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茅台股價重回2000元!不要低估茅台酒未來的漲價概率和幅度!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12月8日,茅台股價重新站上2000元大關,成交額合計超過122億元。

12月8日,茅台股價重新站上2000元大關,成交額合計超過122億元。對許多投資者來説,茅台股價重拾升勢只是早晚的問題,從市場價來看,茅台酒在2022年有望提價,而這會增厚茅台公司的利潤。

茅台投資人、杭州尋常問道大消費組長章聖冶認為,一般消費品的漲價幅度與GDP增速相同(5%-6%),而茅台過去20年的漲價幅度與M2增速相近(13%),因為一般消費品反映的是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長,而茅台反映的是居民財富總量的增長。如果説銀行是百業之母,茅台就是百業之子。在丁雄軍董事長表示“茅台會遵循市場規律”的目標下,茅台酒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漲價概率和漲價幅度,是我們不能低估的。

最近網絡上有一篇關於茅台的熱文廣為流傳,其核心觀點是A股的體量支撐不了茅台的高市值,人們不可能像炒特斯拉一樣去炒茅台。筆者由於持有茅台,一直以來都對社會上的各種“茅台現象”高度關注,並嘗試深入思考其背後的複雜成因,在筆者看來,該熱文的作者犯了一個錯誤,即他嚴重低估了長週期內茅台酒的提價潛力。

為什麼拉長時間看

茅台酒的漲價幅度可與M2相同?

首先讓我們看一組數據,從2000年至2021年,我國M2供應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3%,而同期貴州茅台酒的市場批價(非出廠價),年複合增長率也是13%。如果覺得二十年的時間跨度太長,那我們把時間軸拉近至最近4年,從2018年1月至今,M2從167萬億到234萬億,增長了40%,而茅台酒市場價從1700-1800元漲到今天的2500-2600元,增長幅度也剛好略高於40%。

這就意味着,茅台酒市場價格的運行,幾乎是長期圍繞M2增速波動的。這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麼拉長時間看,大多數的消費品年均漲價速度和GDP增速(5%-6%)相近,而茅台酒的漲價更快,能與M2(13%左右)的增速基本相同呢?

原因在於,GDP更多反映的是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長,它對應的消費需求是以米油鹽醬醋為代表的日用品,所以日用品的價格,尤其那些我們常説的必選消費品的價格,會在長週期內跟着GDP走;而貨幣總量M2則不同,它反映的是居民財富總量的增長速度,特別是社會富裕階層的財富積聚速度,它對應的需求當然不是日用品了,而是具有精神屬性的奢侈品。從這個維度上看,茅台酒其實已不是一件普通消費品了,它應該被歸入奢侈品的行列。

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要做成一件奢侈品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各個奢侈品細分賽道,比如服裝、箱包、日化、跑車、手錶等,都有海外知名公司牢牢佔據着霸主地位。以箱包行業為例,像LV、愛馬仕、巴寶莉,它們都會説,自己祖上給皇上當過馬伕,給娘娘做過皮匠,給女王縫過衣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它們背後加持的文化是一種強勢文化,這些產品也帶着強勢文化的優越感橫行全球,廣受追捧。二十年前,當紅酒和洋酒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很快就擺上了中國的富人們的餐桌,當時他們覺得難喝,甚至要兑着雪碧或冰紅茶才能下肚,但還是不妨礙他們每次飯局都小心翼翼地拿出紅酒,因為國人認同了它們背後的強勢文化。

可是今天不一樣了,富人們開始發現,紅酒其實也沒那麼好,第一它酒精度數低,這讓整場飯局變得慢熱,遲遲進入不了氣氛點;第二它不是高粱小麥固態發酵釀製的,和中餐的飲食沒那麼搭配,還是喝白酒更舒適暖胃;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即富強之後的民族自信意識崛起,讓中國文化反超西方成為了更強勢文化,人們會津津樂道於老祖宗傳下來的釀酒工藝,侃侃而談歷史上茅台與家國命運交織的經典瞬間。因此我們清晰的看到,今天高端白酒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已經找不到對標品牌了,這是令中國其他消費品行業都望塵莫及的。正是因為沒有了國際上平行的對標物,茅台酒順理成章地晉升為奢侈品之列。

目前市場中的一個擔憂是,一瓶市場價已經賣到近3000元的白酒,難道每年都能漲價10%以上嗎?在筆者看來,漲價的可能性很高。我們還以紅酒為例,澳大利亞最好的紅酒品牌是奔富,它的旗艦產品奔富707,在國內廣為人知。其單瓶售價在3000元以上,高於飛天茅台。而如果比較單位酒精度數的價格,那更是相差了好幾倍,實際上,比較單位酒精度數價格是更合理的,因為想要飯局達到氣氛點,只需要1-2瓶高度數白酒,但需要很多瓶紅酒,但它們都是3000元的酒。

同樣是各自國家的國寶級酒類品牌,同樣是各自品牌的旗艦產品,茅台比奔富低了一大截,這是説不通的。

對於茅台酒的持續漲價,筆者還是堅定樂觀,只要丁雄軍董事長在股東大會上的發言“茅台酒終歸是商品,價格形成遵循市場規律,受供求關係等多重因素影響,脱離價值規律本身是不科學的,茅台會遵循市場規律,呼應市場信號,反映合理價值”不是一句空話,茅台酒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漲價概率和漲價幅度,都是我們不能低估的。

