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正是憑藉T+3模式,美的才得以及時對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作出反應,保住基本營收和利潤的同時還實現了逆勢增長。相比之下,仍抱着傳統模式不撒手,注重線下的格力則沒能及時轉型,最終被“黑天鵝”撞得七葷八素,跌下了空調王者的神壇。

10月30日晚,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發佈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這是兩位白電巨頭在疫情退去後的第二份財報。其中,美的前三季度營收為2177.53億元,同比下降1.8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0.18億元,同比增長3.2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的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淨利潤同比正增長,也意味着其徹底走出了疫情陰影。而它的老對手格力,似乎依舊沒能交出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根據格力披露的財務報告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收為1258.89億元,同比下降18.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36.99億元,同比下降38.06%。

與依舊無光的財報相反,格力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直播帶貨收益卻一路走高。

就在格力發佈財報的同一天,董明珠也在南京完成了她今年的第12場直播,銷售額達到25.19億元。雖然已不復曾經“一場直播破百億”的盛況,但董明珠確實為格力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若算上前11場直播的銷售額,董明珠全年帶貨銷售額已達到451億元,這相當於格力全年營收的三成。

不過,格力的問題尚未解決。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神秘業務難救格力,美的靠多元化逃過一劫

此前格力、美的發佈年中報時,也一同披露了它們的業務構成。從美的的業務佔比來看,其暖通空調業務佔比46.04%,消費電器業務佔比38.14%,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材料銷售和其他業務分別佔比6.85%、6.77%、2.2%。儘管尚不及海爾智家“五等分的業務”那般均衡,但這也意味着美的找到了除空調之外新的增長點。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然後是格力。根據年中報顯示,格力佔大頭的依舊是空調業務,為59.47%,其餘主營業務、生活電器、智能設備佔比分別為8.56%、3.19%、0.31%。值得注意的是,神秘的“其他業務”佔比達到了28.47%,而這項業務甚至不屬於格力的主業——製造業。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格力目前奇怪的業務結構和董明珠近來的“廣撒網”式佈局脱不開關係。除了2015年就開始運作的手機業務外,董明珠還在2018年高調宣佈入股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力新能源汽車領域,同年8月,格力投資10億元成立了空調芯片設計公司,並在10月主導了對聞泰科技的30億元戰略投資。那項所謂的“其他業務”,多半就是來自這些佈局之中。

董明珠對於格力多元化的願景雖然相當美好,但其佈局方向似乎並不明智。無論是手機、新能源汽車還是半導體,都是對資金和技術要求極高的領域,同時還要面對行業內先來者的競爭。而且這些業務和格力的主營業務並不在一條賽道上,相互之間也無太大聯繫,對格力整體的發展並無助益。

反觀美的,其消費電器業務已經佔到了半壁江山,庫卡機器人、材料銷售業務,以及此前收購的東芝白電、意大利中央空調公司Clivet等業務也與其主業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業務相輔相成。多元化且關聯度較高的業務佈局使得美的得以扛過疫情對空調行業的致命打擊,最終走出困境,佈局散亂的格力卻至今沒能爬出營收利潤下降的泥潭。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一味模仿美的,格力的扁平化改革是條好路嗎?

在銷售模式上,格力和美的也有着巨大的差異。

一直以來,季節的變化對家用空調行業的銷售情況都有着巨大影響。暑期消費者對空調的需求較旺盛,商家便開始推出一系列讓利活動大搞促銷,銷量也隨之上漲。進入9月,隨着氣温開始下降,消費者需求逐漸降低,銷量便會開始回落。

對於空調生產商來説,季節性的銷售使得他們總歸要少掉一部分利潤。銷售旺季時陡然增加的需求量會使得產量不足,經銷商提貨困難,從而導致部分銷量缺失。而淡季則會造成企業產能利用率下降,最終導致生產成本平攤後升高。

為了平衡四季產銷差異,格力在90年代率先採用了“淡季返利,打款壓貨”模式。以更低的價格鼓勵格力經銷商在銷售淡季打款,旺季再提貨。這樣一來,格力可以利用經銷商的資金完成淡季的生產計劃,到了旺季,充足的備貨和巨大的需求也會激勵經銷商加速提貨,從而提升總體利潤。正是憑着這種模式,格力才得以擊敗當時的空調巨頭春蘭,登上王者之位。

