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效應下降、新基金髮行遇冷——公募基金如何提升吸引力

賺錢效應下降、新基金髮行遇冷——公募基金如何提升吸引力

  今年以來,受A股市場震盪調整影響,公募基金產品整體收益欠佳,新基金髮行持續遇冷,基金總規模較年初也有所下降。在當前賺錢效應減弱的情況下,公募基金該如何提升自身吸引力?長期來看,公募基金又該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豐富產品供給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股票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今年以來跌幅均超10%,跌幅分別為18.11%、14.1%、11.53%、10.11%;公募基金總規模為25.13萬億元,較年初下降3200億元。

  在新基金髮行方面,截至5月20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規模約為410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8萬億元的火爆行情,降幅約為三分之二。

  通常而言,當市場表現好的時候,居民入市情緒高,作為普惠金融產品的公募基金往往可以實現快速發展,而當前市場賺錢效應漸弱,如何提升公募基金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已經成基金公司發展面臨的當務之急。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受海外通脹、俄烏衝突和國內疫情反覆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今年以來市場賺錢效應減弱,但公募基金作為財富管理業務機構化的主力,依然可依託日益成熟的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帶頭作用。為了保證行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公募基金公司應加強自身服務體系和創新機制構建,在投研體系、產品創設、價值教育和客户體驗等方面逐步完善。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階段公募基金需要儘快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強化產品端創新,發佈更多適合不同基民需求的產品,提升對居民的吸引力。

  “當市場賺錢效應下降時,公募基金更需聚焦主業、修煉好‘內功’,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幫助投資者做好財富管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建議,一是深挖市場結構性機會,創新推出主題型產品,聚焦並精選“穩增長”、成長反彈、高股息、低估值等主題中相對跑贏大盤的個股,為投資者創造價值;二是提高投研能力,在精選行業、個股上下足功夫,努力提高投資收益率;三是加強與保險資金、企業年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合作,穩妥佈局當下市場估值底部區域機會;四是積極推動投資者教育,加強基金具有較好的中長期投資回報等宣傳,利用好各種渠道向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與宏觀經濟形勢,幫助投資者形成合理的收益預期和資產配置決策。

  對於強化產品供給,王一峯進一步指出,公募基金公司應依據客户風險偏好提供豐富的適配產品,在老產品中挖掘潛在需求,還要在新產品中深化產品線的拓展,給予投資者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把握政策方向

  從近幾年來看,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規範水平穩步提升,財富效應也逐步顯現。但與此同時,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仍存在專業能力適配性不夠、文化建設薄弱、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監管層近期發佈了多個相關文件和政策,為公募基金行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和路徑,也給現階段的公募基金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4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積極培育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全面強化專業能力建設、着力打造行業良好發展生態、不斷提升監管轉型效能等四大方面,提出16項具體舉措,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5月20日,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人辦法》)及其配套規則,着力構建多元開放、競爭充分、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行業生態。

  中航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管理人辦法》是落實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規,與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是一脈相承的,將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邁向新的階段,以特色化差異發展、做大做強投研實力為核心的新的行業競爭模式和創新發展時代已經到來。

  李湛認為,《管理人辦法》對於市場中普遍關心的牌照管理、公司治理、風控合規、支持差異化發展、完善市場退出等方面進行了更細緻的規定,為進一步培育良好的公募基金行業生態、提高服務居民財富管理能力奠定了基礎。

  具體來看,《管理人辦法》從“准入—內控—經營—治理—退出—監管”全鏈條完善了公募基金管理人監管制度,其中,在牌照準入以及市場退出制度方面。《管理人辦法》統一了資管機構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條件,同時適度放寬同一主體持有公募牌照數量限制,允許同一集團下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牌照;增設專章明確公募基金管理人退出機制,允許經營失敗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動申請註銷公募基金管理資格或者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實現市場化退出,並明確風險處置的措施類型與實施程序。

  李湛對此表示,適度放開牌照與優化市場退出機制後,市場整體競爭將有所加劇,但市場主體預計有增有減,將更有利於營造優勝劣汰、差異化發展的行業生態。基金公司應抓準政策方向,儘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王一峯也認為,隨着申請公募牌照方面限制的放寬,更多資管機構將參與到公募基金行業中,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或將加劇。同時,允許市場化退出壓實機構責任,倒逼優質企業強化自身競爭優勢。

  立足長期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管理人辦法》要求董事會對經營層實行3年以上長週期考核,基金管理公司應將長期投資業績、合規風控情況等作為關鍵崗位人員考核的重要依據,實施薪酬遞延、追索扣回與獎金跟投制度,嚴禁短期考核與過度激勵。

  業內人士指出,建立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長期投資理念的形成一直是監管層的重點工作,對於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解決困擾行業發展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問題都具有積極作用,也是推動公募基金實現長久健康發展的必要基礎。

  鄧海清表示,當前市場上的基金抱團、短期熱點炒作、唯排名論、“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等畸形的價值觀都和短視化的激勵約束機制有關。構建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有利於避免基金投資過分追求短期排名、放大市場波動和炒作短期噱頭等不健康傾向,引導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將重點放在投研領域,對於實現委託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監管層持續糾正行業的不良風氣,積極引導公募基金行業迴歸專業能力比拼的體現。”李湛表示,資產配置取得相對收益大多是基於長期經濟發展趨勢、行業發展趨勢等進行的深入研究,而過度關注權益市場短期波動,既不利於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不利於服務居民中長期財務管理能力。構建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市場上追求短期收益造成的亂象。

  王一峯還指出,從海外資管公司經驗來看,長期化考核機制有利於激勵基金經理注重長期業績回報,規避短期頻繁交易,提升基金長期業績水平。同時,對於隨着機構投資者不斷髮展壯大,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有利於引導資金的長期化。中長線資金具有追求價值投資、資金屬性相對穩定、與企業共同成長等特徵,資金的機構化與長期化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

  此外,能否進一步培養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理念,也關係到基金公司長期激勵約束機制的實施效果。鄧海清表示,基金公司應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醒基民需要對基金和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和投資風格進行研究,精選符合自身投資偏好和風險偏好的產品,進行長期投資。當整個市場的參與方都逐漸形成了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基金公司的發展也將更加穩健,從而為服務居民財富管理作出更大貢獻。 (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45 字。

轉載請註明: 賺錢效應下降、新基金髮行遇冷——公募基金如何提升吸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