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五雙雙漲停後,週末有報道稱,在原“中信系”高管的運作下,剛上市2個月的國聯證券將吸收合併國金證券,雙方已達成意向協議,試圖成為一家券業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9月18日下午,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雙雙漲停,目前兩家公司市值分別為467億和462億,基本旗鼓相當,相加的話則有930億。
01
“湧金系”退出?
據界面財聯社報道,2020年9月18日,國聯證券與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股份轉讓意向協議》,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的股份。
同時,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正在籌劃合併事宜,方式為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雙方於2020年9月18日簽署了關於合併的《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之吸收合併意向性協議》。
報道稱,兩公司將向上交所申請自2020年9月2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資料顯示,國金證券屬於“湧金系”,公司第一大股東長沙湧金集團和第二大股東湧金投資控股均為“湧金系”企業,合計持有國金證券27.43%的股份。
02
“中信系”操刀?
國聯證券為無錫國資控股,公司第一大股東為無錫市政府旗下的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國聯證券28.59%的股份,並通過其控制的國聯信託等企業,間接持有國聯證券43.76%股份,合計持有國聯證券72.35%。
報道稱,2015年,時年63歲的中信證券原董事長王東明“因年齡原因”退休,隨後到國聯證券擔任顧問。之後,中信證券原執委會委員、財務負責人、首席風險官,“打工皇帝”葛小波等一批中信老將進入國聯證券。
最新的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國聯證券高管團隊中已有5人來自中信證券,包括公司行政總裁葛小波,董秘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王捷,公司首席信息官汪錦嶺,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富官尹紅衞,首席風險官李欽。
03
合併是中小券商方向之一
自去年11月份證監會提出“航母券商”以來,今年多家券商傳出合併傳聞,其中更以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的合併傳聞備受市場矚目。
出乎市場預料的是,這兩家“中字頭”的合併並未成行,國聯和國金兩家“國字頭”券商卻走到了前面。
數據顯示,國聯證券上半年營收8.22億元,同比減少3.42%;實現歸母淨利潤3.21億元,同比減少9.84%,但實現了A股快速上市的目標。
國金證券上半年表現更好,營業收入為28.96億元,同比增長 51.36%;歸母淨利潤10.02億元,同比增長61.24%。不過,和頭部券商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分析人士認為,通過外生併購、頭部券商強強聯合的方式是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捷徑,也將助推我國證券行業快速做大做強,快速提升資本市場直融功能與系統重要性。
而對於中小券商而言,通過合併做大做強,更是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落伍的手段之一。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多點贊,多中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