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證券餘平:軍工進入基面加速大年,如何佈局板塊機會?
軍工板塊近期為何大幅走強?行業投資邏輯是什麼?如何佈局軍工板塊投資機會?國泰基金“軍工板塊走強,基本面進入加速期”直播裏國盛證券軍工首席分析師餘平帶來相關分享。
01 軍工板塊進入基面加速大年
目前我們看好軍工板塊的理由如下。
第一各個行業比較來看,今年的大環境下軍工行業很容易被選出來。疫情對於各方面影響比較大,但是軍工相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小,有點像2018年時候軍工需求非常剛性,各個行業中軍工的增長確定性比較高。2021年中報裏面,中航沈飛(377.37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697.93%)、洪都航空(72.94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41704.49%)、航發動力(248.23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784.81%)等主機廠都收到了大額預收款,這些公司基本上鎖定未來3-5年的大訂單,所以需求是不需要擔心的。
第二從軍工行業基本面情況來看,今年處在軍工基本面加速大年。我們統計2021年年報軍工板塊淨利潤同比增長30.7%,各個板塊裏排在第三名。今年一季報很多公司業績表現也非常優秀,中航沈飛、航發動力、航發控制等中下游公司一季報也非常不錯。我們預計接下來的兩、三個季度表現都會非常好,今年軍工基本面處在加速時期,主要邏輯就是新的產能釋放會驅動訂單和業績的高增長,這是我們最核心的一個判斷指標。
需求端來看,絕大部分軍機、導彈鏈條上的訂單基本排在2025年甚至更後面,需求不用發愁,核心看供給。我們看絕大部分的軍工企業去年Q4到今年Q1基本上業績環比持平,背後的邏輯就是2020年4、5月份開始提出全面備戰能力建設,需求開始大幅增長,但是很多軍工企業產能是不夠的。第一波業績增長是把原來的產能利用率打滿,也就是説從2020年Q3、Q4開始一直到2021年Q3業績環比向上,就是把原來的產能利用率打滿。2021年Q4到今年Q1絕大部分公司業績呈現季度環比持平,就屬於產能出現瓶頸。
從2020年下半年到現在已經2年了,擴產過程需要去買設備、需要整個產業鏈去統一意識,這個也很重要。因為軍工企業對需求的判斷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理解全面備戰的強度,因此過去2年的時間裏很多產能開始慢慢釋放,所以我們今年4、5月份開始每月更新月報,就是想去告訴資本市場軍工需求不需要擔心,核心是看供給,很多公司產能逐步開始釋放是軍工最大的一個邏輯。
新產能釋放必然會導致中下游企業往上游採購更多的原材料或者電子元器件,下游裝備交付也會提速,這就是我們判斷今年是基本面加速大年的基本邏輯。後面幾個季度我覺得業績會處在環比、同比高增長的態勢,軍工具備強有力基本面的支撐,這個在各個行業裏都是比較少的。
現階段我認為逐步進入中報行情。上市公司尤其滬市強調7月15號之前業績同比變化50%以上都要發中報預告,所以我覺得很多軍工企業會陸陸續續發出中報預告,會帶來一波中報行情。目前振華科技發的中報預告非常亮眼,連續九個季度業績都是同比、環比的高增長。後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產業鏈上的公司中報預告都會比較好,底層邏輯就是產能逐步釋放,產品的交付也在提速,這是我們認為軍工最核心的一個邏輯,軍工進入一個基本面加速的大年。
02 軍工是長期持續增長的行業
我們團隊4月底跟蹤疫情,當時覺得上海已經找了一些方式去戰勝疫。後面第一波反彈幅度最大的其實是軍工板塊,後面發現軍工“搭台”,其它成長行業在“唱戲”,新能源領域的一些公司漲幅比軍工還高,我覺得軍工在目前這個階段會蓄力接上成長行業,新能源、光伏、汽車等會逐步切入到軍工這一塊。
第三,從估值的情況來看,4月底整個板塊估值回到了2014年以來最低的位置。典型的公司比如振華科技今年大概也就20多倍PE,包括紫光國微等公司估值也比較有吸引力,我覺得很多公司切換到明年來看大部分30倍左右的估值其實吸引力很大。
第四,軍工的確定性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都很高。長期邏輯寫在十四五規劃或者十九大報告裏面,到本世紀中葉建設世界一流軍隊,2035年實現軍隊現代化,我們覺得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軍費水平有望達到美國相當水平。我們測算過去幾年軍費複合增速,認為至少未來30年我們軍費的增速會持續超過GDP的增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軍工行業其實是一個持續增長的行業。
