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熱鍋上的螞蟻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財經

風雲突變。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及港交所突發公告:暫緩螞蟻上市。而在暫緩上市的前一夜,螞蟻已被監管多方“敲打”。一面是IPO屢次創紀錄,一面是監管風暴強勢壓頂,自馬雲外灘金融峯會喊話十日以來,螞蟻屢次被置於風口浪尖。眼下投資者最為關切的是,監管緊箍下,螞蟻IPO能否重啓,又該如何進一步規範業務。

滬港IPO緊急“熄火”

按照原定計劃,螞蟻將於11月5日在滬港兩地同步掛牌上市。為了這個全球最大IPO,螞蟻已準備良久。從8月25日公佈招股文件、9月18日閃電過會、10月26日揭開發行價懸念,再至10月29日A股火熱打新,螞蟻IPO的每一步都走出了“加速度”。

然而敲鐘未至,螞蟻卻先收到了來自監管的“大禮包”。11月3日晚,上交所首頁公告稱,決定螞蟻公司暫緩上市。理由為螞蟻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且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與此同時,港交所也公告稱,暫緩螞蟻H股上市。

11月2日晚,據證監會官方發佈,當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對螞蟻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巧合的是,約談一事公佈後不到半小時,銀保監會官方再發消息,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以下簡稱“新規”)。其中,無論是從原則上禁止跨省展業規定,還是聯合貸款出資不得低於三成等條例來看,均足以對螞蟻小貸業務構成重擊。

針對暫緩上市一事,北京商報記者向螞蟻方面採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稱,如果單純不符合信息披露要求,按照監管規定披露以後還可以繼續上市;但如果被監管認定為“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那麼後續走向存疑。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則稱,上交所要求螞蟻進行風險説明,且要求對上市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改變作出評估,完全合理合規,從保護股民、提示風險的出發點也應該暫緩。但暫緩不等於退出,相信只要符合上交所條件,仍然有繼續上市的可能。不過從大的環境來看,可能會改變螞蟻的上市進程,包括相對應的估值邏輯。

此外,聯儲證券研究員馬煒也認為,儘管上交所暫緩螞蟻上市,但補足披露信息後,螞蟻或可繼續上市。一方面,螞蟻在上市前,接受最強的監管,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螞蟻是中國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平台,對金融科技的監管繞不開螞蟻,對小貸市場的監管同樣繞不開螞蟻。此次監管風暴可以説因螞蟻而起,也可以説是對整個行業的監管風暴。後續,螞蟻可能會接受強監管下的上市資產業務板塊重整+修改上市的估值。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儘管上市暫緩,但後續繼續上市毫無懸念。正如券商投行資深人士何南野指出,上市暫緩,一是為了呼應四部門約談後的監管精神,對螞蟻上市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二是近期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對螞蟻的經營造成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客觀上也需要暫緩,並充分向投資者披露風險後,才方便推進下一步的工作。

“從目前看,螞蟻上市是無懸念的,只要充分披露風險,並積極根據監管精神進行內部整改,上市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何南野稱。

花唄借唄戴“緊箍”

在業內看來,螞蟻此次遭遇的監管風暴,導火索在於10月24日馬雲在外灘金融峯會上的仗“蟻”直言。彼時他喊話國內金融監管大談創新,批判銀行是當鋪思想,稱巴塞爾協議是“老人俱樂部”,語驚四座的同時,也在金融行業引發了巨大爭議。而自馬雲發言十日來,螞蟻已被屢次置於風口。

監管“高規格”約談,小貸業務再受約束,一切看似突然,但實則早已有跡可循。一個重要的信號是,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強調,“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雖未點名,但在業內看來也有對馬雲言辭的隔空回應之意。

與此同時,央行行長易綱近期也在多個場合公開表態大型科技公司創新風險。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11月2日也發文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合作中,資金大部分來源於金融機構,但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寡頭壟斷地位收取過高費用,增加了金融消費者成本。此外,郭武平點名道,在收費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統一標準,一般高於持牌金融機構。比如“花唄”與銀行信用卡業務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續費高於銀行,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普而不惠”。

螞蟻如今面臨的監管挑戰着實不小。正如蘇筱芮所稱,網絡小貸牌照、消費金融牌照由銀保監會管,金融控股公司歸央行管,而螞蟻目前的主要風險點就在網絡小貸和金控這兩個業態上,尤其是金控這塊還有很多配套細則尚未公佈,監管後續的手段中還有很多可發揮的空間。監管加碼,對螞蟻構成實質性衝擊,尤其是花唄、借唄類業務將戴“緊箍”。

王蓬博進一步指出,除了監管挑戰和個人數據隱私保護外,螞蟻賴以生存的支付基礎也將面臨挑戰。如果互聯互通繼續推進,類似美團、滴滴等場景掌控力度較強的平台,如果發力支付閉環,螞蟻的用户和商户基礎就有可能受到挑戰,這些都可能會對螞蟻的業務產生影響,進而對螞蟻的利潤增速造成衝擊。

不過,目前網絡小貸新規還在徵求意見階段,一切仍尚有變數。馬煒認為,螞蟻和監管的博弈仍未結束。不過,所有的新金融歸根到底還是落在金融上,金融監管的創新是有邊界的,螞蟻必須接受和融入現代金融監管的主流標準。要解決金融科技創新的風險,業務的發展和創新都應當遵循金融監管的規則,在不超過金融監管邊界的前提下規範創新。

微貸科技業務模式或調整

實際上,螞蟻此前也曾在招股書中作出相關風險提示,包括“公司的微貸科技平台無法維持高速增長的風險”“公司的微貸科技平台業務依賴與金融機構合作的風險”以及無法有效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等。

“正如螞蟻所言,其業務高度依賴與金融機構合作。”蘇筱芮指出,後續,螞蟻可加大純科技業務的比重,儘快將螞蟻鏈等規模化、商業化,用真正的技術驅動來回應市場對科技公司身份的質疑;此外,可在金融監管框架內繼續發揮自身的牌照作用,接受持牌機構存在嚴格槓桿率約束的現實,按照過往持牌金融機構的標準來繼續展業。

“在IPO之前監管落地,實際上是對螞蟻未來的不確定性有了確定的説法。”王蓬博進一步稱,今後,很多中小網貸公司運營門檻將被抬高,但借款人需求依然存在,這部分需求只能由螞蟻這種被規範以後仍有資金能力的機構來操作,這反而有利於市場集中。當螞蟻已經成長為今天的體量,業務擁抱監管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認為,螞蟻一方面需要重新申請全國牌照,另一方面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等造成的業務槓桿限制,對於其業務增長的影響也可能最為直接。待新規正式落地,螞蟻的微貸科技業務模式將進行調整。不過綜合看,螞蟻若上市後資金儲備豐富,後續也可能採取其他比如消費金融公司牌照,或者用純科技服務的方式進行微貸科技業務。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