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批年輕的科技創業公司正在快速成長——大灣區放飛創業夢想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財經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機器人基地,松靈機器人創始人魏基棟(中)向記者介紹移動機器人產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距深圳不到30公里的東莞松山湖片區,正成為高科技創業的新高地。這裏不僅有中國散裂中子源這樣的大科學裝置,還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這樣的新材料研發國家級基地;不僅有華為這樣的行業龍頭,也有云鯨智能這樣的智造新星;不僅有松靈機器人、奇諾動力等渡過創業彷徨期正加足馬力邁向新階段的創業公司,還有很多剛剛上路的創業公司……

  這些企業雖創業經歷不同、創業時間不同,但共同之處在於,都把大灣區當作創業的出發地。

  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艱難的堅守

  雲鯨智能創始人張峻彬一畢業就踏上了創業路。2015年,他碩士畢業,曾給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的公眾號投過簡歷。當時,李澤湘正在打造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以下簡稱“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張峻彬有幸成為其引入的第一個項目人才。

  “李澤湘決定支持我創業的時候,我們團隊還沒有非常明確的產品方向。”張峻彬和團隊在創業初期雖做過撿高爾夫球的機器人、盲人導航儀等項目,卻都因技術限制、市場風險大等原因,走過不少彎路。張峻彬坦陳,“創業路上一直與艱難相依相伴。如果説有一點成績的話,也是得益於這裏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地方支持。”

  松山湖機器人基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研發和創業人才為主線,通過連接香港、內地及全球相關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孵化生力軍企業,搭建起完整的機器人生態體系,為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支持,從而實現從0到1再到N的創新。

  2015年,松山湖機器人基地與東莞理工學院、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粵港機器人學院,從大學本科教育開始,培養機器人產業的技術人才。2016年成立的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則承擔企業化運作的孵化功能,孵化優質創業項目。

  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對創新的孵化培育,幾乎實現了全覆蓋:從機器人學院學習理論,到研究院的創業營探索實踐項目,隨後孵化團隊,最終創立公司。該基地全程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提供包括創業導師、團隊建設、供應鏈及資金等在內的創業資源。

  在這樣的創業環境中,創業企業的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創業道路在不斷地探索試錯中逐步清晰起來。在這裏,創業者們經常交流分享大家犯過什麼錯誤、踩過什麼坑,“一人犯錯,眾人得益”。

  “企業必須要有容錯的魄力,試錯是必經之路。”張峻彬表示,正是在不斷的試錯中,雲鯨建立起了核心競爭力。前面嘗試的許多項目雖然失敗了,但是研發出的導航定位、建築定位等技術,後來用在了他們的產品“小白鯨”拖掃機器人上。

  2020年4月,雲鯨智能完成B輪近億元融資,在之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又完成了C輪融資。

  學會在困境中突圍

  松靈機器人公司也經歷過一段迷茫期。這是一家制造多型號多性能移動機器人的公司,其利用激光導航和視覺定位技術生產的機器人,可以在室內外完成自主移動和軌跡規劃,可以替代人完成巡檢、運輸和探查工作。該公司創始人魏基棟説,在找到真正的發展方向前,他總是會先預設需求,再開發產品。但往往產品開發出來後,才發現市場相當小眾甚至並不存在。

  魏基棟正是依賴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完整的產業鏈,迅速調整市場方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逐漸培養出技術張力,“只有公司掌握的關鍵技術具備足夠強韌的張力,公司才能發展起來”。

  現在,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已聚集近30個創業團隊,涉及工業零部件、裝備、系統集成等領域。每個公司都有獨特的技術和市場經驗。“新團隊過來,只要跟這些人吃個飯,問題就能解決一大半。”李澤湘告訴記者。

  成熟的灣區產業鏈融合優勢

  這幾年,灣區年輕人打造新產品的速度比一些發達國家地區的創新區快5-10倍,成本卻只有他們的幾分之一。在李澤湘看來,這是因為灣區有科研與供應鏈融合的優勢,這為科技創業公司提供了新動能。

  松山湖所在的東莞,是大灣區重要的節點城市,曾經因製造業立市,也因製造業興市。在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東莞出現了8次,其將和深圳作為共同的核心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

  2020年出台的《東莞市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東莞要培育形成1個產值超萬億元、3-5個產值超千億元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構建起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從傳統“世界工廠”向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之都”轉變。

  從整個創新鏈條來看,現在,東莞已經初步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一批批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創新創業者正在松山湖及其周邊9鎮形成裂變式發展的創業部落,一批年輕的科技創業公司正在大灣區快速成長,爭分奪秒地學習創新,期待破繭成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芳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