首先軍工作為國家層面的一個必選消費,是一個國家需要持續去投入的。我們國家GDP體量已經非常大了,我們需要一個比較強大的軍事裝備、軍隊力量去保護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果,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像我們十九大報告裏面説的,我們要實現國防跟經濟實力相互匹配、相互統一,這是我覺得支持裝備持續發展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從裝備角度來説,因為軍事裝備其實是一個持續對抗、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持續更新換代是軍費持續投入背後的根本動力,也是軍工行業持續增長的動力,所以軍工長期邏輯就是軍事裝備在不斷升級換代。
最後我們國家的很多高端製造業已經進入深水區,現在可以拉動經濟的是汽車產業鏈等,未來我們發現製造業裏面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就是大飛機、商用航空發動機、衞星、互聯網等等,這些都是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大產業。我們對軍工裝備的持續投入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高端製造業也是我們國家必然要去發展的一個方向,所以長期邏輯沒有變。
今年上半年因為各種各樣因素包括疫情影響、鎳價暴漲對整個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尤其是高温合金產業鏈有一些巨大影響,殺跌比較厲害,但是長邏輯沒有變,因此短期因素造成殺跌反而是歷史性買入機會。我們看到一些大宗商品價格在逐步下跌,軍工本身需求剛性又很強,因此成本下降業績彈性會很大。總結起來我認為還是中報行情的啓動,這是我們看好軍工的四個方面。
03 軍工五大主線方向
具體的主線方向其實很清晰。
第一,航空發動機。我們在4月底5月初看好軍工反彈的時候,立馬就發出來100頁的航空發動機產業深度報告。每次軍工行情的主線我覺得大概率會是航空發動機,因為這個賽道既有軍用的發動機持續增長還有商用發動機未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還有維修市場又在快速的啓動。我們覺得航空發動機是軍工裏面真正“長坡厚雪”超級大的產業賽道。尤其今年上半年因為鎳價等短期影響,我覺得給這個鏈條很多公司帶來一個歷史性買入機會。
第二,導彈。我們此前判斷十四五導彈總量是十三五大概3-5倍,現在我們覺得俄烏戰爭對我們國家導彈裝備可能會有一個實質性需求拉昇,尤其是去年都在做導彈產業鏈擴產,所以預計今年交付量大幅提升。而且去年因為整體基數比較小,對很多上市公司的業績貢獻可能也一般,今年貢獻就會比較大。我覺得今年導彈的增速可能會比較高,估計整個板塊增速80%~100%。當然不同的方向也不一樣,比如空軍、火箭軍的導彈可能不一樣。目前導彈產業相關的公司處在高增長狀況,所以導彈這個鏈條我覺得比較重要。
第三,新興裝備,包括一些電磁能的武器、艦船的綜合電力系統、激光裝備。2020年5、6月份以來到現在,絕大部分股價走得比較強的企業下游是軍機、導彈、航空發動機。第一波預期最強的時候其實是在2020年的5、6月份,那個時候大家預期全面備戰,軍隊裝備的需求會大幅擴充。我覺得第一階段其實漲預期的時候是最好的,那個時候中證軍工指數全年漲幅70%-80%。背後反應的就是需求開始有預期的時候,第一波股價漲幅比較好。背後的產業邏輯就是20~30年的裝備的科研進入到定型批產,裝備量大幅增長。去年到今年很多導彈、飛機鏈條上的企業逐步進入到業績兑現的時候,業績兑現的增速會很高,持續性仍然會比較強。但是我們覺得還有一些新興裝備的公司能有很大的成長預期,我覺得可能成為黑馬,比如電磁能武器逐步進入到定型批產的階段。
第四是軍機方向,我們看到一些先進戰機會去追加訂單,包括像無人機也開始起量,會帶動整個鏈條的發展。軍機這個方向我覺得以先進戰機比如成都或者瀋陽方向為主導。
第五,國防信息化。我們會重點圍繞軍工半導體研究,我覺得一些平台性的企業更加容易走出來。這背後的一個邏輯是軍工半導體是一個比較底層的產品,因此覆蓋的型號越多,長期增長動力就更強,這些公司還有國產替代的邏輯。因為以前很多軍工半導體都採購國外,整個國產化率水平大概在30%不到,所以它有國產化率提升邏輯,還有一些品類拓展、信息化帶來滲透率提升的邏輯。我覺得軍工半導體企業是軍工裏面增速最為強勁的一類公司。
本文源自Wind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