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小不董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IC Photo
中概股風向變了以後,騰訊音樂也隨大流。
9月21日上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在香港聯合港交所(SEHK)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1698。
截至港股上市當天收盤,騰訊音樂的股價為18.220港元/股,成交量達到39.68萬股,總市值為625.34億港元。
中概股迴歸已經成為一個大趨勢,2022年以來,知乎、貝殼、塗鴉、名創優品就相繼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今年7月26日,阿里巴巴也發佈尋求在港完成自二次上市轉換為主要上市的公告,公告稱,董事會已授權管理層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申請,擬將香港新增為主要上市地,在完成審核程序後,阿里巴巴將在港交所及紐交所兩地雙重主要上市。
對企業來説,是選擇介紹上市,還是雙重主要上市,主要還是要根據自身經營狀況來決定。騰訊音樂在資金儲備及現金流等方面近年來一直處於穩定,此次通過介紹上市登陸港股,不是為了多個方式賺錢,而是為了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環境下找條後路。在此次回港上市的文件中,騰訊音樂明確表達了擔憂:“倘若《加速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通過,我們的美國存托股份可能於2023年從交易所退市並被禁止在美國進行場外交易。”
實際上騰訊音樂早在2021年財報(3月21日發佈)中就宣佈“正尋求以介紹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01.
失去獨家版權之後
從財務表現來看,騰訊音樂的收入由2019年的人民幣(下同)254億元增至2020年的292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21 年的312億元。2019年、 2020年、2021年分別實現淨利潤40億元、42億元及32億元。
不過自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騰訊音樂的營收連續四個季度下跌,從下面兩張圖可以看到,之前幾個季度,騰訊音樂營收和淨利潤的同比環比變化均為負值。好在據其8月16日發佈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第二季度總營收為69.1億元,環比變化轉負為正,淨利潤也回升至本季度的8.92億人民幣,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Non-IFRS)公司淨利潤為人民幣10.7億元,環比上升13.4%。截至2022年6月30日,騰訊音樂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短期投資258億元,整體資金較為充裕。
騰訊音樂業務分為兩大塊:一是在線業務,主要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二是社交娛樂服務,主要通過全民K歌提供在線K歌服務,此外,也通過以上幾個APP中的“直播”標籤以酷狗直播、酷我直播提供以音樂為核心的直播服務,搭建表演者和用户的在線互動平台。
圖片來源:騰訊音樂財報
2019-2021年間,在線音樂服務所得收入基本上穩步增長,在線音樂付費用户數也從2019年的3370萬人增長超過一倍至2021年的6860萬人,然而在線音樂服務的收入卻從2021年一季度的27.49億元同比減少4.8%至2022同期的26.16億元,第二季度由2021年的29.5億元同比減少至今年的28.78億元。
財報中給出的解釋為:“該下降主要是由於廣告收入減少,且小部分是由於若干音樂版權方重新簽訂協議,導致轉授權收入減少。廣告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對廣告形式的監管限制以及疫情在中國若干城市捲土重來導致的市場及經濟狀況疲軟。”
2021年下半年以來,工信部展開了一系列監管活動,對開屏廣告施加若干限制,以提升在線平台的用户體驗,其中就包括限制使用引導用户流量的開屏廣告,對APP開屏彈窗信息“關不掉”、“亂跳轉”問題進行了專項整治,一定程度上對於騰訊音樂的廣告位和單價造成約束。
最常見的開屏廣告就是,在APP上有類似“搖一搖”的功能,這個功能在走路、坐車或持手機有擺動時容易觸發,從而迫使用户從APP跳轉到廣告頁面或直接進入另一個APP內,觸發性跟手機靈敏度有關。
正版音樂版權是網絡音樂播放平台運營的核心資產和關鍵性資源,而騰訊音樂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裏擁有着最多的獨家版權。版權集聚作為數字經濟的產物,對於公司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影響極大,基本可以理解為,經營者擁有越多的版權資源,或對特定版權及其增值服務的渠道越多,就會在版權流通、傳播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盈利。
2016年7月,騰訊收購中國音樂集團,獲得其61.64%股權,以及對中國音樂集團的單獨控制權。12月,整合後的中國音樂集團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次年12月,交易完成股權變更登記手續。
實際上,在當時主要為QQ音樂的騰訊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前,兩者就是在線音樂市場份額的前兩名。最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定此次合併“可能使其有能力促使上游版權方對其進行獨家版權授權,或者向其提供優於競爭對手的條件,也可能使騰訊有能力通過支付高額預付金等方式提高市場進入壁壘,對相關市場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
