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積極作為 助力中小外貿企業“集體出海”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一些地方的中小外貿企業遭遇訂單減少、出口不暢的情況,濟南高新區同樣遭遇這樣的困難,而前四個月,這裏的進出口總額實現了70.2%的超高速增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山東濟南高新區,一場特殊的會商正在進行。會商的一方是當地的龍頭物流企業,另一方是30多家中小外貿企業。讓他們坐在一起的是高新區的外貿服務專班,核心議題就是“中小微企業集體出海”。
四月中旬以來,受疫情影響,山東多地港口不僅一艙難求,運費更是高企。中小微企業因為訂單較為零散,發貨更是困難,好不容易拿到外貿訂單,貨物卻無法“出海”。
山東這家生產電子測温設備等產品的外貿企業接到了德國客户定製的貨值10萬美元的一筆訂單,本該高興的他們卻犯了難。
山東中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馬戈:對方要求三到四個周就要收到貨,我們聯繫了多家貨運公司,由於發貨數量較少,艙位得等,多的要等一個多月,我們非常着急。
當時這樣的情況在濟南高新區裏並不少見。
濟南高新區發展改革和科技經濟部服務業辦公室工作人員 張莉:我們經過摸排,大約有30多家企業遇到了相類似的困難,貨物發不出去,大家都很着急,我們嘗試了很多辦法,後來,就想看能不能把這些中小企業的貨一起打包發運試一試。
這個設想得到了30多家中小企業的積極響應,於是政府作為代表,出面和國際貨運企業進行談判。零散的需求形成規模之後,企業拿到了議價權。而物流公司也通過整船發貨降低了成本,獲得了穩定的貨源。
山東濟南萬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韋輝:這種方式呢,能給客户大概降低15%的運輸成本,最快的方式大概能實現三個多周這麼一個週期。
打通了外貿堵點,新的問題又來了。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無法外出拜訪客户,吃了上頓愁下頓。
高新區外貿服務專班找到轄區裏的外貿綜合服務機構,利用他們平台渠道多、海外員工多的優勢,幫着企業找出路。山左集團就是首批參與進來的外貿服務機構,利用他們在海外的網絡,幫助辰亞機械順利找到了來自海外的訂單。
山左集團白俄羅斯代表處負責人 迪瑪:其中一個客户非常好,有了合作意向,他準備進你們的5台總價值為12萬美金左右的設備。
山東濟南高新區發展改革和科技經濟部服務業辦公室主任 張海鵬:我們累計組織300餘家中小微外貿企業、組織50餘次線上的各類洽談會,累計成交的外貿意向金額超過一億美元。
主動作為,今年1—4月,濟南高新區在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破千億的基礎上,進出口總額進一步實現了70.2%的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