富人的消費、聚會的需求長期不變

茅台酒需求比M2有放大效應

不僅茅台酒的市場價格隨M2增速水漲船高,茅台酒的銷售量也在持續增長。根據貴州茅台年報,2015年茅台酒銷售量為20065噸,2020年為34313噸,最近5年的賣酒量就增長了70%。這也就意味着,全社會對於茅台酒購買力的增速與M2的增速並不是線性關係,而是進一步有放大的效應。

筆者認為,這背後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富人的消費心理。比如一個小夥子,在經過了多年奮鬥,實現了社會階層躍升,家庭資產翻了2倍。如果我們看他可用於消費的支出,是遠不止原來2倍的——過去僅每年春節買一瓶茅台,現在需求量大了,可能每兩個月就要購買一瓶茅台酒。

其次我們看到,最近幾年全社會的用酒結構正在發生顯著改變。例如婚宴是白酒消費的一個重要場景,現在大多數新婚夫妻都是獨生子女,兩人的原生家庭只需籌備一場婚宴,負擔更輕,用酒的檔次肯定有所提高;再例如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城市面積擴大,老同學老朋友的見面次數明顯減少,原先可能兩三個月聚一次,現在時間難約,大家差不多一年才能成功聚上一次,這也會促使他們購買更高品質的白酒。

再次,在我國的人情世故中,似乎一直存在於一種加碼的習慣,即這次喝的不能比上次差,今年送的不能比去年差,尤其涉及到面子二字時,更是如此。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之下,高端和次高端白酒消費升級的速度,也就是提價的節奏,明顯要快於一般的行業。所以,高端白酒提價背後有很多因素在助推,而這些因素看似平常,實則改變發生後很難轉彎。放眼未來,這些邏輯仍然成立,它們將會支撐起茅台酒市場價格的持續高增。

市場有人擔憂,茅台酒的開瓶率較低,大量的酒被消費者“囤”起來,沒有喝到肚子裏去,這是在積聚風險,未來可能引起茅台酒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筆者對此並不贊同。因為不同的人購買茅台酒,都是出於三個需求:自飲、送禮、收藏。

自飲無需解釋。説到送禮,什麼東西能被稱得上是一個好禮品呢?一定是硬通貨,即這個東西存在一個二級市場,每天都有充足的流動性,交易折價又很低。這樣的禮物送出去,一定會受到歡迎,哪怕對方不喜歡喝酒,也可以轉手賣掉,兑現價值。而收藏的需求,則來自於這個產品的金融屬性,有漲價的預期。不漲價的酒是不會有人買來收藏的,所以收藏濃香酒的人很少,醬香酒則很好的匹配了這一點,尤其是茅台在每一個酒瓶上用不小的字體標明年份,更是激起了人的收藏心理。

正是茅台酒獨特的產品屬性,催生出了這三種不同的需求,無論是自飲、送禮還是收藏,都是實實在在的真需求,我們不應該割裂看待。更沒必要苦苦思索今後如果其中的哪一項需求突然消失了會怎麼樣,這樣的假設毫無意義。如同足球比賽,無論是運動戰還是定位球,遠射還是空門,倒掛金鈎還是頭球攻門,只要進球了,都可以得分,不存在“如果把你那幾個頭球進球去掉,會如何如何”之説。

簡單看待茅台現象

茅台是百業之子

當然,過去的幾年,貴州茅台的業績增長明顯在降速,歸母淨利潤2019年同比增長了17%,2020年增長了13%,2021年前三季度的增長僅有10%。乍看起來,的確給人以“大慢笨”的既視感。

貴州茅台年報顯示,2019年茅台酒的銷售量34562噸,同比僅增長6.5%,2020年茅台酒的銷售量34313噸,同比下降了0.7%。2021年前三季度茅台酒的銷量沒有直接披露,但我們看到在茅台酒直銷收入增長74%的同時,茅台酒的總收入只增長了8%,可見茅台酒前三季度仍然沒有放量,如果四季度依然保持這個節奏,那麼2019-2021茅台酒銷售量將罕見的連續3年在三萬四千多噸水平原地踏步。

商品酒的失速,其實是在給2015年還債。2015年茅台基酒產量只有32179噸,遠低於2014年的38745噸和2016年的39313噸。當時基酒產量的塌腰,造成了近幾年的商品酒產量的下滑。

不過,“基酒荒”的影響已經宣告結束,2016年之後基酒產量恢復了大踏步增長,2017年42829噸,2018年49672噸,2020年首次突破5萬噸,到了2021年,根據11月9日茅台官微的報道,“已全面釋放5.6萬噸產能”。以此推算5年後的商品酒銷量,大致會達到4.8萬噸,相比於近幾年的三萬四千多噸,有超過40%的增長空間。明年銷售量的增長也會開始重啓,根據華創食飲研報的推算,明年茅台酒出廠商品酒的增幅就會在10%以上。

提價預期和基酒擴產,能讓茅台業績重燃高彈性,但是茅台最大的投資價值,來源於遠高於其他企業的確定性。有數據顯示,茅台自1998年有審計報表以來,至今已連續22年實現了利潤的正增長,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這都是一個商業奇蹟。目前來看,茅台業績的增長趨勢還在延續。

究竟該如何看待“茅台現象”?筆者認為,不用過於複雜化,如果説銀行是百業之母,茅台就是百業之子,它像是一個代表中國富裕程度的指數。美國能支撐起1萬億美金市值的特斯拉,那麼擁有比美國總人口還多的4億中產的中國,怎麼可能支撐不起一個2.5萬億人民幣市值的貴州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