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墜落:烏龍指事件後9年也不太平,因52億收購案再吃罰單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封其娟
MPS收購案爆雷,連鎖反應還在繼續。因信披違規,光大證券(601788.SH)再吃罰單。
3月1日,上交所發佈對光大證券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對其在MPS案中存在的諸多信披違規行為予以通報批評。因類似問題,光大證券在1月已收到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
2016年5月,光大證券全資孫公司光大浸輝投資參與設立特殊目的載體浸鑫基金,募資52億元收購英國體育傳媒公司 MP&Silva Holding S.A.公司(即“MPS”)65%的股權。這場轟動市場的跨境併購案,最終慘淡收場。收購完成後,MPS逐步陷入經營危機,光大證券也因此深陷泥潭。
MPS跨境收購案爆雷至今,對光大證券的羈絆頗深,影響深遠。2018年10月,MPS宣佈破產。當年,光大證券對MPS風險項目計提了14億元預計負債及1.21億元其他資產減值準備,共計減少公司2018年度合併利潤總額約15.21億元,減少合併淨利潤約11.41億元。光大證券當年淨利潤斷崖下跌,行業排名跌至30名開外。
光大證券此前是頭部券商,但在2016年便開始跌出券商前十行列,至今仍不復當年之勇。“2013年的‘烏龍指’事件,就已為光大證券的墜落埋下伏筆,暴露了它在風控、合規、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一名券商資深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這些年,光大證券到底發生了什麼?
MPS收購衝擊波
此次處分決定書披露了光大證券信披“三宗罪”,具體包括重大合同披露不及時、重大訴訟事項進展披露不及時、重大交易披露不完整。上交所對光大證券和時任董事長兼總裁(代行董事會秘書)薛峯予以通報批評。
3月2日,光大證券回應稱,將本着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監管函中的問題,並進一步強化合規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合法利益。
2018年10月,MPS開始破產清算,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52億元的併購款項血本無歸。截至2021年年底,光大證券因MPS收購案已累計負債56.89億元。
自此,光大證券承受着漫長的訴訟和鉅額的風險敞口。事件還在持續發酵,光大證券至今仍承受拖累。
2015年,光大證券尚憑藉淨利潤76.47億元躋身行業前十。2016年和2017年,光大證券的淨利潤分別為30.13億元和30.17億元,在行業排名分別為第十一、十二位。
2018年,光大證券淨利潤斷崖下降96.57%,僅為1.03億元,行業排名跌至第三十八位。2019年,光大證券也僅實現淨利潤5.68億元,行業排名第三十三位。2020年,光大證券淨利潤有所提升,增至23.34億元,業內排名第十五位,但仍未迴歸一線陣營。
光大證券2013年8月發生“烏龍指”事件,引發各界質疑。四個月後,薛峯升任光大證券總裁,可謂臨危受命。“在嚴格的內控機制下,交易員的自營業務交易額度都有嚴格限定。出現高達數十億元的錯誤交易指令而未獲風控系統攔截,只能説明當時光大證券的內控機制幾乎‘形同虛設’。”一家頭部券商的資深交易員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MPS收購案對光大證券的衝擊更為深遠。
薛峯主政光大證券期間,還擔任光大資本董事長,決定並批准MPS項目;又以光證金控董事長的身份,全程主導並推進收購事項。薛峯已在2019年4月辭去董事長職務。在他去職四個月後,光大證券首席風險官王勇離職。當年,執行總裁周健男、合規總監陳嵐、副總裁熊國兵等人相繼離開。他們中的多人是在光大證券任職多年的老將。陳嵐早在2008年12月就已出任合規總監,熊國兵在2010年5月開始擔任副總裁。
“王勇是做定量分析出身,主要應用在市場風險管理上,但MPS這個項目顯然是出了信用風險、流程風險及內控問題。”一名曾在光大證券任職的內部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披露。
掉隊早有跡象
薛峯履歷豐富,有地市主政經驗,也在央行、光大集團有任職經歷。2012年6月,他已任職光大證券副總裁,兩年後升任總裁,並在2016 年11月成為董事長。
承載變革使命的薛峯提出“二次創業”,並制定五年戰略發展規劃,卻不想MPS收購事件成為折戟之戰,未能帶領光大證券在“烏龍指”事件後打出翻身仗。
在MPS收購事件的餘波下,光大證券各項業務均受牽累,但在此之前也早有掉隊跡象。
2020年研究所高管組團跳槽,對於光大證券而言,此番景象並不陌生。早在2007年,光大證券高管集體跳槽一事就曾引發業內極大關注。
由此,光大證券研究業務開始出現下行趨勢。而後,研究所人員流動愈發頻繁,甚至8年更換5任所長。
梳理近年來的核心業務,光大證券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財富管理“獨挑大樑”,並與自營業務兩極分化。
2021年上半年,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佔據總營收的“半壁江山”,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板塊表現尤為突出。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光大證券的投行、自營、資管三塊業務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投資交易業務虧損2346萬元。
光大證券的投行、自營、資管業務接連出現問題。
2021年11月,光大證券投行“一把手”杜雄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因投行業務違規受罰,可追溯至2013年6月,彼時,光大證券就因保薦天豐節能項目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據當時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光大證券在核查天豐節能IPO申請材料以及進行財務自查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導致此前出具的《發行保薦書》和《財務核查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證監會除罰沒光大證券業務收入215萬元,還處以430萬元罰款,並對兩位保薦代表人給予警告和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更早前的2013年3月,光大證券的保薦代表人張曙華、王蘇華,就因保薦項目康達新材2012年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39.27%,被採取“3個月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的監管措施。隨後的4月,光大證券香港分部因內部監控及監督缺失受到譴責並被罰款120萬港元;同時,光大證券相關負責人也因監督及管理缺失,受到譴責並被罰款40萬港元。
券商競爭日漸激烈。連遭重創的光大證券,能否早日重歸一線券商之列,還面臨諸多考驗。
3月4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光大證券董辦相關人士,電話一直未能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