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品集採首張“斷供罰單”落在了華北製藥(600812.SH)的頭上。
8月20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佈《關於將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列入違規名單的公告》,因為斷供集採,華北製藥被列入“違規名單”,未來9個月不能參與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活動。
8月22日晚,華北製藥發佈公告回應此事,給出的理由是公司現有產能不足,責任單位重視程度不夠,相關注冊和變更政策調整,以及疫情影響,導致公司無法保障正常供應。8月23日下午,紅星資本局致電華北製藥,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為準,沒有更詳細的解釋。
“集採斷供”立刻波及資本市場,8月23日,華北製藥開盤跌停,市值蒸發17.33億元。
醫藥行業分析師史立臣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表示:“目前,集採藥品斷供情況不止華北製藥一家企業,主要原因一是集採價格覆蓋不了生產成本,二是遇到突發事件,例如疫情等影響產能,都會導致藥企斷供。”
華北製藥陷“斷供風波”
藥品集採首張斷供罰單落地
8月20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佈《關於將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列入違規名單的公告》,該公告稱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布洛芬緩釋膠囊的中選企業——華北製藥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約定採購量,經多次約談協商仍未改。
“該企業於2021年8月11日提出放棄中選資格,造成山東醫療機構反映較為集中和強烈。”
公告指出,根據第三批國家集採《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文件(GY-YD2020)》有關規定,經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成員單位集體審議後,決定將華北製藥列入“違規名單”,取消華北製藥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
消息一出,猶如“平地驚雷”。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浙江、河北、雲南、湖南等多地也出現過中選藥品斷供,涉及東瑞製藥、興安藥業、常州四藥、揚子江藥業等諸多藥企,但一直沒有明確的懲罰措施。
而此次,國家藥品集採首張“斷供罰單”落在了華北製藥的頭上,無論對於企業還是醫藥行業都影響深遠。
紅星資本局瞭解到,此次華北製藥的斷供風波,源起於2020年8月20日進行的第三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而此次華北製藥斷供的藥品布洛芬緩釋膠囊,當時共有4家企業中標,除華北製藥外,其他3家分別是上海信誼天平藥業、珠海潤都製藥和南京易亨製藥。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華北製藥給出的報價是4家中最高的——0.3g、30粒裝規格報價8.04元/盒,平均0.268元/粒,中標範圍覆蓋天津、山西、山東、湖北、湖南、陝西、青海等7個省份。
根據公開資料,7個省份都在2020年11月開始執行國家集採結果,也就是説,從執行到斷供,華北製藥在七省供應布洛芬緩釋膠囊的時間還不足10個月。
10個月的時間,華北製藥供應量有多少呢?8月22日,華北製藥發佈公告稱:“山東省協議約定採購量為2511萬粒,自執行中選結果至2021年8月20日,公司提供山東省實際供應量為365萬粒。”也就是説,華北製藥向山東的供應量,僅為首年約定採購量的19.87%。
其他省份的供應量也不理想:“中選省市首年約定採購量共為7975萬粒,協議期限3年,自執行中選結果至2021年8月20日,公司實際供應量為1585萬粒。”
華北製藥在公告中表示,為了儘量降低對山東省集採供應的影響,2021年8月,經與山東省醫療保障局溝通,由公司提出放棄中選資格,山東省邀請其他企業對該產品補標。8月19日,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公告稱,替補華北製藥供應布洛芬緩釋膠囊的,是去年一同中標的珠海潤都製藥。紅星資本局瞭解到,珠海潤都製藥中標時的報價為0.203元/粒,比華北製藥要低0.065元/粒。
丟標金額673萬元
市值一天蒸發17億元
自8月20日收到國家藥品集採首張“斷供罰單”以來,輿論持續發酵,華北製藥一度被質疑是因為布洛芬緩釋膠囊利潤低、原材料成本上漲,索性選擇“躺平”認罰。
