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年終報道|明年銀行業淨利潤增速回正成業界共識,銀行股估值有望持續修復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席捲之下,國內銀行業的淨利潤出現了有史以來罕見的同比下降。市場預計,2021年銀行業減費讓利的力度將有所減小,淨利差的下降幅度也將有所收窄,預計銀行業淨利潤增速將觸底反彈。

但不良貸款壓力的陰霾或將延續至未來數年。資產質量問題凸顯之下,銀行業將面臨一定的資本、撥備和流動性補充的壓力,迫使銀行向着輕型化、綜合化轉型。在此過程中,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也將逐漸恢復。

由於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持樂觀預期,市場分析人士較為看好明年銀行股表現。中信建投分析認為,明年銀行業主基調是化解存量、盈利轉正。“化解存量有利於行業整體估值修復,盈利轉正將顯著改善ROE提升估值。因此看好明年銀行股行情,但從節奏上,更加看好一季度以後板塊表現。”

銀行盈利增速有望觸底反彈

銀行明年的淨利潤將觸底反彈,已成為業界的共識。

“預計2021年銀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由負轉正,明年銀行業的淨利潤增速或將達到2%到3%,”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衞東表示。在他看來,明年銀行讓利力度有望下降,而銀行的營業收入也將穩定增加,同時,撥備計提對利潤的侵蝕程度也將有所下降。

實際上,在監管的窗口指導下,商業銀行普遍在今年增加了撥備覆蓋率,一些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此前大幅提高,多家銀行計提大量的信用減值損失,成為導致今年銀行淨利潤增速為負的重要因素。

根據銀保監會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1.5萬億元,同比下降8.3%,但這一降幅已經比二季度有所收窄。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鴻認為,考慮到今年的基數較低,明年銀行利潤增速可能到5%附近。從量的角度來説,明年信貸規模的投放將回到常態;從價的角度看,明年LPR繼續降低的可能性較小,如果通脹上行壓力增加,存在小幅上調的可能。

今年,央行兩次降低MLF利率共30個基點,1年期LPR降低3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降低15個基點,疊加今年負債端成本上行,銀行利息淨收入普遍下降。2020年下半年之後LPR利率並沒有調整,但是銀行對企業和居民的貸款利率相對LPR加點的比例有所減少,減點的比例有所增加。

“整體上居民和企業的貸款利率繼續下行,體現了LPR改革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效果。”劉鴻表示。在2020年三季度末,企業票據融資利率較之前明顯上行,這與金融市場利率上行直接相關。由此帶來了三季度銀行加權貸款利率比二季度小幅上行。

劉鴻預計,目前國內經濟逐步復甦,LPR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性不高。“未來要降低實體的融資成本,需要降低貸款相對LPR加點的比例,增加貸款對LPR減點的比例。到了明年隨着疫苗的使用,經濟活動可能進一步恢復,通脹可能從目前的低位回到正常區間。”

此外,陳衞東還預計,2021年隨着貨幣政策迴歸常態,中國商業銀行負債規模增速將達到10%-11%,增速將較2020年有所放緩。同時,中長期貸款有望持續較快增長,存款結構也將有所調整。

化解不良貸款仍是重任

在影響銀行淨利潤的因素中,不良貸款是最為核心的問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1年銀行業的不良率還將繼續上升,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導致部分貸款的風險暴露滯後,銀行的撥備計提與核銷力度仍將較大。

受疫情影響,今年監管層要求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延期還本付息。今年6月份,銀保監會進一步延長延期還本付息的時間限制。近日銀保監會還公開表示,確保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不影響企業的徵信記錄,繼續加大續貸政策落實力度,緩解小微企業的轉貸資金壓力。

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精準幫助了小微企業渡過疫情帶來的難關,但也引發了銀行業界對於明年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

“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不良的上升。”一位城商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一些較為優質的企業也出現了違約的情況,一方面,銀行在貸款的資產質量上繼續進行嚴格管控,另一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應延盡延”的措施,明年銀行仍要繼續加大不良處置的力度。

陳衞東也認為,2021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的壓力將逐步釋放。信用風險釋放一般滯後於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2020年以來,銀行展期、無還本續貸的貸款比例明顯上升,部分風險尚未充分反映在五級分類指標中。2021年,商業銀行不良率上升的概率較大,預計年底將達到2%-2.2%。

