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A股走出分化走勢,三大指數漲跌不一。上證指數全周大漲了1.68%,在週三盤中一度收復了此前大跌的失地,之後兩個交易日震盪調整。深證成指先漲後跌,全周小幅下跌0.19%,創業板指則出現大幅殺跌,全周大跌4.18%。從幾大指數來看,出現了明顯的強弱轉換,前期弱勢的滬指轉強,前期抗跌的創業板指則出現大幅殺跌。
週末消息面上,有三個消息需要重點關注,對下週A股的走向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第一個消息,根據數據統計,今年截至8月13日,公募基金成立1081只,合計募集資金1.97萬億元,即將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規模。從公募基金的發行情況看,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髮展持續加速,混合基金是基金公司的主打產品,混合基金募集規模已超1.3萬億。
大量的權益類基金髮行,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支撐,今年初曾出現過階段性的基金髮行熱,但由於春節後股市出現一波較大力度的下跌,使得基金髮行遇冷,隨着市場情緒恢復,投資者更加理性後,作為長期間接投資力量的基金髮行開始轉暖,成為市場重要的支撐力量。
而近期發行的不少新基金投資方向都傾向於大科技成長板塊,在成長股經過調整後,不少新基金正好迎來建倉期,有望推動成長股轉強。
第二個消息,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8月13日消息,中金所研究決定,自2021年8月16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減半收取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割手續費。降低交割手續費對交易期貨的投資者來説是大好事,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部分交易者的交割意願,從而使得多空雙向交可能會更頻繁。
期指相對於股指來説有一定的領先信號,短期來説會使得趨向於一個方向的力量增強,但中期會使得多空力量趨於平穩,波動率降低,從引導性角度來説,也會使得股市更多的處於漲跌輪動的雙向波動中。
市場中有部分投資者將此解讀為券商板塊大利好是一種誤讀,期貨交易和股票交易不是一回事,期貨是合約交易,需要通過期貨公司而非證券公司。並且交易期貨的主要是槓桿交易,追求的是價格波動收益而非手續費,實際上交割費用對投資者交易行為影響不大。
第三個消息,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根據報告顯示,截至上半年底,國內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5.8萬億元,其中,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0.39萬億元,佔比近八成,同比增長23.9%。
從國內的理財市場看,保本型產品持續壓縮,存續餘額僅為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理財正在全面轉向淨值型產品。投資者也漸接受了銀行理財轉型,從原來的無法接受非保本型理財到不斷提升自身風險意識,選擇與自己實際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理財產品。
理財已成為資管市場重要參與者和百姓投資理財的主要選擇,未來會有更多人從銀行存款轉向理財市場,而根據產品風險等級的差異,會有部分理財產品配置股市資產,這也會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的增量流動性支撐。
從週末的消息面來看,並沒有明顯的利空,但也沒有實質性的利好,基金規模的增長以及理財產品規模的增長,可以為股市帶來中長期的資金支持,但本身短期影響有限。由於本週大盤整體是大幅反彈的走勢,且在後三個交易日做多動能不足,市場分化較大,預計下週大盤仍有再次調整探底的壓力,仍需保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