池工廠的成本已經超過1.2億美元/GWh。
《金融時報》:規模很重要,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在行業繁榮之際保持低成本
由於中國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中佔據領先地位,國外諮詢公司New Electric Partners的羅斯·格雷戈裏(Ross Gregory)宣稱,海外競爭對手對中國競爭對手的擔憂,不僅限於地緣政治風險,還包括與中國國內巨大動力電池需求競爭的困難,“這只是一個事實,他們有巨大的國內需求。”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韓國動力電池企業對中國關鍵電池原材料的依賴程度達到60%,寧德時代的競爭對手LG、SK以及三星,都在試圖減少這種依賴。但凸顯中國動力電池吸引力的一個跡象是,韓國車企現代旗下的起亞品牌正計劃在一款新車型上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這標誌着非韓國製造的電池首次進入韓國市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