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重磅新政落地!

  大盤全天震盪分化,滬指衝高回落小幅下跌,創業板指震盪反彈。

  盤面上,醫藥股全線走強,熊去氧膽酸概念股領漲,共同藥業、海辰藥業、宣泰醫藥均20CM漲停;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大漲,如意集團4連板,安奈兒漲停。旅遊等消費股午後異動拉昇,桂林旅遊、曲江文旅漲停。板塊方面,熊去氧膽酸、抗病毒面料、旅遊、中藥等板塊漲幅居前。

  下跌方面,煤炭、地產等藍籌板塊陷入調整,城建發展、陽光股份、深深房A跌停。煤炭、先進封裝、工業母機、房地產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800只個股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4%,深成指漲0.17%,創業板指漲0.87%。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486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496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2.73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賣出13.91億元,深股通淨買入16.64億元。

  港股方面走勢大起大落,午後,恆生指數一度漲1.5%,恆科指一度大漲超3%,隨後兩大指數大幅回落,紛紛跌超3%。稀土永磁、鋼鐵、房地產等板塊走弱。

  防疫“新十條”重磅落地

  今日市場上有兩則重磅消息。

  首先,新華社今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彙報,研究部署2023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其次,據央視新聞,國家聯防聯控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共提出10條具體事項,聚焦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優化調整隔離方式等。

  疫情防控政策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對短期情緒影響顯著。上述消息一出,攜程平台上的機票瞬時搜索量猛增160%,其中,春節前夕(臘月二十五-除夕)的機票搜索量暴漲至三年以來最高點。

  A股方面,大盤直線拉昇,滬指一度拉昇近1%,隨後出現回落。板塊方面,航空機場、旅遊酒店、食品飲料、商業百貨等大幅拉漲,疫後消費復甦成了市場一大主線。同時,新冠防治概念再度活躍,其中熊去氧膽酸概念全面發酵並帶動中藥方向全面走強,細分題材抗病毒面料方向領漲。

  隨着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我國新疫苗上市推廣以及特效藥推出,疫情防控有望進一步優化,但科學精準防控的長期趨勢不變,因此對醫療存在較大需求。在此背景下,光大證券強調關注精準防控相關主題,包括疫苗、新冠特效藥、醫療設備與體外診斷;以及疫後復甦相關主題,如醫療服務等板塊。

  “抄底”大軍集體出手

  市場反攻之下,各路資金入市意願強烈,近期來多路資金大幅流入。

  首先,上市公司繼續密集回購。

  自10月14日證監會修訂增持、回購相關規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來,近兩個月的時間裏,A股上市公司回購熱度持續上升。以創業板為例,截至12月6日,創業板公司四季度以來共披露18起主動回購方案,金額上限總計達38.9億元,已是三季度19.25億元的兩倍。

  個股方面,豬企龍頭温氏股份,母嬰零售龍頭孩子王,電池板塊的星源材質、新宙邦,半導體板塊的中穎電子等均公佈了回購預案,最高擬回購1億~18億元不等。近期,多家擬回購的公司股價觸及階段新低乃至歷史新低,隨着市場信心回暖,不少個股反彈幅度已超過20%。

  其次,融資資金大幅淨買入。

  數據統計顯示,11月以來,A股市場融資淨買入279.29億元,兩市最新融資餘額約1.47萬億元。以申萬一級行業劃分,共計13個板塊融資淨買入額在10億元以上。醫藥生物融資淨買入額居首,高達115.34億元;電力設備次之,有76.6億元;通信、機械設備、建築裝飾、基礎化工、電子等融資淨買入額均突破20億元。

  個股方面,截至12月5日,融資資金最新持倉較10月底增加30%以上的個股有34只。高鐵龍頭京滬高鐵,煤炭龍頭陝西煤業、兗礦能源,通信龍頭中國聯通,地產龍頭保利發展,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等大市值公司均在其中。

  第三,北向資金持續入市。

  今日,北向資金繼續保持淨流入態勢。拉長時間線看,11月29日以來,北向資金淨買入已接近400億元。

  從前五個交易日淨買入額居前個股可以看出,北向資金偏愛核心資產,消費、醫療、新能源板塊皆有涉足。其中五糧液、寧德時代被淨買入超20億元,邁瑞醫療、比亞迪、東方財富、伊利股份、藥明康德等也被大額淨買入。此外,近來火熱的“中字頭”個股也受到了關注。

  此外,過去幾周內,多隻海外基金同樣有了新動向,一些以中國市場為重的ETF的看漲期權活動正在激增。其中,規模73億美元的iShares MSCI中國ETF在11月上漲了約32%,資金流入量約為5.67億美元。規模58億美元的KraneShares CSI中國互聯網基金在過去一個月也上漲了48%,認購量升至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A股估值仍在底部區間

  與奢侈品定位不同,股市投資講“買對的,不買貴的”。因此,資金密集入市的一大核心邏輯就是A股估值仍在低位。

  根據通聯數據發佈的市場估值監測數據,截至12月5日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科創50的市盈率估值分別處於近三年10.59%、14.92%、3.09%和3.65%的歷史分位。整體來看,A股主要股指的市盈率估值優勢較為突出。

  拉長時間線看,截至12月5日,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中小300 等主要指數的市盈率估值均處於近十年(或發佈以來)的30%分位上下,低估情況明顯。

剛剛,重磅新政落地!

  分行業看,估值較低的有色金屬、電氣設備、家用電器三個行業的市盈率估值,分別位於近三年2.48%、4.33%和6.05%的歷史分位,即接近最近三年的估值最低位,在所有A股行業中也明顯處於低估的狀態。

  目前,A股估值結構存在巨大改善空間。一方面,A股估值不均衡,銀行及國有企業估值偏低;另一方面,在產業鏈升級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時期,市場估值邏輯將發生變化。

  在投資者結構方面,A股個人投資者佔比更高。美國股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佔比約56%),尤以基金、養老金與社保的長線資金為主;而A股的投資者以一般股民為主,從成交量角度來看,我國機構投資者只佔約18%。

  展望2023年,A股有望走出估值修復行情。

  一方面,基本面上,隨着2023年經濟復甦、產業結構升級趨勢進一步延續,A股營收和盈利增速均有望整體上行,海通證券荀玉根預計2023年全部A股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達到10%-15%。

  另一方面,資金面上,2023年美聯儲加息有望停止、國內居民資產配置力量漸顯,因此海外流動性有望邊際改善,A股微觀資金面趨勢望轉為增量流入。

  短期情緒面隨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正在持續修復,估值水平處於低分位區間又是A股長期配置的底層邏輯,同時,政策預期、人民幣匯率、經濟基本面三大拐點漸次出現,合力之下,中信證券判斷A股將逐步聚力上行,並延續中期全面修復的趨勢,進入2023年二季度後上行動能更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7 字。

轉載請註明: 剛剛,重磅新政落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