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佔華爾街”背後撕裂的美國
連日來,美國散户和機構之間的空多大戰引發全球關注。在經過幾輪的“吊打”“圍剿”“反殺”之後,這場被譽為“挑戰規則”的大戰仍在持續。與此同時,“紐約年輕共和黨人”的成員則在社交媒體上策劃着一場“重新佔領華爾街”的示威,以抗議對沖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阻撓散户購買股票。只不過,倡議“熱血”,應者寥寥。
太陽底下無新事,有做空就可能會出現軋空。拋開“散户”這個特殊的吸引人眼球的身份來看,這不是資本市場第一次軋空。但其之所以引起輿論的瘋狂關注,恐怕既有“華爾街”三個字背後的特殊流量效應,也有疫情蔓延之下美國社會的撕裂痛感。去年底,美國社會的貧困指數達到了近50年來的最高點,窩在家裏的年輕人依賴遊戲打發無聊的日子,金融巨鱷做空Game Stop無異於赤裸裸的挑釁。二來,失業狀態下的年輕人收入本來就難以度日,投資股票也是無奈,被做空斷財路,等同雪上加霜。三來,特朗普拒不承認大選失敗,其追隨者圍攻國會山後被秋後算賬,傾向共和黨的年輕人自然難以接受。
“佔領華爾街”重現美國,有着更深刻的政治含義。長期以來,美國“1%對99%”的矛盾不僅沒有消弭,反而更加尖鋭。資本對國家的控制,正在愈發顯露出制度上的深層弊病,及不斷加深的貧富分化和階層對立。疫情以來,美國政府上萬億美元救濟款沒能真正救急,卻不動聲色地進了資本集團的腰包,足以説明在美國,真正掌管權力的不是哪一個黨派,而是幕後資本勢力。當初美國憲法制定者非富即貴,資本掌權本是憲法題中應有之意,憲法框架下的合眾國只是個“合資公司”而已。事實上,華爾街的“莊家”永遠掌控着美國金融市場,“小散們”只能喝湯或被割“韭菜”,所謂的“契約精神”和“自由市場”根本無從談起。
此番散户聯盟阻擊華爾街大鱷,是美國社會撕裂在金融領域的表現。這是否會打開金融博弈亂象的潘多拉魔盒尚不得而知,但視散户為草芥的華爾街或許會更加風聲鶴唳、嚴防死守。其結果就是華爾街金融博弈優勢地位將進一步強化,美國“韭菜們”在股市上更難有出頭之日。而越拉越大的收入差距,很可能導致前赴後繼的“佔領華爾街”。去年盛行的“黑命貴”“零元購”等,隨時都可能加入佔領運動,謀取各自利益目標。就拜登政府而言,雖然其一再強調彌合社會撕裂,但拿出的辦法卻只是開動印鈔機,根本動機還是政黨利益之爭,當然也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
10餘年前,“佔領華爾街”的人換來美國警察的一頓打,10餘年後,“重新佔領華爾街”短短几天就宣告失敗。貪婪的華爾街資本對外對內一視同仁、無情掠奪,然而,這些問題看得再清,恐怕對美國來説也是無解了。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