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9點30分,光雲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首發上市交易,成為科創板第100家上市公司。
從零到百,科創板不僅頻頻“改寫”A股歷史,更開始展現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試驗田”的示範效應。各方期待,科創板能從新的起點“再出發”,真正成長為科技創新的資本“助力器”。
從零到百:“數讀”科創板
2019年7月22日,黃浦江畔的一聲鑼鳴,見證了科創板的誕生,中國資本市場邁入新時代。9個多月後,科創板迎來第100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示範性和引領性已躍然顯現。
開市以來,科創板已向上市的100家科創企業輸送了1188億元融資。從地域上看,這1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註冊地與國內科創生產力的地域分佈高度吻合,其中註冊地為北京的科創公司17家,廣東18家,江蘇17家,上海16家,浙江10家。
作為深刻烙印着新經濟基因的新生板塊,科創板創造性地制定了“以市值為核心”的上市指標體系,拓展了投資者對新經濟公司核心價值的認知——從傳統意義上的“賺不賺錢”,轉向了“值不值錢”。截至目前,科創板100家公司的市值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其中總市值超過千億元的有兩家,百億市值陣營擁有39家。
1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和生物醫藥領域合計佔比超過60%,分別為39家和25家;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節能環保各有15家、12家和9家。這些公司中,各類關鍵指標凸顯科創“底色”:研發是“引擎”,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1.97%;專利是“肌肉”,平均每家擁有75項發明專利、58項實用新型專利;高端人才是“大腦”,百家公司認定的核心技術人員擁有博士學歷和碩士學歷的佔比分別達到23.83%和36.91%。
細數“第一”:看科創板如何改寫A股發展史
回顧零到百家的發展歷程,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科創板創下諸多“第一”,在制度層面增強了包容性。
未盈利公司、紅籌公司、特別表決權公司……為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硬科技”企業而生的科創板,推出的五套上市標準,為各類型科創企業打開了境內上市的大門。
今年1月20日,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A股歷史上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對於一度計劃赴海外上市的優刻得而言,允許設置特別表決權是科創板最大的吸引力所在。”優刻得董事長季昕華説,從提交材料到掛牌上市僅用了近10個月時間,18.4億元的淨募集資金有力支撐了公司互聯網數據中心(IDC)自建等資源佈局的前期投入。
1月23日,未盈利的蘇州澤璟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亮相科創板,終結了A股“虧損企業不能上市”的歷史。“科創板從制度層面突破了首發上市的財務‘門檻’限制,令具備創新基因的科技企業得以從資本市場汲取發展動力。”澤璟製藥董秘高青平説。眼下,公司正利用募集資金推動11個創新藥物的研究計劃,“二期新藥研發和生產中心”建設也在積極準備中。
作為央企華潤集團旗下半導體投資運營平台,2月27日登陸科創板的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以“A股紅籌第一股”的身份受到關注。在華潤微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看來,科創板着眼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具備包容性、開創性、突破性,為公司發展帶來了新的驅動力。“科創板助力公司建立起現代企業治理架構,令我們以更大的格局審視發展規劃。”
“我們歡迎更多的企業到科創板上市。”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工作局局長解冬表示,雖然科創板是以硬科技為主的企業,但同時也包容符合科創屬性的金融科技行業龍頭企業、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模式創新企業、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應用創新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希望科創板成為創新創業企業上市的“首選之地”。
“試驗田”示範效應顯現:期待科創板改革“再出發”
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揭開序幕。
各方也期待,完成從零到百家的平穩起步之後,科創板能從新的起點“再出發”,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資本“助力器”。
上交所表示,將持續積極推進科創板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產品創新等基礎性制度改革先行先試,提高科創板投融資便利性,更好發揮“試驗田”作用,努力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嚴弘預計,未來科創板可能在漲跌停板制度、融券限制、T 0、退市流程、投資者適當性界定等方面,率先作出探索。
【來源:新華社客户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