在他看來,城商行、農商行資產質量防控壓力加大,不良很有可能會達到近年來的高點。“經濟增速表現不佳的地區資產質量防控壓力較大,這些資產多通過嵌套配置在涉及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項目,易產生傳染性風險。”

監管層對此也早有預案。今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多次發言,要求提前加大撥備提取,備足備好未來抵禦風險的“彈藥”,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疫情之下,不良資產會反彈是必然。而且越往後反彈的幅度越大,未來兩三年這個影響都會有。”

針對不良的上升,銀行及資產管理公司也已經有所動作。今年年底,建設銀行發佈公告稱,將向其專門實施債轉股業務的全資子公司建信投資增資金額不超過人民幣 300 億元,這也被業內看做是拉開了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增資序幕,以防範未來可能增加的銀行不良。

今年以來,各級資產管理公司(AMC)也增加了處置銀行不良資產的計劃。一位熟悉不良資產處置的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未來幾年隨着銀行業資產質量的上升以及化解不良力度的增加,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或將迎來一波較好的增長期。

不過,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王一峯則認為,銀行資產質量與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呈現正相關性,預計隨着國內疫情進一步控制和內需持續恢復,資產質量壓力將邊際緩釋。

輕型化轉型成銀行發展主旋律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資本壓力凸顯,特別是核心一級資本,撥備覆蓋率和流動性覆蓋率更是逐季下降,部分銀行的損失吸收能力亟待增強。有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銀行業將面臨一定的資本、撥備和流動性補充壓力。在此背景之下,銀行發展資本金佔用較小的業務、向輕型化轉型顯得更加緊迫。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輕型化是2021年銀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發力財富管理,轉向輕資本業務,優秀銀行將憑藉差異化稟賦脱穎而出。國內銀行財富管理成長空間仍大,未來主動管理轉型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實際上,近年來已有多家銀行提出輕型化轉型,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都曾在業績報告中表示要推動輕型化發展。

一位銀行戰略部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未來幾年,該行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增加中間收入的佔比,着力發展一些對資本金佔用較小的業務。與此前着重大型企業貸款相比,未來銀行將更加側重於零售業務,在此基礎上附加金融科技能力,進一步轉向輕型銀行模式。

此外,綜合化發展也被業內視為重要的轉型方向。銀行的場景化趨勢正在逐漸顯現,包括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均已在場景化方面有所突破。如招商銀行的“線上門店”等場景化服務,幫助其在疫情期間的MAU指標(月活躍用户數)不降反升;而興業銀行藉助場景生態圈,實現觸達客户和生態圈上下游的目標。

陳衞東表示,結合場景的建設,銀行將金融與居民消費以及企業行為深度結合,批量化獲客、精準化服務、針對性風控等技術,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的核心發展趨勢。場景建設通過平台化的建設與運營,將同一場景下的多重服務集合,降低企業融資服務的成本,為實體經濟賦能增效,帶動場景下的消費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

銀行估值或將持續修復

市場對銀行業未來業績預期的向好,提升了對於銀行股板塊未來表示的信心。對於明年銀行板塊的估值,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或將持續修正。

劉鴻認為,銀行股的走勢既受到大盤的影響,也受到銀行業自身業績的影響。銀行股在明年上半年可能有較好的表現。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認為,當前行業估值處於絕對底部,銀行股向下空間較小。而在資產質量,尤其是非標和平台貸款等隱性不良逐漸修復的大背景下,破淨現象或將有所緩解,未來行業算術平均PB將從目前的0.82倍修復至0.9倍到1倍。

“在各類型銀行中,明年更加看好估值低的股份制銀行。”楊榮表示,風險處置力度將成為估值修復的核心點,而股份制銀行存量風險處置力度空前。他指出,關注類佔比下降和NIM優勢突出是最為關鍵性的指標。

此外,國泰君安銀行業高級分析師袁梓芳此前也發文稱,看好2021年全年銀行股絕對收益投資機會,維持增持評級。

袁梓芳預計,2021年經濟持續修復,經濟復甦動能將主要由消費、出口主要帶動,投資端相對平穩,核心改善在製造業投資。預計貨幣政策將保持總體穩健、慎用總量寬鬆、強調精準導向基調,較2020年邊際上略有收緊,推動銀行量跌價穩。經濟持續復甦,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將利好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