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公募基金行業如何助力老有所養?如何讓養老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髮揮更大作用?近日,多位業內專家在華夏基金“企業年金業務十五週年紀念暨年金髮展論壇”上共同探討。
相較於職業年金,我國對於企業年金的探索先行一步。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唐霽松指出,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經過15年發展取得了重要成果,覆蓋面不斷擴大,投資品種日益豐富,累積結存規模不斷增加,參保企業數和職工數穩步增長。人社部數據顯示,其市場化運作取得良好成績。
“未來,年金業務將成為我國養老金市場中規模最大、增速最快、最具發展前景的業務之一。”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認為,無論是企業年金還是職業年金都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李一梅介紹,華夏基金持續加強養老金投資能力建設。截至今年9月末,華夏基金管理的各項養老金規模超過3400億元,其中年金業務規模已突破2100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華夏基金管理的企業年金基金累計加權收益率達263.08%,為企業年金委託人累計創造投資收益超過500億元。
一名護理人員在陪老人聊天。 新華社發(解琛 攝)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年金投資管理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如何在低利率環境下尋找適當風險收益特徵的資產,供年金基金大量配置;二是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快速、有效滿足不同客户的投資需求,實現差異化投資目標;三是如何權衡相對收益目標與絕對收益目標,在短期考核下發揮長期資金優勢。
在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孫彬看來,持續優化年金投資理念,向資產配置要收益,向權益投資要彈性,加強資產多元化佈局,實施多管齊下的人力資源制度改革,同時積極探索科技賦能下的精細化管理等是公募基金行業全面提升年金管理效率的探索方向。
多位專家指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解決的是養老保障有沒有的問題,第二、三支柱則需要着力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為加快第二、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建議:提高第二、三支柱立法層次;實現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均衡發展;在第三支柱頂層設計中引入第二、三支柱間自由轉換、個人賬户終身制等。
唐霽松建議,要進一步研究調整企業年金税收政策體系,加強對企業激勵和政策傾斜;進一步發揮投管優勢,拓展年金投資廣度和深度,豐富產品供給,促進金融監管部門為企業年金基金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提供政策優惠。(記者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