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降温:前四個月真實過會率僅55%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A股IPO正顯露出“降温”跡象。《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根據梧桐數據中心,2021年1-4月共有153家企業IPO上會,142家過會,IPO上會過會率92.81%。不過,考慮到同時間段共有106家IPO終止審查,真實過會率僅為55.25%。除了大量企業撤退,新增IPO申報數量也是驟降。
新增申報數量斷崖下降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1-4月,共有153家企業IPO上會,142家過會,2家暫緩表決,9家被否,上會過會率92.81%。具體來説,今年前4個月,科創板共計45家企業上會,41家過會,1家暫緩表決,3家被否,過會率91.11%;創業板共計77家企業IPO上會,73家過會,4家被否,過會率為94.81%;主板共計31家企業上會,28家過會,1家暫緩表決,2家被否,過會率90.32%。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1-4月整體過會率仍然在90%以上,但3月過會率僅為82.05%,是近一年來首度跌破90%。此外,前4個月共有106家IPO終止審查,其中科創板37家,主板11家,創業板58家。真實過會率僅為55.25%,真實過會率=過會家數/(過會家數+被否家數+終止審查家數)。
新增IPO申報數量更是呈斷崖式下降。《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23日,科創板在4月份僅受理了4起IPO申請。放在2020年,這一數字難以想象,去年4月科創板受理了42家上市申請。創業板的情況也頗為類似,4月份(截至4月23日)僅僅受理了4起IPO申請。自2020年6月創業板啓動註冊制以來,除了受春節影響的1-2月,新增申報數量從未如此之低。記者注意到,2020年12月創業板的新增受理達91起之多。
監管持續加碼從嚴
監管趨嚴,被認為是IPO市場“降温”的背後原因。今年年初起的現場檢查引發大量企業撤單,這些撤單企業中不乏明星獨角獸企業,例如柔宇科技、禾賽科技等。
就近期而言,4月16日,中國證監會修改公佈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上交所同步修訂發佈了《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暫行規定》修訂的主要內容有:按照支持類、限制類、禁止類分類界定科創板行業領域,明確科創板優先支持方向,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創新企業以及禁止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增加研發人員佔比作為科創屬性的常規指標;明確發行人對技術先進性、科技發展方向、行業領域及相關指標的披露要求和保薦機構的核查把關責任。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監管問詢函中頻頻問及IPO企業的科創屬性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比如旭宇光電,監管部門要求公司結合研發投入及佔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規模、報告期內核心技術人員變動情況、員工學歷結構等方面的情況,説明關於自身科創屬性、符合科創板定位的論述、結論及相關信息披露是否客觀、準確、充分、審慎。其中,旭宇光電員工中有326名員工學歷在高中及以下,佔公司員工總數的81.7%,該情形引起監管高度關注,要求公司説明是否存在研發能力和人才儲備不足的情形,員工學歷結構等方面的情況是否與公司核心技術水平相匹配等。
4月30日晚,證監會更是進一步加碼,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監管規定》對外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輔導期原則上不少於3個月;驗收方式有現場走訪、約談、組織證券市場知識測試或抽查底稿等相結合的方式。
券商、投資機構受挫
在券商人士看來,近期證監會及中證協一系列措施均呈現監管加強的趨勢:現場檢查更加頻繁,懲罰力度不斷加強,處罰金額和處罰數量均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短期內,券商投行業務將會受到一定影響,券商股持續低迷也可見一斑。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清科研究中心也認為,對股權投資市場而言,IPO“撤回潮”在短期內影響了申報企業背後投資機構的退出計劃,如依圖科技、禾賽科技、柔宇科技等明星項目背後的真格基金、光速中國、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等頭部機構中部分基金首次出資距今已接近10 年,此次撤回申請後其退出時間表將再次面臨不確定性。
不過,IPO審核雖看似趨嚴,但實質上監管層面並未提高上市門檻、修改發行條件等,而是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確保註冊制正常運作而非成為部分企業“帶病闖關”的“捷徑”。長期來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終將惠及真正具有創新實力的優質企業和堅守價值投資的股權投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