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預告:明日(24日)將聯合華為等發佈新一代智能新能源高端品牌。
在此之前,長安股價從19元堅強爬升了半個月,得益於朱董事長的預告消息,好不容易上到突破23元的高位。
本以為隨着朱董事長將新產品新規劃宣告天下後,長安股價還能再度衝高。不曾想,就在24日朱董事長宣告完長安的2025年戰略目標之後,11時許,長安股價開始了一個完美的三米跳水動作,這一跳就跳了三個交易日,給董事長激情的宣誓以及新產品的官宣,來了一個透心涼。
在利好真實存在的情況下迎來股價跳水,這般反常現象着實是讓人摸不着頭腦。
在長安的宏偉新藍圖背後,到底隱藏着怎樣的隱憂,以致於引發投資者的接連撤退。作為自主三強中的季軍,長安可以説已經為了轉型使出渾身解數,但為何資本市場還是不買賬呢?
大會一開,股價就倒
01
在這個長安汽車企業轉型的大日子,官方共宣佈了三個關鍵大動作。
第一,是2025年新目標。
在2021長安汽車科技生態大會上,朱華榮宣佈,到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新能源佔比為35%,2030年時,長安品牌銷量將達450萬輛,新能源佔比達60%,海外銷量突破30%。
其次,是朱華榮專門提前一天預告的重磅——智能新能源高端品牌的亮相。
生態大會上,長安揭曉了由華為、寧德時代、長安汽車三方聯合打造的阿維塔科技旗下首款高端智能電動中型SUV “E11”。“E11”誕於 EPA2平台,搭載了華為HI(Huawei Inside)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和寧德時代最新的電動化技術。
這是繼極狐阿爾法S之後,業內第二款華為inside的新車。目前,該車實車尚未正式亮相,只在PPT中露出了個側臉,官方表示目前正在進行整車調試並將於今年年底亮相。
除了E11 之外,長安還公佈了“香格里拉計劃”的開山之作 C385。
這款中小型純電轎車基於方舟架構打造,誕於不同於E11的EPA1平台,並搭載長安新一代超集電驅技術。這款產品無論是車型定位還是平台、架構都和E11有所區別,同時也不屬於阿維塔的產品序列,業內估計其應當歸屬在長安新能源家族中。
無論是2025年300萬輛的成績,還是與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E11,以及香格里拉計劃的開山之作C385,對於長安來説理應都算得上是看得見的利好新發展。
然而,相比起在圈內的高關注度,資本市場對長安的這一整套動作卻明顯不看好。
除了23日朱華榮提前“劇透”新品牌將跟華為聯手,引發長安汽車在盤中一度衝高至23.61元/股,後來就沒有了後來——第二天發佈會一開,2025小目標一公佈,長安股價直接上演盤中跳水,然後迎來接連三個交易日的疲軟。
從週二回落到週四。
與阿維塔正式發佈的前三天截然不同,發佈會的後三天,長安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出出乎意料的反轉劇情。
讓人失望的新藍圖
02
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面對300萬輛的宏偉目標,以及華為、寧德時代加持的強勢新車,投資者反而選擇撤退。
首先,從股價走勢來看,上週日長安汽車的K線上出現了頂背離現象,這意味着當前股價的上漲是外強中乾,很快就會反轉下跌。此外,長安股價從4月份啓動新一輪上漲,從10元漲到最高23.66元已經接近2.5倍,已經明顯超越去年12月股價峯值的19元,散户選擇在此時撤退吃肉是理智的選擇。
不過,投資者的撤退只是表面現象,究其根本,長安汽車股價無法進一步衝高,本質上還是因為市場對於長安發佈的這幅未來新藍圖感到失望。
一方面,是因為2025目標的倒退。
早在2018年4月,時任董事長的張寶林曾立下flag,表示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實現銷量6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350萬輛,在國內排名第一的基礎上全球排名進入前十;新能源車型銷量116萬輛,實現中國品牌第一。
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長安在正式發佈“十四五”規劃和2030 願景時,將350萬輛的目標,延後到了2030年。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暗示了2025年自主品牌銷量目標的倒退。
如今300萬輛的目標的公佈只是正式給了長安一記名為“落後”的實錘。相比起吉利的365萬輛目標和長城的400萬輛,作為2020年自主三強銷量季軍,長安再一次露出了膽怯。
其次,是過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阿維塔新品牌和新產品。
在這場發佈會上,長安除了公佈了車型的內部編號、產品的平台架構,然後簡單地蹭了一下“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這個話題點外,看不出任何產品力或是技術上的突出亮點。
