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摩根大通直接將美團目標價上調65%,市值將碾壓“宇宙行”逼近茅台!南下資金繼續掃貨…
短短几日,今年以來恆生指數已漲超2400點,恆生科技和醫療保健、能源指數均漲超10%。港股頭部股票強者恆強,多隻股票被上調評級。盤中再創新高的美團,目標價已被國際投行調高至450港元/股,目標總市值達2.6萬億港元。
美團屢創新高
恆生指數今早高開逾200點,逼近30000點,盤中再次刷新近20個月高位,今年以來已累計漲近10%。截至午盤,恆指現報29718.86點,漲0.26%,成交額達1588.77億港元。
早盤港股市場繼續上漲,南向資金還在湧入,早盤淨買入金額已超120億港元。
科技股、醫療股表現亮眼。截至午盤,恆生科技指數、恆生醫療保健業分別大漲2.97%、4.70%,這兩大指數今年以來已分別累計漲達14.56%、11.49%。恆生能源有所回落,早盤跌1.45%,但今年以來已累計漲達12.87%。
個股方面,早盤截至發稿,互聯網醫療股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分別大漲10.02%、8.99%,醫療保健行業的啓明醫療、康方生物、四環醫藥均漲超10%,科技股微盟集團、美團、明源雲、貓眼娛樂、比亞迪電子均漲超5%。
頭部股票繼續受追捧。截至發稿,美團早盤大漲6.39%,年初至今已漲逾20%。盤中股價摸高至364.6港元/股,再創歷史新高。阿里巴巴漲2.29%報249.8港元/股,騰訊控股漲2.6%報672港元/股,小米集團漲1.43%報31.85港元/股,吉利汽車漲2.91%報33.25港元/股。
摩根大通估計美團用户增長加快及團購業務的城市覆蓋和成交總額(GMV)提升,上調美團評級,由“中性”升至“增持”,目標價也大幅上調66.7%,由270港元上調至450港元。如果按450港元/股計算,美團目標市值將達2.6萬億港幣。
美團目前是港股第三大市值公司,僅次於騰訊和阿里。截至上午收盤,美團市值超過2.1萬億港元,超過工商銀行,成為國內市值第四大公司,僅次於騰訊、阿里、茅台。
除此之外,1月份以來被調高評級的還有中國重汽、華虹半導體、楓葉教育、中國電信、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中國太保、福萊特玻璃等。
三大原因致港股大漲
分析指出,港股大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政策推動,二是經濟基本面繼續修復增長,三是流動性改善。
首先,中國1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1.2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00億元,主要是由於年末流動性需求下企業部門票據貼現融資大幅增加。
但社融增量較上年同期卻減少3830億元至1.72萬億元,增幅降至13.3%,低於預期,主要是受信用債發行規模和信託貸款拖累,而這部分非標資產多數流向房地產。因此市場認為,不排除與“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相關。
其次,經濟基本面方面中國韌性彰顯,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海外疫情反覆,復工復產受阻但需求仍存,中國出口保持強勁增長。2020年全年,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3.6%。貿易順差達5350.3億美元,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12月份,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18.1%, 分行業看,防疫物資和居家用品的速度有所放緩,而音頻和視頻設備,集成電路,家用電器,醫療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的出口增長卻在加速。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指出,展望未來,鑑於美國新一輪刺激政策出台而復工進展可能緩慢,預計中國出口將在近一兩個季度保持強勁。在此背景下,汽車和零部件,傢俱,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等出口需求強勁的受益者仍然值得關注。
後疫情時代,中信證券看好港股科技股個人數字化、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三條投資主線。個人數字化方面,疫情極大加速個人線上應用滲透率,疫情後用户線上習慣基本得以保留,因此預計消費互聯網行業,2021年仍有望維持平穩增長。企業數字化方面,疫情顯著加快了企業數字化、雲化進程,加之企業對運營效率改善的迫切訴求,疫情後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速。
另外,南下資金持續湧入港股並屢創新高。2021年初至今短短十幾個交易日,南向資金已淨流入超1800億港元。
南下資金的流動已經成為港股市場漲跌的重要力量。伴隨着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南下資金對港股市場的影響與日俱增。因此,關注南下資金的動向,或可為配置港股提供重要參考。
南下資金洶湧
上週,海外資金連續第20周流入港股,並進一步擴大至23.5億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南向單週資金流入再次突破紀錄,達到702億港幣,同時單日淨買入195億港幣也創下了自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2020年,港股市場遭遇外資鉅額流出,規模將近1.9萬億港元。但在此情況下,恆生指數僅跌3.4%,背後的原因之一,是南下資金提供的重要支撐。2020年,僅港股通就累計流入港股7000億港幣。
從目前來看,持續南下的資金主要集中在港股幾隻頭部股票裏。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近一個月內,南下資金搶籌的前五名股票騰訊控股、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中芯國際、美團均淨買入超100億元,累計吸金超過1000億元。
近一個月南向資金買入最多的港股股票
近一個月南向資金賣出最多的港股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