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破3700、翻倍基出現,絲毫沒有賺錢的感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種感覺:就是今年行情感覺還行,但是基金就是沒賺到錢。
我拉了一下申萬一級行業的今年漲幅情況:
漲幅前三行業分別為:鋼鐵、採掘、有色金屬,漲幅依次為:86.03%、77.34%、72.67%。跌幅前三行業:家用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跌幅為:-21.11%、-18.68%、-18.35%。
收尾竟然相差超過107%。
一個極度分化的市場,一邊漲到了天下,一邊跌到了谷底,還不一定是底。
基金市場差距更是懸殊。
偏股基金漲幅前十
出現了2只翻倍基金:長城行業輪動混合、信誠新興產業混合。另外前十里還有3只國投瑞銀基金,2只前海開源基金,平安、金鷹、中郵各一隻。
偏股基金跌幅前十
7只基金跌幅超過20%,跌幅最大的還易主了,換成了東吳雙三角股票A。
收尾相差超過128%。
債券基金裏的可轉債基金,可謂一枝獨秀。可轉債漲出了偏股基金的架勢。前十排名的債基,名字裏就可以看出來是可轉債基金,名字裏沒有可轉債的基金主投的也是可轉債。看來這種分化行情,可轉債也大有可為。
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前兩年漲幅較大的可能就是消費醫藥行業,於是不少投資者還有這類的持倉。而這些板塊被錘得厲害,相反一些週期股漲勢喜人。
那麼,繼續持有或抄底消費、醫藥行業呢?還是追漲週期行業呢?
投資指數基金或ETF,抄底消費醫藥有跌的可能;追漲週期,很可能就掛在高枝上。不好判斷的一件事。我總説自己的投資原則之一就是不重倉行業基金,這個波動很可能跌到絕望。
現階段,追漲有色金屬等行業勝率要高於抄底消費醫藥,當然僅僅是個人判斷,也有可能出錯。也不建議去冒險。
而我們更傾向於另一種思路,就是選取主動管理能力優秀的基金經理,這類基金經理沒有太多的行業偏好,主要放在選股上,所以結果上股票持倉會較為均衡或者説分散。
即便選取主動基金經理,同樣會遇到表現不佳的時刻。基金經理的風格,並不會適合所有的市場。我們其實也在找適合大部分市場的基金經理,説實話不多,也不容易找。
後來,我們又把風格不一致或者説是互補的基金,放到一起。可能組成FOF、基金組合或基金投顧產品。當然均衡投資,是一種投資策略。
集中還是分散?
無論是基金投股票,還是組合選基金,都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集中的話,收益上可能會更多,但也伴隨着波動。尤其是單一重倉行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不確定性也大。
分散的話,進攻性不強,防守有餘。這樣的策略往往比較中庸,跌不多,漲得也不是最多的。
所以投資裏,也需要在集中和分散中,找到適合自己平衡點。
最後説一句,大型基金公司對週期股普遍處於低配狀態,已經有基金公司開始招聘週期股研究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