新品牌沒有一個完整的介紹,新車也只有一個PPT上的隱約側臉,就連新品牌的logo都沒有發佈,更談不上什麼未來幾年產品規劃。就這樣的PPT級產品發佈,投資者要想追高,也很難有動力。
不得不説,這一次長安的過分“穩紮穩打”確實是沒能給到投資者超出預期的期望,更多反而是失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不同於此前上海車展期間,華為親自站台推出華為智選賽里斯SF5,並宣佈在華為商城銷售新車,這一次,長安除了撈到個華為inside的智能技術加成,沒有其他任何銷售渠道上的優勢,更沒有餘承東的親自站台。
而且就在幾天前的8月20日,針對長安發佈公告為阿維塔公開掛牌徵集投資者,衍生出的“華為首家參股汽車公司將誕生”傳聞,華為明確作出否認,這也着實給那些對長安和阿維塔充滿期待的投資者潑了一盤冷水。
既是領先者,也是落後者
03
事實上,長安當前的保守與後進,與此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經驗密不可分。
可以説,在新四化轉型的道路上,長安既是領先者,同時也是落後者。
早在2017,長安就提出新四化計劃。
先是發佈了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宣佈要在2020年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台;到2025年,牽頭投資1000億元,用於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並將停售傳統燃油汽車,並在2025年前推出21款全新純電動車和1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2018年8月,又發佈了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計劃到2020年不再生產非網聯新車,實現100%聯網,100%搭載駕駛輔助系統,並實現自動駕駛L3級別量產;到2025年實現100%語音控制、並推出L4級智能駕駛產品。
同時,也是在2018年,時任總裁朱華榮表示,“長安汽車將推出一個全新的高端品牌”。
同年8月,合資公司“長安蔚來”成立,外界紛紛推斷這就是朱華榮預告的高端品牌的載體。
然而,兩年多過去,合資公司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直至去年6月,長安汽車對長安蔚來進行增資,將蔚來的股份稀釋到4.62%。隨後,李斌卸任該公司董事長,蔚來也逐步退出合資公司,今年5月,長安蔚來正式更名阿維塔科技,雙方的三年合作就這樣胎死腹中。
所以,某種意義上,如今阿維塔的成立就是上一次轉型夭折的從頭開始。
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路上,長安汽車可以説是搶盡了先發優勢,但是先機卻並未能為長安帶來明顯優勢。
2020年長安汽車新能源車型銷量只有3.49萬輛,只佔自主品牌總銷量2.3%。香格里拉計劃裏説,2020年要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台,如今2021年終於好不容易聽到了一個SDA平台,但也只是聽説,而未見具體產品落地。説是2025年要推出21款全新純電動車和1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如今2021只有4款純電車型,一款插混車型。
如今“香格里拉計劃”開山之作 C385雖然是來了,但是那個“新一代超集電驅技術”到底有多麼優越,目前也並不突出。
智能技術方面更是歷經多年一籌莫展,如今只能選擇退而求華為。
無論是新平台、新車還是智能化,長安目前均未能取得鮮明的成績,更沒有護城河技術。
作為自主三強的季軍,2020年111萬輛的自主品牌銷量不算太差,但是對比起只佔自主品牌總銷量2.3%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燃油車賣再好,也很難為長安帶來股價的大力提振,因為這是新四化的時代,是新能源的時代,資本市場已經不太願意買燃油車的賬了。
相比之下,吉利已經立起了極氪這一標杆,同時還兼顧幾何品牌以及其他產品的插混車型,長城則大膽瞄準氫能源,同時在電動化方面用歐拉瞄準了女性用户,當前轉型路上的長安,無論是技術方向還是產品定位,均尚不明確。
要產品沒有爆款(還停留在逸動、奔奔的階段),要技術沒有技術,要營銷事件,消費者也只記得住此前在麋鹿測試險些翻車事件中,總裁王俊那句“因為中國沒有麋鹿”。
更值得擔憂的是,在當前一款標杆新能源產品都沒有的局面下,長安這次選擇一下子推出高端的阿維塔和定位中小型的C385兩款定位不同且屬於不同品牌矩陣的產品,給人一種臨急抱佛腳的感覺,這種慌不擇路的多腿走路形式,未來難免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
此外,前不久還有消息指出,旗下UNI系列即將升級為獨立品牌,並將採用與新勢力相似的全新運營模式,屆時也將加劇這種重心不明的窘況。
作為自主三強中的後進者,要想持續收穫投資者的認可並進一步提振股價,長安仍須找準自己的轉型方向。眼下,“百年長安,軍工品質”的口號已經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