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購買公司債券 這些房企高管出手“護盤”

進入3月份以來,多數房企的股價和債券價格上演了“過山車”行情,從“一片綠”到“翻紅”,投資者也跟着捏了一把汗。

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信心不足的當下,部分大型房企也開始主動“護盤”。截至3月25日,碧桂園、新城、旭輝等多家房企高管在債券市場上自購公司債券,高管增持向外界傳達了信心,也有利於債市的穩定。

“自掏腰包”購買公司債券 這些房企高管出手“護盤”

3月,多家房企高管在市場上自購公司債券。圖片來源/IC photo

━━━━━

高管出手“護盤”

開啓債市保衞戰

最先開展護盤行動的是銷售榜冠軍選手碧桂園。3月17日,碧桂園發佈公告稱,董事莫斌及監事王增瑞擬購買總規模不超過2000萬元公司債券。3月23日,碧桂園購買的高管團隊擴大至全體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規模不超過1億元(包括此前的2000萬元)。

緊隨碧桂園之後,3月18日,新城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兼總裁梁志誠、董事兼聯席總裁曲德君、財務負責人管有冬、董事會秘書陳鵬擬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債券不超過2000萬元,購買計劃實施期為3月21日至6月20日。

另外一家民營房企旭輝也加入護盤行動。3月21日,旭輝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陳東彪及楊欣擬購買總規模不超過3000萬元公司債券,購買時間在2021年度業績公告之後。

也就是説,前後5天時間中,按照上限金額計算,三家龍頭民營房企的護盤金額最高將達到1.5億元。房企高管在二級市場上以市場價自購債券,也是其繼主動回購、增持自家股票後,在債市展開的新一輪護盤行動。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稱:“高管自購債券是為了提振投資者信心以順利完成債券發行任務,可以對公司融資提供必要的加持和增信作用。公司發債是為了融資,通過高管個人來買公司債,等於個人借錢給公司,表明看好公司的未來以及對公司有信心,這樣有利於公司發債任務的完成。”

從公告披露信息來看,高管自購債券瞄準的是“市場報價較估值偏離較大的公司債券”,也就是説高管也將於合適的時機進行“抄底”。

相比於“抄底”的目的,柏文喜也強調高管自購債券的目的主要是向外界傳遞信心:“即使董監高買入的是自己公司的存續債,這也是對自家公司有信心的表現,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以穩固債券價格,在減輕投資者壓力的同時,也有利於維護公司股價及有利於公司後續融資。”

━━━━━

房企股債波動

市場亟須“定心丸”

事實上,三家大型民營房企在集中時間內做出類似動作,其背後也和房地產債市的波動息息相關。

以碧桂園為例,在護盤行動開展前,3月11日,碧桂園遭遇一波“股債雙殺”的行情,尤其是存續債券價格連續暴跌。不僅僅是碧桂園,3月14日和3月15日,地產股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其中,金科股份、新城控股、招商蛇口、濱江集團、金地集團、保利發展等地產股的股價及多隻債券價格大幅下跌。

對此,旭輝控股CFO楊欣在3月24日的業績會上回顧稱:“我們如果把時鐘回撥到上週的前半周,可以看到大部分房企的債券價格都出現了非理性偏離。我們也是注意到,實際上這一輪債券波動,不僅僅是來源於企業本身基本面或行業基本面,過程中伴隨了一些不實的信息傳播。”

“初期先有一些不實的消息,後來再有機構通過海外做空的方式兑現收益。我們也看到有一些人在上百人大羣中傳播一些不實的信息,手法很隱蔽。”楊欣稱。

而對於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3月16日,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於當天下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指出,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除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也均在3月16日作出同步表態,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在上述利好消息疊加後,房企的股市和債市迎來反彈行情後逐步過渡到平穩。對此,楊欣也深有感觸:“六部委發聲後,整體債券價格逐步迴歸理性,這裏面的原因既有監管層的當機立斷,也有房企大股東和管理層主動出手回購。通過一系列動作,我們希望境內外債券走勢更加合理、理性,而不是受到少數不實言語的擾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房地產行業信心修復的關鍵時期,龍頭房企高管回購債券的信號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也會助力房地產債市平穩發展。

新京報記者 | 徐 倩

編 輯 | 楊娟娟

排版 | 寇德娜

“自掏腰包”購買公司債券 這些房企高管出手“護盤”
業績下滑、預告虧損,多家房企財報“難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1 字。

轉載請註明: “自掏腰包”購買公司債券 這些房企高管出手“護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