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哲
編輯|劉巖
供圖|天際資本
2011年,易車網股價低迷,彼時在華夏基金供職的張倩勸易車網創始人李斌做私有化,去A股上市更有利。李斌回答説:“謝謝,易車在美上市我已經賺了很多錢,我還是想做一個真正創造價值的人”。
後來,李斌成為蔚來汽車創始人,張倩則創立了FutureX Capital天際資本。10年前的這段對話讓張倩對李斌的企業家精神頗為認可,並在2018年投資蔚來汽車,抓到了一張新能源造車企業的頭牌。
這並非張倩“穩準狠”投資生涯中的個例。
創辦FutureX Capital天際資本前,張倩曾在華夏基金工作八年多,其一手推動創立華夏國際資本,這是華夏香港在海外設立的、專門做股權投資的另類股權投資平台,脱胎於公募基金,主打一級半市場。期間,張倩帶領團隊募集了5期基金,投資近150億人民幣,挖掘並主導了對滴滴出行、美團點評、阿里巴巴等多個行業龍頭的投資,平均單筆投資超10億元,退出項目平均IRR超40%。
這位業內隱藏的資本操盤手,交出一張張華麗的成績單。2016年底美圖上市、2017年藥明分拆藥明生物在港上市、2018年藥明康德回A登陸上交所,小米和美團IPO……這些龍頭企業背後,都與張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年在波士頓,我們所在的是波士頓最高的一個樓,我每次下班幾乎都是凌晨一兩點鐘,基本都是最後一個下去的。”回顧多年前始於海外的投資生涯,張倩已不再是初出茅廬的華人小女孩,如今的她依然每天工作18小時,不變的是對於未知的“飢渴”,變化的是一套套不斷迭代的科學方法論。沉浸投資圈多年,張倩身上有哪些“殺伐決斷”的故事?又對投資行業和未來趨勢有哪些獨特見解?
巨頭“捕手”
張倩的成績單中,金山雲是繞不開的一個。
作為瑞幸造假事件後上市的第一支中概股,金山雲在去年5月8日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暴漲40%,截至發稿日市值90.38億美元(約577.69億人民幣)。這家創立於2012年的雲計算企業,現已躋身國內公有云市場前三甲,但回望發展軌跡並非是順風順水。
彼時,雲服務在國內剛剛起步,“2011年中國大概公有云和私有云加在一起才100多家”,新賽道讓很多人持觀望甚至懷疑態度。直到2015年,成立三年的金山雲全年營收不過2-3億人民幣。
在大部分資本尚未關注和認可之時,但張倩力排眾議,從2016年開始連續兩輪領投金山雲,並且不斷地增持,在上市前已成為金山雲最大的外部股東。
能“押到寶”,源於張倩對趨勢的準確預判。
張倩的投資風格並非廣撒網式,而是對未來5-10年大的趨勢進行判斷,再對產業鏈進行重點佈局。當時正處於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分水嶺,“這一年的線上數據量超過過去所有年加總的數據量”張倩告訴創業邦。這樣的變化,為公有云接下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另外從大的發展週期來看,張倩及其團隊判定,“先投整個智能時代平台型的公司”。分析智能時代的發展週期,張倩認為第一階段是科技企業智能化,第二階段是商業開始智能化,第三階段是實體開始智能化,第四階段則是自動駕駛為代表的全面智能時代。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公有云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5年還在華夏基金主管股權投資的張倩自此開始雲服務賽道的佈局,在考察了100多家企業後,最終選擇了金山雲。
為什麼選擇金山雲?
