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世界來説,
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便是新冠疫情。
待前所未遇的這隻“黑天鵝”飛過,
經濟走向如何?
來聽聽專家的見解。
瑞士再保險集團仍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球經濟活動停擺。本輪衰退還可能引發若干範式轉型,加速一些宏觀趨勢的演變,包括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供應鏈的深度調整。”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érôme Jean Haegeli)博士指出:“全球經濟韌性減弱。因此,即使經濟衰退短暫、反彈強勁,整體復甦也仍需更長時間。”
安仁禮在報告中分享觀點:儘管中國經濟受到重創,但先於其他國家面對疫情,且率先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貨幣措施和財政手段,以輔助企業復工、促進經濟復甦。同時,宏觀政策通過引導新基建建設,培育以創新為核心的新興增長點;繼續市場化改革、深化要素改革,以強化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動能。預計中國經濟將會很快迎來反彈,並將引領全球經濟的復甦。
報告認為,經歷了二十多年低通脹時期之後,疫情可能會引發形勢反轉。全球化曾是降低通脹的主要動力之一,而逆全球化趨勢和政府債務的貨幣化融資則可能會放大通脹風險。
京東數科研究院院長沈建光博士展望全年認為,全球經濟至少要經歷兩個季度的負增長,海外經濟深陷泥潭或使中國出口承受壓力。中國進出口貿易佔全球貿易的近四分之一,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海外經濟衰退不僅會影響中國外需,還會增加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在他看來,疫情在衝擊經濟的同時,也帶來行業發展的新機遇。高科技紅利正逐漸到來,特別是數字化的紅利,新基建可以在很多領域為新一代經濟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中國,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廣泛使用,線上會議、線上辦公等新型業態正在崛起,特別是遠程醫療、電商等的發展更是迅速。疫情倒逼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落地,刺激無接觸零售、智能化服務等新業態創新發展,驅動中國新一輪產業數字化變革,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創造積極條件。
危中有機,必須把握。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談 瓔
圖 片 | 東方IC
編 輯 | 陸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