面對質疑的聲音,華北製藥終於在8月22日晚作出回應。對於“斷供”,華北製藥解釋稱,一是因為生產單位相關負責人重視程度不夠,資源未能充分配備到位,相關工作推進較慢;二是按照國家最新的相關規則,公司需對布洛芬緩控釋製劑生產批量做變更申請,但該變更屬於重大變更,註冊申請需提供3-6個月的穩定性研究資料並上報,這致使擴產項目的申報及審評審批進程延長了6個月。另外,疫情原因也迫使生產場區處於封閉狀態,相關工作進一步受阻。
此外,華北製藥還表示,由於布洛芬緩釋膠囊擴產項目目前尚未審批完成,項目審批時間、能否獲批、後續其他省份供應情況等存在不確定性。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華北製藥2020年報中也曾提到:“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響,終端用藥需求量大幅下滑,化學藥製劑產品市場銷售受阻,民眾常態化防疫也使得用藥數量減少,市場恢復緩慢,銷量降低,開工不足,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漲,使得製劑產品毛利降低,公司整體毛利降低。”
按照華北製藥的説法,布洛芬緩釋膠囊不是公司的業績支柱型產品,對2021年業績影響不大。該產品2020年銷售收入為50.22萬元,佔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0.0044%,2021年1-7月,該產品銷售收入293.81萬元。從金額來看,按山東省的供應量來計算,丟標金額也不過673萬元。
儘管華北製藥作出了業績影響不大的説明,但“斷供風波”迅速波及資本市場。8月23日,華北製藥開盤跌停,截至收盤報9.11元/股,下跌9.98%,市值當日蒸發17.33億元。
資本市場的反應,或許不是來自對布洛芬緩釋膠囊銷售收入的擔憂,而是華北製藥被列入“違規名單”,被取消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參與國家集採的申報資格。這意味着,華北製藥可能會錯過第六輪國家集採。
8月23日下午,紅星資本局致電華北製藥,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為準,沒有更詳細的解釋。
多家藥企集採斷供
專家:此次處罰有震懾作用
對於華北製藥斷供的原因,醫藥行業分析師史立臣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説:“目前,集採藥品斷供情況不止華北製藥一家企業,主要原因一是集採價格覆蓋不了生產成本,二是遇到突發事件,例如疫情等影響產能,都會導致藥企斷供。”
事實上,華北製藥並不是第一家斷供集採的藥企。
2020年6月,雲南省醫保局和北京市藥品陽光采購平台就曾先後發佈過不正常供貨的藥品和企業名單,其中雲南醫保局披露了恩替卡韋、阿託伐他汀鈣、苯磺酸氯地平等8個短缺產品,涉及供應企業有蘇州東瑞、興安藥業、常州四藥、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製藥、國藥集團容生製藥、瀚暉製藥、廣州白雲山天心製藥、湖南華納大藥廠。
2020年11月,北京市藥品陽光采購平台公佈,因為蓬萊諾康藥業二甲雙胍片和南京長澳製藥匹伐他汀鈣片在短期內無法足量供應,而增加3個月過渡期。
但華北製藥是被罰的第一家,醫藥行業分析師史立臣告訴紅星資本局:“此次對華北製藥的處罰,對於其他的藥企來説,有一定的震懾作用,此前沒有關於斷供的懲罰措施。”
曾被譽為“新中國製藥工業的搖籃”的華北製藥,是我國最大的化學制藥企業之一,迄今已從事醫藥製造超過60年 。
華北製藥在抗生素領域具有傳統優勢,主要從事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公司產品涉及化學藥、生物藥、健康消費品等,治療領域涵蓋抗感染藥物、心腦血管藥物、腎病及免疫調節類藥物、腫瘤治療藥物、維生素及健康消費品等700多個品規。
華北製藥2020年財報顯示,疫情影響下終端用藥需求量大幅下滑,華北製藥營收為114.93億元,同比微增0.31%;歸母淨利潤為9732萬元,同比下降43.46%;扣非後淨利虧損6191萬元,同比下降153.96%。今年一季度,華北製藥業績仍未好轉,期內歸母東淨利潤虧損5719萬元。
就在8月13日,華北製藥3位高管辭職,分別是董事、副董事長和董事會戰略(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劉文富,公司董事、總經理和董事會提名與薪酬考核委員會委員周曉冰,以及公司總會計師兼財務負責人王立鑫。
有市場分析指出,隨着全國帶量採購品種擴圍推進實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臨牀用藥合理推進等政策組合的密集出台,醫療機構藥品採購與用藥規範管理將進一步加強,促進醫藥市場集中度提高,同時藥品價格下降也是大勢所趨。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強亞銑
責編 任志江 實習編輯 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