一方面張倩看中了金山集團在ToB領域的多年積累,產品落地性強,客户口碑好;另一方面雷軍、王育林等領袖的戰略領導力及執行力讓張倩充滿信心。
“2015年佈局了金山雲之後,金山雲年化增長是100%。”近年,金山雲的規模效應逐漸凸顯,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分別是12.35億、22.18億和39.56億元,雖然虧損仍在持續,但張倩認為,雲服務最大的費用是硬件、人員研發的投入以及運維,隨着企業的不斷成長,成長性和戰略性的虧損,只要商業模式算得出來,未來的現金流是可以彌補的。
在金山30週年年會上,張倩曾激動地跟雷軍説:“這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自90年代開始,其就堅持做軟件,那也是張倩與程序員們在一起,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她,在一羣人中找到了歸屬感,為此還被雷軍笑稱“你肯定不是很好的程序員,否則不會來做投資”。
對行業趨勢的判斷與提前佈局,讓張倩“捕獲”了雲服務賽道的頭部企業。同樣的,作為字節跳動的早期投資人(至今仍是股東),張倩洞察到其商業本質。
她告訴創業邦:“當時AI領域看了有大幾十家,最後出手的只有字節跳動一家”。
近年人工智能風口興起,一些公司更成為業內“吸金獸”,高估值之下多數資本開始追逐風口。但隨着時間推移,人工智能的很多公司暴露出長期虧損、難以盈利的現狀。如今多數資本已趨於理性,而“只動手一家”的張倩卻保持獨立判斷,避開了風口期的“雷區”。
張倩是如何“避雷”的?她提到:“當新的東西出現,要能夠快速地瞭解其商業模式。當時市面上的公司,我們考察了很多家,包括很多公司的企業用户,他們的技術壁壘不夠高”,此外,“技術始終是一個工具,要能夠為下一個應用創造價值”。
那又為何選中了被很多人看作是媒體公司的字節跳動?張倩回答,“它背後的邏輯是人工智能”。的確,字節跳動的定位並非媒體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技術平台,它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算法,以此吸引用户、積累數據,實現商業閉環。如今字節跳動擁有海外註冊用户超過10億,已成為國際互聯網中最成功的中國企業。
在如此多的細分行業及熱點賽道中,張倩是如何做到看準趨勢並找到龍頭企業?
投資就是洞見未來
與喜歡廣撒網的投資人不同,張倩更追求精準,這一點從投資項目的數量上可以看出。據瞭解,她在華夏基金時每年只投資兩三家公司,之後還會重複投資以前投過的公司。比如早期投入的金山雲,從進入時不到3億營收,到2019年營收達39.56億。
這與張倩之前的從業經歷有很大關係,曾供職於海外美林證券、瑞銀集團和Delta Partners,多年的投資經驗讓其擁有豐富的履歷。
“在華夏之前,就接觸了近1000家國際上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在美國波士頓本土的私募基金Delta Partners時,作為公司唯一的非美國人,“當時只要是非美國的公司全部給我看”。在全球頭部企業的一個個案例中,張倩快速構建起對商業世界的認知,也鍛煉出其對行業、企業及企業家敏鋭的判斷力。
2009年,張倩回國後加入華夏基金。如果就入職待遇來説,還有更好的選擇。選擇華夏的原因是,在與華夏基金內部幾位核心創始人面試時,“他們更關注我的思維體系,他們對人的挑選不是短期的”。
正如當初的判斷,華夏基金特有的“狼性”風格,對張倩及其後來創建的天際資本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華夏的八年,是張倩職業生涯中衝鋒陷陣的八年,而在2017年其選擇告別過往的成績,重新出發創建天際資本。
為什麼叫天際資本?“就是洞見未來的趨勢,投資未來”。
創立之初,她與幾位合夥人經常開會凌晨三四點鐘,最終明確了天際資本的目標:解決股權行業普遍存在的投資難、退出難的痛點。如今天際資本專注於投資中國成長期高科技企業,重點關注全球創新技術含金量最高的公司及快速爆發的下游應用,重點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智能車等領域。
談及天際資本的投資邏輯,張倩總結了四點。
