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華寶新能源(000690)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寶新能”)謀求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有了新進展,公司近日更新了申報稿。
資料顯示,華寶新能主要從事便攜式儲能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已經在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完成銷售佈局。
得益於便攜儲能產品的高速發展,華寶新能迎來了營收的快速攀升期。然而,通過招股書披露的公司經營相關數據可見,在高增長的背後公司存在多重隱患,管理層上市前夕的突擊分紅、公司高管簡歷被刻意修改等現象也飽受市場質疑。
適時轉換產品賽道 年複合增長提速迅猛
説到華寶新能旗下的品牌,最為大眾熟悉的應該算是“電小二”。
電小二曾經在共享充電寶興起之時,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而後逐步過渡到户外電源。
電小二應用領域的變遷,正是華寶新能核心產品更替的反映。
招股書顯示,早在2018年華寶新能的主營產品仍為充電寶,佔其總營收的64.23%;到了2021年上半年,充電寶為華寶新能帶來的營收僅為0.22萬元,便攜儲能產品則以81.27%的營收佔比成為了絕對的核心產品。
根據中國化學(601117)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報告數據,全球便攜式儲能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0.6億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42.6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90.28%。
受益於便攜式儲能行業的快速增長,華寶新能便攜儲能產品銷售金額從2018年的6398.12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8.93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273.49%。
從營收增長的速度來看,華寶新能在主打產品賽道的轉換取得了成功。
高度依賴境外、第三方平台 凸顯直銷渠道短板
在公司營收高速增長的背後,華寶新能的營收確定性受到了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H1期間,華寶新能境外銷售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1.53%、87.27%、90.09%和 93.29%,尤其是來自美國的收入在報告期內佔比超過4成。
近年來中美之間存在一定的貿易摩擦,不少國內企業均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如何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貿易“黑天鵝”,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寶新能的銷售渠道中,主要依靠第三方電商平台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銷售,直銷渠道佔比相對不足。2021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佔比僅為9.83%。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主要通過通過亞馬遜、日本樂天、日本雅虎、天貓及京東等國內外知名第三方電商平台銷售產品。其中亞馬遜是公司對外線上銷售的主要憑條,銷售金額佔比自2019年後一直保持在50%以上。
近年來,亞馬遜平台利用平台規則加大了對賣家的管理,不少中國跨境電商遭遇“封號”。經營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上市公司天澤信息(300209)曾於2021年9月16日回覆深交所問詢時稱,2021年度累計新增被封站點數約400個。
值得一提的是,華寶新能在營收渠道上對於亞馬遜平台有着過高的依賴度,如何應對亞馬遜平台規則的變化,維持公司整體經營的穩定性成為了投資者密切關注的另一個重點。
主推“大單品”模式 研發費用佔比逆勢減磅
如上文所述,華寶新能的營收高增長來源於便攜儲能產品的高速增長。從公司的整體的產品結構切入,可以發現,華寶新能目前主要依賴便攜式儲能產品,其他產品的營收貢獻不足20%。
通常情況下,以“大單品”為主的企業需要不斷加強產品研發,以保證產品在技術水平上的先進性,減少被替代的風險,進而穩固公司營收的穩定性。
但在支持產品先進性方面,華寶新能卻在研發費用佔比出現了下滑。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H1期間,華寶新能的研發費用佔比出現趨勢性下降,由2018年的4.22%下滑至2021H1的2.37%。
同期,可比公司的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15%、5.49%、4.99%、5.55%,處於上升趨勢,並在各期均高於華寶新能。
研發費用低於可比公司,又出現逆行業趨勢的下滑,這種情況下,華寶新能能否繼續保持產品先進性,令市場質疑。
邊募資“補血”邊突擊分紅 IPO動機引質疑
此次謀求登陸創業板,華寶新能擬募資6.76億元,其中1.27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佔募資額的18.79%。
然而,在2019年和2020年,公司分別進行3500萬元和9700萬元現金分紅,合計分紅金額達到1.32億元,遠超過補充流動性資金金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華寶新能的歸母淨利潤則分別為3645.16萬元和2.34億元。2019年的分紅金額達歸母淨利潤的96.02%,幾乎相當於將全部歸母淨利潤分紅。
華寶新能在2021年提交申報稿,一邊希望通過上市募資補充流動性,一邊又在申報前夕突擊大額分紅,背後動機令人生疑?
高管簡歷前後不一 是否虛假陳述存疑
除去突擊分紅的決策外,公司對高管簡歷的一系列修改操作也,也令市場頗感費解。
招股書顯示,相較於新三板披露信息,公司高管簡歷存在多處修改,包括職位調高、工作期間調整等。
具體來看,新三板掛牌期間的披露信息顯示,華寶新能實際控制人之一孫中偉在1999年7月-2001年6月,任職長信(香港)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在2001年6月-2004年6月就職深圳市金微科電子有限公司,任職總經理。
而在創業板上市的申報文件中,孫中偉上述兩段任職期限出現了變動,公司職位更是發生較大的變動——在長信(香港)有限公司的職位由“銷售經理”修正為“銷售員”,在金微科電子有限公司的職位由“總經理”修正為“銷售經理”。
前後職位存在明顯的上下級區別,在新三板掛牌期間,華寶新能卻對孫中偉的職位進行了“自主提升”的虛假陳述,美化了實控人的簡歷形象。
類似的職位向上調整,在公司高管吳世基身上同樣出現。其簡歷介紹由新三板披露信息的台灣順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廠長”,修正為創業板上市申報文件中的“資深經理、協理”。
為何依規對外披露的信息,華寶新能卻隨心所欲,修修補補?這類操作既值得監管部門重視,同樣也值得投資者關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