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研報
【白酒投資日報】5年目標400億 瀘州老窖重回前三的策略是?
【新能源汽車投資日報】鈷價上漲疊加一體化趨勢 鈷資源公司或被重估
【硬核研報】1分鐘銷量10萬,淨利暴增超3倍,搶佔7000億市場,這家網紅企業備好殺手鐧?
【會員專屬】新能源汽車賽道如何上車抓牛股?
慘遭拖欠工資,奮起創業,如今公司要上市,財富人生都是被逼的嗎?
來源: IPO日報
原創 鄒煦晨
2月4日,遠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遠信工業”)將創業板IPO上會。遠信工業此次擬募集資金3.94億,是公司淨資產的1.75倍,且發行股份不超過2044萬股,佔發行後總股份的25%。
遠信工業能否吞下比自身還大的募資額,其上會結果是關鍵。
01
第三季度淨利“腰斬”
據瞭解,遠信工業主營業務為拉幅定形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拉幅定形機通過在高温下對紡織物進行拉幅定形處理,可以改善紡織物的幅寬、克重、手感、顏色等特性,同時可以起到穩定紡織物尺寸的作用。
遠信工業報告期內98%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拉幅定形機,剩餘部分則來自定形機改造。
在此背景下,遠信工業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億元、3.27億元、4.05億元、1.8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139.98萬元、5476.62萬元、6915.28萬元、2859.75萬元。
上會稿顯示,不同於消耗品,拉幅定形機具有固定資產屬性,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客户購買需求的連續性相對較低,因此遠信工業客户較為分散,客户管理和開拓的難度較高。
報告期內,遠信工業前五大客户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22.05%、30.14%、26.77%和34.45%。
值得一提的是,遠信工業報告期內業績連續增長,其中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2.57%。但是,出了報告期,遠信工業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卻明顯下跌,其營業收入為7758.52萬元,同比下降18.34%;當期歸母淨利潤下降更多,同比下降55.2%,直接“腰斬”。
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摘要,數據來源:上會稿
對此,遠信工業在上會稿中表示,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下滑,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和期間費用上升的影響。
為何2020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沒有受新冠疫情影響而下滑,到了第三季度卻會受到影響?
02
實控人曾為他人代持
從股權結構來看,遠信工業實控人為陳少軍和張鑫霞,兩人系夫妻關係且合計持有公司59.38%的股份,控制公司91.49%的表決權。
值得一提的是,陳少軍和張鑫霞均曾在浙江印染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印染”)工作,一個為銷售經理,另一個為行政職員。
2008年,浙江印染因不能清償到期貸款被多家銀行起訴,經營陷入停滯,除此之外還涉及包括陳少軍和張鑫霞在內的300多名員工工資拖欠等糾紛事宜。
就勞動爭議事宜,浙江省新昌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分別於2009年12月和2010年9月就工資清償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支付事宜出具了仲裁調解書,由浙江印染向相關員工支付拖欠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
在前述背景下,陳少軍、張鑫霞等人自籌資金於2010年6月創辦了遠信工業。
十一年前,實控人還被拖欠工資,十一年後的今天,兩位實控人就已走到了上市的門前,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不過創立之初,陳少軍並沒有持有遠信工業的股份。另外,張鑫霞雖然曾持有遠信工業66%的股份,但在2010年8月,張鑫霞分別與求金英、馮偉明簽署《代持協議》,由張鑫霞代兩人各持有遠信工業5%(合計10%)的股份。
直到2015年12月,這個代持才進行還原,張鑫霞在繳納相應的所得税款後,於2016年4月辦妥了工商變更登記。
之後,遠信工業於2017年2月與興業證券簽訂了輔導協議,但經歷兩年多,兩者於2019年9月“分手”,並未順利走上上市之路。
遠信工業在新保薦機構的幫助下,於2020年7月提交創業板申報稿,並於2021年1月公佈上會稿。
03
存在何種問題未披露?
不過,有些問題遠信工業在上會稿中並沒有披露。
比如天眼查顯示,浙江省紹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2019年10月執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中發現,遠信工業存在問題。
關於公司當時存在何種問題,是否需要在上會稿中披露,以及相關問題是否需要整改或受到處罰,有無應罰而未罰現象,天眼查並未顯示,公司上會稿也未披露,對此,IPO日報向遠信工業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另外,遠信工業2017年至2019年的研發費用連續增長,分別為853萬元、1269.64萬元、1704.9萬元。然而,遠信工業發明專利的申請日要追溯至2016年8月。遠信工業共有9項發明專利,其中申請日在2016年的為兩項,相比2015年申請的發明專利的數量,減少一半。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