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讀者傳媒發佈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據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讀者傳媒實現營業收入7.82億元,同比增長17.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397.2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7%。其中,今年第三季度,讀者傳媒主營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13.12%;歸母淨利潤3596.33萬元,同比上升17.31%。
儘管三季度營收與淨利潤雙雙增長,但在不少人看來,這份來自“夕陽紅”產業公司的成績單仍舊只能遠觀不夠心動。截至週五,讀者傳媒報收4.80元/股,總市值為27.6億元。根據億牛網企業歷史市值數據計算,上市六年至今,讀者傳媒總市值已縮水超150億元。
1981年4月,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的胡亞權和鄭元緒等人聯手創辦了《讀者文摘》(1993年以前稱《讀者文摘》,後更名為《讀者》)。面世當年,《讀者文摘》總印刊數即達9萬份;到1983年,該文摘總印刊數突破90萬份。2006年,對《讀者》來説是陽光燦爛的一年。當年該雜誌月平均發行量達898萬冊,不僅是中國排名第一的期刊,也位居亞洲首位。
説實在,看到讀者傳媒6年縮水超過150億,讓人最大的感覺就是這個事情,似乎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想想也是情理之中,那麼這件事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呢?
首先,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幾乎在十幾年之前,大家似乎每月必須要買的東西就是讀者文摘,讀者文摘在當時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消費的習慣,每個月到報刊亭去買《讀者》幾乎已經成為了不少人雷打不動的一種傳統。然而伴隨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當前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已經有多長時間沒有去閲讀過紙質雜誌了,自從互聯網閲讀的快速崛起,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用手機APP來進行閲讀,那麼傳統讀者這種文化消費的方式必然會被市場所取代,所以我們可以説當前整個讀者傳媒市場的下滑,實際上是被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媒體降維打擊的結果。所以對於讀者傳媒來説,其核心的讀者文摘的這種紙質雜誌的基本盤其實出現了大規模的下滑,這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讀者文摘出現不景氣的現象,實際上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我們從消費習慣的角度來看,當前中國人的閲讀習慣和整個消費水平,其實有了巨大的變化,原先我們日常的文化消費很多都是閲讀消費,但是自從短視頻平台和各種手機APP的快速崛起,我們日常的消費已經開始,不僅僅是文化閲讀消費了,而是向全方位的多元化消費轉變,特別是短視頻已經佔據了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時間,我們用國民總時間的概念來説,既然大家日常生活的時間都已經被短視頻所佔據了,像讀者這種相對而言比較文藝的文化消費,也必然會遭到較大的打擊。
第三,則是當前讀者對於整個市場的需求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來,讀者一直在大家心中都是一種比較文藝的小清新的,以散文為核心的市場閲讀主體的一個邏輯。但是之前讀者的文風曾經在學生羣體中非常盛行,然而伴隨着時代的發展,讀者的這種文風已經開始逐漸被時代所拋棄,對於大多數的用户來説,可能大家並不需要讀者這種雞湯式的文風,而本身內容上面競爭力的下降,可能也是當前讀者面臨問題的原因。
因此,讀者傳媒的市值縮水是很正常的現象,能否實現逆勢的上揚,則需要看讀者的轉型到底能做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