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精神病院 1年狂賺10億

最近有家精神病院 1年狂賺10億

記者 | 林森

近日,民營精神病醫院康寧醫院第三次衝擊A股的消息,在創投圈引起熱議。如果能夠成功,它將成為首家A+H股上市的精神專科醫院。

康寧醫院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精神病專科醫院,成立於1997年,也是國內唯一一家非公立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

2015年11月,康寧醫院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精神病院第一股”。一年後,其曾嘗試衝刺A股,後來公司兩次中止審核,直到2017年才再次重新啓動上市,但是國內上市之路無奈滑鐵盧。那次失敗,暴露了康寧醫院許多問題。其中最被質疑的就是其運營模式——醫院託管模式。

2020年,康寧醫院重啓登陸A股計劃,並對外稱已經對業務和策略做出了調整。截至2020年底,康寧醫院集團旗下醫院已達30餘家,其中24家為自有醫院,自有醫院營收9.78億元,相比2017年翻了一倍。整體營業收入為10.31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9.86%。

與此同時,近兩年國內精神健康行業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衞生健康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精神病醫院數量增長至 1545 家,其中非公立精神病醫院841 家。據天風證券統計,從2015到2019 年,中國精神病醫院總收入由 377 億元增長至 662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5%。

然而,除了國內行業競爭的加劇,康寧醫院還需要解決很多來自內部的問題。違規被處罰事件和醫療糾紛仍然是影響醫院聲譽的重要因素。另外,康寧醫院還有一個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資本市場賺錢與醫院本身公益屬性之間的平衡。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一家精神病醫院的上市路

“精神病醫院上市,到底誰瘋了?”

近日,康寧醫院發佈公告稱,擬發行A股並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此事在網上引起熱議。

據悉,康寧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更是國內唯一一家非公立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在2015年11月,康寧醫院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精神病院第一股”。現在,康寧醫院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精神病專科醫院。

由於專科類屬性,加上人們對精神類疾病的忽視,康寧醫院名聲不顯。僅在這所醫院所在地,以及業內早已廣為人知。

這卻是一家老牌民營精神病醫院,翻閲康寧醫院創始人的創業故事,初心是“拯救”精神病人。

康寧醫院官網顯示,公司於1997年在温州成立,創始人管偉立。80年代,管偉立衞校畢業,進入温州市精神病院工作。管偉立當時發現,精神病人就醫困難,“一牀難求”是常態,託關係才能得到一張破牀位。就算住進醫院也不能得到好的治療,醫院“鐵門鐵窗”,環境“又髒又臭”。

希望精神病人被有尊嚴的治療,管偉立辭去工作,和妻子一起成立了“温州市康寧精神康復醫院”,也就是康寧醫院前身。

和傳統精神病醫院不同,康寧醫院環境更為舒適。“堪比星級酒店的前台和接待區”和“寬敞明亮的住院區”,有用户這樣介紹康寧醫院。

最近有家精神病院 1年狂賺10億

在自身和社會需求共同作用下,康寧醫院逐漸發展壯大。到2008年,康寧醫院門急診工作量達8萬多人次,比建院初期增長5倍多,年總收入每年遞增30%左右。

2015年,康寧醫院達到一個新高峯。問診人次近13萬人次,住院率約93.9%,營收超3.4億元,淨利潤5162.19萬元。利潤率不可謂不高。這一年,康寧醫院順利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精神病醫院,在業內名頭越來越響。

在香港上市一年後,康寧第一次向A股發起了衝刺。“買港股的人太少了,能影響到的人不多。”管偉立曾解釋,在內地上市會讓人們更多地瞭解公司,更多地關注行業。

康寧醫院的A股上市路走的並不順利。有消息稱,2017年康寧醫院因為關鍵人員離職,曾兩次中止審核,直到年底才重新啓動。

但是,歷經風雨也未能見彩虹。2018年1月,公司A股首發申請被否,康寧醫院最終遺憾無緣A股。

繁榮下的暗礁

雖然康寧醫院第一次赴A之路失敗,但是不代表其成績變差。相反,近年來,公司規模在大範圍擴張,營收也一直在高速增長。

據康寧醫院披露,其2015年有5家自營專科醫院,4家代託管醫療機構。到了2017年,康寧醫院集團體系醫院總數達到39家,僅一年新增就有14家。港股上市兩年後,公司醫院數量增長3倍多。同時,醫院投入運作牀位也從2015年的2000多張,增至2017年的4000多張。

據康寧醫院年報數據,2016年公司總收入約4.15億元,同比增長20.9%;2017年,集團全年營收6.66億元,同比增長60.4%;2018年,公司營收7.46億元,同比增長11.93%,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8059.6萬元,同比增長64.24%。

無論從哪方面看,康寧醫院都屬於“優等生”。但是,優等生為何不被“優待”?