根據《反壟斷法》第四十八條、《經營者集中審查暫行規定》第五十七條規定,按照發展和規範並重的原則,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騰訊及關聯公司採取三十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停止高額預付金等版權費用支付方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游版權方給予其優於競爭對手的條件等恢復市場競爭狀態的措施。騰訊三年內每年向市場監管總局報告履行義務情況,市場監管總局將依法嚴格監督其執行情況,這也被稱為“國內反壟斷恢復市場競爭第一案”。
社交娛樂及其他服務收入降低的更為明顯,2021年及今年第一季度均同比下降,財報中表示:“主要是由於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及疲軟的宏觀經濟環境對用户在我們平台上的消費造成不利影響。”可見,隨着以音樂為核心的中國社交娛樂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用户需求也不斷變化,騰訊音樂即使作為行業“巨頭”,也免不了同行競爭。
一年前的反壟斷浪潮讓騰訊音樂元氣大傷,不得不放棄與多家大公司的獨家版權合作,包括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和華納音樂集團等。同時,騰訊音樂還需要將此類版權轉售給其餘音樂平台,例如網易雲音樂等。
過去在版權優勢下,騰訊音樂用户活躍度在音樂服務上來源於用户對於歌手的忠誠度,比如説華語樂壇頂流周杰倫。獨家版權的時代過去後,對於騰訊音樂而言,本來堅若磐石的這部分活躍度已然被打破。
02. 競品抄襲,“嘴炮”頻頻
騰訊解除獨家版權後,競爭者相對來説有了觸達上游版權資源的機會,長期來看,也有利於將行業內的競爭焦點從資本優勢搶奪版權轉為提升服務水平和用户體驗的軌道上來,從而促進網絡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沒有獨家版權後,騰訊音樂發力線上直播,持續推出線上K歌房、跨平台K歌等,還陸續推出虛擬直播室等元宇宙概念的音樂欄目。不過,騰訊音樂面臨的競爭也在逐步加劇,財報中提到:“我們經營所在的行業競爭激烈,倘若我們無法在競爭中成功,則可能會被競爭對手奪走市場份額。”
網易雲2015年以來扶持的獨立音樂人不斷髮展,花粥、趙雷等音樂人的爆火也讓網易雲收益。但2017年,騰訊音樂公佈扶持音樂人計劃,聲稱“三年讓音樂人收入五億元”,使網易雲受到衝擊。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2021年2月,網易雲音樂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網易雲音樂:關於給酷狗音樂相關團隊申請年終獎勵的建議》,文章明褒暗貶,列舉了酷狗音樂對於網易雲音樂的抄襲行為。文中,稱呼酷狗音樂為“山寨辦”,並稱抄襲行為做“狗化”,共列舉騰訊音樂的“十宗罪”,其中包括抄襲好友頁面信息展示、頭像和耳機的展示形式、加載動畫、播放器功能入口位置、設計樣式及購買玩法等。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國內在線音樂已艱難至此,就不要把功夫下在邪道上了。”4月27日,網易雲音樂在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段話,並貼出《網易雲音樂關於起訴騰訊音樂不正當競爭的聲明》,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通過非法盜播偷放無授權歌曲、批量化冒名洗歌、跟隨式抄襲我方產品創新、逃避甚至對抗監管等方式侵犯我方著作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實際上網易雲音樂早期最受歡迎的歌單,大部分也依靠“一鍵遷移歌單功能”拷貝於蝦米和豆瓣。用户數量暴漲的情況下,依靠此功能成為超級產品經理的王詩沐也有顧慮,他在書中寫道:“這個辦法雖然對用户和網易雲都很好,但是會得罪競爭對手,會不會影響品牌形象?”看來音樂行業員工之間也互相“借鑑”。
騰訊音樂對此未公開發表回應,但有媒體曝出,4月27日,騰訊音樂公關負責人陳默在朋友圈表態,不會加入打嘴架的行列,更配合圖片表示無視事實來碰瓷將無助於音樂行業的發展。
網傳截圖 圖片來源:網絡
自阿里巴巴旗下蝦米音樂停止運營,在線音樂市場第一梯隊只剩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兩名玩家,但無論是從版權數量還是用户規模而言,騰訊音樂還是穩居第一的位置,2022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移動端月活躍用户數為5.93億。
但騰訊音樂真正的勁敵,可能並不是網易雲音樂這樣的“友商”,而是來自快手、抖音、小紅書等短頻視頻平台的競爭。越來越多的用户更偏向把碎片時間花在短視頻平台上,2021年,字節跳動就打造了“音樂版抖音”汽水音樂,快手也推出了“音樂版快手”小森唱,之前爆火的《漠河舞廳》雖然是在網易雲首發,但也是在抖音上火起來的。
9月2日,李健在微信視頻號舉辦演唱會,9月3日,劉德華在抖音舉辦演唱會,都吸引了海量的觀眾圍觀,在用户以及用户在線時長的爭奪上,短視頻平台給騰訊音樂帶來的壓力更大。
根據艾瑞諮詢(市場調研機構)報告,按2021年總收入計算,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在線音樂服務市場,騰訊音樂是最早向中國用户推出在線音樂服務的公司之一,且率先引入在線音樂訂閲模式,也是中國在線音樂和音頻娛樂行業最早提供在線K歌服務的公司之一。
近三年,騰訊音樂付費用户數慢慢升了上來,但每月每名付費用户的平均收入卻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營收下降更明顯的社交娛樂服務業務,雖然每月每名付費用户的平均收入變化不大,但月活用户數和付費用户數卻是下降明顯。第二季度,在線音樂、社交娛樂兩大板塊的月活用户分別同比下降了4.8%、20.6%,月活躍用户數迎來了第七個季度的連續下跌,也驗證了騰訊音樂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騰訊音樂的回港上市,可能不會是新的巔峯的開始,而是美人遲暮的前奏了。
END
「創新無邊界」是我們的slogan,我們不侷限於對互聯網行業的追蹤與探索,更要向未來、向未知的方向大膽邁進。因此,「打造行業新標杆、解讀商業新動向」是我們秉持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