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利器助塔里木油田破難題創紀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塔里木油田通過技術創新和配套,使庫車山前6000米以深井鑽井週期由498天降至289天。2020年,博孜區塊鹽上礫石層鑽井週期較2019年平均單井節約63天。

◎通 訊 員 趙炳春 宋國志 馮覺勇

本報記者 朱 彤

“躍滿2-1井自進行儲層改造投產以來,累計生產原油4584噸、天然氣57.4萬立方米,目前日產原油61噸,比改造前日增43.4噸。這又一次見證了我們儲層改造技術的進步。”5月21日,新疆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採油氣所酸化壓裂室三級工程師彭芬説。

“十三五”以來,塔里木油田牢固樹立工程技術服務於勘探開發的理念,針對油田勘探開發對象存在“三超、兩低、兩難、兩厚”等諸多具有世界級難題的現實,狠抓技術攻關和技術配套,在全面保障勘探發現持續突破和快速建產的同時,不斷提升勘探開發質量與效益,開創了塔里木油氣事業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鑽井提速 破解罕見世界級難題

對標全球13項工程難度指標,塔里木油田面對的綜合難度罕見,塔里木有7項難度指標屬於世界級的。

在庫車山前博孜區塊,礫石層厚度達五六千米,這給鑽井提速帶來巨大挑戰。為了破解巨厚礫石層帶來的鑽井提速難題,油田從開始使用常規牙輪鑽頭,再到使用進口牙輪、非平面齒鑽頭,直到以使用空氣鑽為核心的提速技術,礫石層鑽井提速成效顯著。

尤其是近3年來,為了最大程度激活鑽井提速動能,塔里木油田大力實施“技術+管理”雙提速,在鑽探目標日益複雜的情況下,分區分層段制定鑽井提速模板,建立標準井鑽井設計圖版,加快成熟適用技術應用,使鑽完井週期逐年下降。

通過技術創新和配套,使庫車山前6000米以深井鑽井週期由498天降至289天。去年,博孜區塊鹽上礫石層鑽井週期較2019年平均單井節約63天。

6000米鑽井週期在台盆區由207天降到131天。同時,台盆區超深層集成大扭矩等壁厚螺桿+非平面齒鑽頭配套,機械鑽速提高35%,平均單井週期節約58天,鑽成8882米深的亞洲陸上第一深井輪探1井,創造7項亞洲紀錄,具備9000米鑽探能力。

提產提採 破解“兩低三超”難題

塔里木油氣藏存在“低孔、低滲”和“超深、超高温、超高壓”“兩低三超”現象,如何從深達數千米的地層深處將油氣採出來,一直是塔里木石油人直面的難題。

近年來,塔里木油田不斷強化技術配套,通過物探技術攻關和鑽井技術配套,高產井比例提高14.3個百分點,平均鑽完井週期下降10%。

應用深層“三超”油藏提高採收率技術,完善稀井網條件下開發中後期精細油藏描述技術,油氣採收率不斷提高。創新形成了地質工程一體化縫網改造設計方法,研發了加重壓裂液和暫堵材料,配套形成縫網酸壓和縫網壓裂兩項改造工藝,使單井增產3倍以上。

配套完善“機械分層+暫堵分層”複合分層壓裂技術,有效提升儲層縱橫向動用程度,使裂縫性緻密砂岩單井提產4.67倍,相比配產高1.6倍。2020年在博孜區塊5口井應用,平均增產4.6倍。碳酸鹽巖改造有效率穩定在90%以上。

創新凝析氣藏循環注氣提高採收率技術,建立了凝析氣藏開發效果評價標準和圖版,填補了技術空白。

提質增效 動態油氣藏管理上水平

近3年來,塔里木油田創新應用高壓氣藏動態監測與評價技術,儲備了開發過程斷裂活動性分析、地應力與氣藏滲流耦合模擬技術,形成了庫車前陸沖斷帶天然氣勘探開發技術系列和超深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系列,在實現新突破新發現的基礎上,按照“四清楚一具體”工作要求,大力開展老油氣田綜合治理,通過油氣藏動態分析和技術配套,引領老油氣田增儲上產,助推提質增效上水平。

特別是在台盆區依靠工程技術進步,推動勘探接連獲得新突破新發現,打出了若干具有重大突破的井,夯實了油田增儲上產的資源基礎。並在斷裂控儲、控藏、控富集認識指導下,採用“四定”高效井位部署技術,富滿油田建產節奏快、效果好。

截至去年底,3年間完試井79口,試獲百噸井49口,新井平均單井日產油74噸,實現富滿油田快速高效建產,快速建成了一個百萬噸級油田。

塔里木油田不斷強化精細油藏描述,形成了以深層水平井、深井分層注水、深部調驅、酸化壓裂為特色的提產提採開發技術,激發了老氣田的活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科技利器助塔里木油田破難題創紀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