據媒體報道,2018年發審委曾對康寧醫院有幾點疑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是否與關聯方存在關聯交易情況、自有和租賃的物業改變規劃用途的問題,以及投資地產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透露,有一個問題曾被重點詢問,就是康寧醫院的管理模式問題。

在康寧醫院的託管模式中,是通過管理輸出方式向精神專科醫院、以精神康復為主的綜合性醫院和精神科科室提供管理服務。發審委曾就此點詳細發問,“所管理醫院未列入合併範圍的原因,向其提供資金、收取管理服務費用是否屬於分紅的行為,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是否涉及科室承包、租賃,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商業模式或許讓監管機構質疑。

除了這些能在報告中看到的問題,康寧醫院還面臨着醫療糾紛、人才短缺以及管理問題。

據媒體統計,從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康寧醫院共涉及醫療糾紛25件,死亡事件16起,賠償支出數百萬元。有媒體報道,康寧醫院曾出現患者跳樓自殺、治療中致患者意識喪失以及誤診等情況。相比於公立醫院有強大的公信力,民營企業稍有事故就會導致名聲受損,死亡事件更是重錘。

最近有家精神病院 1年狂賺10億

此外,康寧醫院還出現未給員工繳納社保的情況。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2017年6月末,康寧醫院未給32%的員工繳納公積金,未給27%的員工繳納除工傷保險以外的其他4項社會保險。

人才流失嚴重也是其弊病。據悉,從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康寧醫院主治醫師佔比從3.91%下降至3.84%。醫師離職率雖然從14%降到5.63%,但是業內人士認為,醫院需要更為穩定的醫師,這仍然屬於嚴重人才流失。

綜合各種因素,此前康寧醫院無緣A股,不是因其不夠幸運,可能是還不夠資格。

三次衝擊 前途難料

錯失不意味着放棄,康寧醫院在2020年又重啓了A股上市計劃。而對於此前的種種問題,康寧醫院曾對媒體表示,已經對業務和策略做出了調整。

據悉,在2018年後,康寧醫院發展戰略調整,集中優勢力量發展自有業務。截至2020年底,康寧醫院集團旗下醫院已達30餘家,其中24家為自有醫院,還包括1家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怡寧心理互聯網醫院)。自有醫院住院牀位數為7483張,門診人次達到27.72萬人。同時,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康寧醫院的營業收入為10.31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9.86%。其中,康寧醫院自有醫院營收9.78億元,相比2017年翻了一倍。

今年8月,康寧醫院發佈年中報告,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為6.23億元,同比增長33.89%。自營醫院增至25家,運營牀位數增至8328張。

出色的業績或許是康寧醫院再次嘗試的底氣。但是也有人疑惑,為什麼康寧醫院非要A股上市呢?管偉立曾公開説,“一為打破對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偏見;二為吸引高層次的人才;三為醫院長遠發展爭取資本市場更多的支持。”

業內人士認為,或許還有更為實際的原因,那就是國內精神健康領域開始快速發展,康寧醫院需要資金來穩住龍頭地位。

在康寧醫院最近發佈的公告中提到,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為3.02億元,將用於温州康寧台州中心醫院建設項目、温州樂寧老年護理中心項目、浙江怡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社會心理服務枱體系建設研發項目。

國內精神健康市場潛力大。早在2015年,康寧醫院曾提到,中國當時有1.8億人患有精神疾病。這就相當於,每8箇中國人裏就有1個患有精神疾病。

最近有家精神病院 1年狂賺10億

這個説法在當時難以考證,也備受外界質疑,但是這個數據現在看來卻不誇張。據《柳葉刀》2019年數據,中國18歲以上人羣中,16.6%至少會遭遇一種精神疾病,這部分人羣佔總人口80%以上。而目前,據公開數據顯示,僅我國精神心理疾病發病人羣和醫療服務需求人數就達2.5億人。

伴隨着需求,國內相關企業也在暴增。據中國衞生健康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精神病醫院數量增長至 1545 家,其中非公立精神病醫院841 家。2015-2019 年,非公立精神病醫院佔比由 30%增加到54%。據企查查數據,目前我國現存“精神衞生”相關企業共7824家,僅2020年就新增706家。

此外,精神類醫院營收也在增長。據天風證券統計,從2015到2019 年,中國精神病醫院總收入由 377 億元增長至 662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5%。

此次康寧醫院在資本市場上捲土重來,如果能夠成功,它將成為首家A+H股上市的精神專科醫院。然而,除了國內行業競爭的加劇,康寧醫院仍然需要解決很多來自內部的問題。違規被處罰事件和醫療糾紛,仍然是影響醫院聲譽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康寧醫院還有一個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資本市場賺錢與醫院本身公益屬性之間的平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32 字。

轉載請註明: 最近有家精神病院 1年狂賺10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