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考”成績單,官方點評來了
2022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各項細分業務經營情況如何?
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向業內證券公司下發《證券公司2022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分析》,從行業資本實力、服務實體經濟、財富管理轉型、資本中介業務、行業風控水平、國際化佈局等多個領域點評上半年券商各業務板塊發展情況。
中證協指出,2022年上半年,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融資2.71萬億元,引導金融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隨着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仍處於重要的機遇期。
來看詳情——
交易機構化趨勢明顯
資管業務持續優化
2022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第一年,證券公司持續提升投資管理、產品創設、資產配置、市場營銷等能力,積極推動證券公司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截至2022年6月末,證券行業服務客户資產規模70.27萬億元,客户基礎不斷夯實。
在財富管理業務結構方面,交易機構化趨勢明顯,證券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進一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機構客户證券交易額佔比為37.02%,同比提升7.04個百分點。全行業實現證券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28.18億元,同比增長16.88%。
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方面,受市場情緒影響,2022年上半年證券行業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淨收入同比下滑23.19%至77.34億元,收入佔證券經紀業務收入11.70%,同比下降3.05個百分點。
在金融產品供給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受託資產總淨值為10.99萬億元。其中,集合資管規模較去年末增長0.39%至3.55萬億元,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規模較去年末增長7.75%至1.11萬億元;定向資管規模較去年末下降10.77%至4.35萬億元,佔比持續下降至39.57%。資產管理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淨值化轉型成效持續凸顯。
在創新業務方面,證券公司積極推進基金投顧試點業務開展。截至2022年6月末,已有29家證券公司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資格,佔全市場獲得基金投顧業務牌照機構的數量約為一半,其中已正式展業的證券公司達20家。
股債融資2.71萬億
服務171家企業境內IPO
作為資本市場核心中介機構,證券公司積極發揮連接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橋樑紐帶作用,上半年通過股票、債券等實現融資2.71萬億元,引導金融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2年上半年,證券行業牢牢把握資本市場各板塊功能定位,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的差異化發展需求。全行業共服務171家企業實現境內首發上市,融資金額達到3119.20億元,同比增長45.78%。
其中,在科創板首發上市的“硬科技”企業54家,融資1155.56億元;在創業板首發上市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68家,融資871.17億元;在北交所首發上市的“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19家,融資28.62億元。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企業家數佔全市場的82.46%,融資金額佔65.89%。
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超過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由2017年年初的約20%增長至約37%。
2022年上半年,證券公司承銷發行創新創業公司債券407.73億元,遠超2021年全年水平。證券公司承銷發行綠色公司債券(含ABS)906.17億元,同比增長34.94%;承銷發行鄉村振興債券119.54億元,同比增長3.52%。
兩融業務規模收入下降
場外衍生品成營收增長點
2022年上半年,受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收入均有所下降,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持續壓降,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化解成效顯著。
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融資融券業務融出資金規模為1.53萬億元,較去年末下降11.70%;融出證券規模為903.24億元,較去年末下降22.22%;對應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62%至527.35億元。
同期,證券行業股票質押業務融出資金為2136.98億元,較去年末下降6.24%,已降至近4年多以來最低水平。相應整體履約保障比例為212.61%,行業化解股票質押風險取得實質性成效。
自營業務方面,方向性自營收益隨時下滑,以衍生品、跟投、做市為代表的投資業務呈現多元化發展。
2022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實現證券投資收益429.79億元,同比下降38.53%。從自營投資規模來看,截至2022年6月末,自營投資規模為5.2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68%,其中基金投資規模增幅最大,較上年末增長28.10%至7537.58億元;債券投資規模佔比依然位居首位,為63.84%。
場外衍生品業務成證券公司服務客户風險管理及資產配置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證券公司營業收入的重要增長點。截至2022年6月末,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存續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2.2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52%。
202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頒佈,填補了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基本法”空白,為證券行業衍生品業務規範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根本保障。中證協表示,場外衍生品業務將在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財富管理取得更長遠的發展。
國際化佈局持續完善
上半年服務港股IPO融資151億
2022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開放穩步推進,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等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我國證券行業積極融入對外開放新格局,完善國際化佈局,不斷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資證券公司“走出去”進程正在不斷提速。在繼續深度參與互聯互通業務的同時,我國證券公司積極備案成為互聯互通全球存託憑證跨境轉換機構,或申請成為境外交易所會員,並通過新設或增資境外子公司等方式強化海外業務佈局。
2022年上半年,我國證券公司通過香港子公司等服務企業在中國香港市場IPO融資151.29億港元,佔全市場的87.64%。目前共有9家A股上市公司在倫敦、瑞士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並上市全球存託憑證(GDR)。
另外,中國市場對境外資本吸引力持續增強。截至2022年6月末,證券行業共有17家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其中有9家為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高盛高華、摩根大通證券(中國)2家為外資全資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證券、匯豐前海證券外資股比例於2022年分別提升至94%、90%。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A股市值達3.57萬億元。
中證協指出,外資機構加速佈局中國資本市場,充分彰顯外資對我國資本市場的信心,也為我國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國際投行經營業績下滑
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2年上半年,國際投行經營業績同樣出現下滑。高盛、摩根士丹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7.97億美元、279.33億美元,同比下降25%、8%;實現淨利潤68.66億美元、61.61億
美元,同比下降44%、19%。
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美股IPO家數及規模為137家、10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34家,規模同比下降95.46%。市場環境不確定下,企業融資活動減少,這也直接導致投行業務收入出現下降。
由於國際投行的機構業務以去方向化為主,且實現股票、債券、貨幣、商品等多資產深度覆蓋,驅動FICC等業務在面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時依舊有較為穩定的表現。2022年上半年,高盛、摩根士丹利FICC相關業務收入持續穩健增長。
中證協指出,目前,我國證券行業正逐步完善信用、利率、外匯、商品等業務條線。隨着人民幣國際化、匯率市場化、證券公司國際化等因素驅動,我國證券行業有望通過發展FICC業務,提升大宗商品市場全球定價能力,在服務實體經濟、提高市場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出更大作用。
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證券行業國際化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證券公司可對標國際投行先進實踐,不斷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完善國際化佈局,成為證券公司邁向國際一流投行的必經之路。
另外,中證協提出,從國際同業發展經驗來看,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應用是國際投行創新發展的強大助推器。2021年我國行業信息科技投入為338.20億元,保持持續增長。
金融科技賦能證券行業全面提升業務效率、拓展業務邊界、降低業務成本並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基於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我國證券公司可在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證券研究等方面實現生產力的提升,進一步提高客户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