第一抓住大趨勢。投資往往需要提早佈局,要看大時代下的主題,把握住快速更迭的趨勢。2000年,美國前十大市值的公司只有3家是科技企業,如今前十中有8家是科技企業。“科技代表着世界最先進的生活,當世界發生變革的時候,他組織力最強,他的工具也最強,所以他會最快像餓狼一樣把其他商業機會抓住”。
第二尋找業內龍頭企業。在張倩看來,不僅要找到高爆發力、持續成長且創造價值的企業。經過多年投資及深入到頭部企業的經驗,天際團隊內部梳理出十幾條要點,從技術、數據獲取、行業政策等方面,不僅對企業進行投資風險的把控,還可以幫助到更多企業快速成長。
第三總結出科學的可複用的方法論。每一筆成功或失敗的投資之後,對於下一次投資來説,方法論和精準度都在提高。張倩認為,投資需要建立起一個大的數據模型,而以往的投資經驗,對於張倩來説已經可以拼出一個趨向完整的巨頭平台,“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一定是有優勢的”。
第四是對人的判斷。“當一個企業家開始為自己考慮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2019年蔚來汽車虧損上百億,月銷不到幾千台,被媒體戲稱為“2019最慘的人”,“命懸一線”時李斌變現上億資產投到蔚來汽車,最終度過難關。
採訪過程中,張倩一直強調“企業家精神”,與多數投資人的觀點不同,她認為“人的確定性是很高的”,這也是其堅定的選擇蔚來汽車、字節跳動的原因,“十幾年前李斌就是這樣 ”。
張倩很喜歡打德州撲克,打牌的風格與她做投資的風格很像。桌牌上先觀望,下注時給自己劃出止損線,過線後絕不再玩,盈利後則及時覆蓋成本。以美團為例,“剛開始的時候,先投個一兩千萬美金,確定性不高的時候先投一點,但是會累積的一直跟下去。”初期審時度勢,摸清規律後堅定跟進,一旦觀察清楚對方的風格和戰況,便是重注。
成立三年來,天際資本設立了上億美元的智能時代主題基金,專注科技賽道,其團隊核心成員累計投資金額超300億人民幣,並在首期美元基金就成功布局了小米、字節跳動、金山雲、美團等頭部企業。
即便疫情期間,天際資本依保持着高效的節奏,從2020年4月到今年4月,因工作張倩被隔離了7次,但還是力爭以最快速度瞭解到市場的新趨勢、佈局優秀的企業,完成了對下一代核心科技的佈局,投資了國產操作系統龍頭統信軟件的,開源數據庫PingCAP,創新的智能車換電平台蔚能,及多家解決中國卡脖子技術的芯片半導體細分龍頭。
錯過的“拼多多”與下一個“巨頭”
張倩的投資生涯中,也有為數不多錯過的案例,拼多多是其中之一。
“曾經在一個活動上見過黃錚,跟他聊了10分鐘”。當時黃錚剛開始做拼多多,在張倩模糊的記憶中,只記得黃錚提到了 “電商”二字。回憶這段插曲時,她補充道:“一方面是過於經驗主義了,聽到‘電商’就覺得可能性不大;另外當時的狀態和心態還是有些自滿了”。
如今,張倩保持着每年打德州撲克和定期辟穀的習慣,“時刻記得審視和提醒自己”。
從二級市場到一級市場,她積累了深厚的投資功力:站在二級市場的角度看被投企業,從二級市場立場衡量公司上市後的發展潛力,這也是其投資股權的優勢之一。
即便如此,張倩仍感慨到:“中國投資圈的競爭卻太過激烈,可能每3、4年就要淘汰一輪”。
一方面時代的快速發展、趨勢的不斷變化,對投資人學習和抓住商業本質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0年前看遊戲,5年前要了解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現在則需要對芯片、智能汽車、醫療科技非常瞭解”。信息的爆炸,讓過去的投資經驗被快速更迭,這便更加需要可以複用的方法論,否則投資行業將會面臨加速淘汰。
另一方面中國已經變成投資人的主戰場,二十年前中國還是新興市場,十年前企業已經需要具有中國特色,如今中國則開始引領世界。這表明中國擁有巨大的商業機會,但同時對投資人提出更高要求。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採訪的最後,張倩微笑着説道:“希望每天早上起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幫助了哪些企業,做出了哪些更有價值的事情”,她一再強調,“希望可以更多地幫助到信任自己的LP們,不光是財務回報,能幫助LP更好地把握科技的機遇”。永遠追求接近滿分的狀態,是張倩的自我要求,未來她還會見證甚至推動多少科技界的奇蹟,讓我們把答案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