美的的情況則相當不同。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2014年,還在洗衣機領域徘徊的美的同樣沿用老大哥格力開創的“淡季打款壓貨模式”,但面對補貼政策退去,增長紅利消失的洗衣機市場,這套規則並沒能給美的帶來成功。這之後,痛定思痛的美的推出了獨特的銷售模式——T+3,也就是所謂的銷售扁平化。

與以往從代理商到銷售分公司,再到各事業部的複雜銷售系統不同,美的縮短了消費者和工廠間的距離。T+3中的T,意味着蒐集客户訂單交付給工廠,隨後的T+1階段,工廠採購原料,T+2階段,工廠生產產品,T+3階段,工廠直接通過線下門店或是線上渠道發貨上門,沒有任何中間機構的參與。

T+3模式簡化了銷售渠道,不僅能讓美的擁有更強大的存貨、資金週轉能力,還使得美的對市場環境的反應速度變得更快,在對手尚未反應過來時就足以將其擊敗。2018年美的和格力的價格戰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當2018年上半年銅、鋁價格大幅上漲時,美的壓縮產量,隱忍不發。而到下半年銅、鋁價格一路走跌時,美的迅速抓住機會多生產了457萬台空調,緊接着就藉助這些低成本產品發起了價格戰,市佔率迅速攀升至27.3%,而格力的市佔率則被壓縮至29.6%。

也正是憑藉T+3模式,美的才得以及時對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作出反應。它先是加大對海外市場的出口,在海外市場也受疫情影響開始逐漸停擺時,美的又及時轉向線上渠道,保住基本營收和利潤的同時還實現了逆勢增長。

相比之下,仍抱着傳統模式不撒手,注重線下的格力則沒能及時轉型,最終被“黑天鵝”撞得七葷八素,跌下了空調王者的神壇。雖然董明珠無疑已經意識到了扁平化改革對格力的重要性,但在經銷商“反水”,銷量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下,格力的改革能否成功還值得商榷。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格力、美的發力小家電賽道,九陽、蘇泊爾該如何對敵?

格力與美的的明爭暗鬥還會繼續,而市場規模的逐漸見頂只會使得這場戰爭更加激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近五年中我國家電市場網絡零售額增幅正逐年降低,從2016年一季度的37.15%下降至2020年一季度的7.23%。見頂的空間之下,兩位巨頭要想獲得增長就只能頂着巨大的壓力發動價格戰,蠶食對方的市場份額——或是轉移陣地,開闢新的賽道。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疫情期間,並不是所有家電細分賽道都受到了打擊,小家電,尤其是廚房小家電市場就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倖存者。天貓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小家電訂單量增加了103.5%,多功能料理鍋,三明治機這類冷門廚電的增長率更是誇張,分別為15011%和3353%。

在這種大背景下,格力和美的都將目光瞄向了前景可期的小家電市場。已經在業內深耕多年的美的搶先發力,於6月推出包括電熱飯盒、多功能料理鍋在內的20餘款新品。後知後覺的格力也不甘示弱,推出電飯煲、破壁機等產品,董明珠也親自為小家電站台直播。

“小家電市場有很大的商機。”董明珠在直播中表示。

巨頭的入局對廚房小家電行業中的其他玩家來説威脅極大,包括九陽、蘇泊爾在內的多家企業開始迎戰。在戰略方面,九陽、蘇泊爾緊跟格力的步伐,請來李佳琦、王源、肖央、劉濤等頭部主播、明星背書,意圖在直播帶貨領域趕超格力。

不過,從品牌知名度上來看,九陽、蘇泊爾這類在細分賽道中耕耘多年的品牌雖然受人喜愛,但在“國民品牌”格力和董明珠的超高人氣轉化下,有多少消費者還會堅決擁護它們呢?

另一方面,從行業局勢來看,廚衞小家電企業們也過於依賴品牌擴張市場份額,缺乏核心技術,這就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技術護城河的市場自然難以抵擋美的、格力等巨頭的入局。如今,AI、物聯網技術正日漸成熟,不管是格力、美的,還是如驚弓之鳥般的廚衞小家電企業們,誰能乘上這班通向新天地的列車,誰就掌握了勝利的最終法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4 字。

轉載請註明: 格力、美的“空調之王”惡戰邁入第三場,扁平化改革能幫董明珠重回王位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