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自媒體發文稱,明星基金經理、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蔡嵩松年終獎預計超過7000萬元。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大家都在盤算年終獎呢,因疫情因素,今年行情大多不太理想。但基金業績太好,基金經理的年終獎肯定要創新高,不過7000萬還是太嚇人了,這個數字一時間把打工人的心都扎透了,紛紛感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好在諾安基金很快公開回應:真沒那麼高。至於年終獎到底多少?保密!其實公募的年終獎並不算什麼,被大家忽視的私募笑而不語。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基金經理“公奔私”?
年終獎7000萬不靠譜,但上千萬挺靠譜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所謂蔡嵩松年終獎7000萬的説法,主要來自一種“合理分析”:管理基金規模達300多億元,以每年管理費1.5%計算,那麼2020年管理費將高達4.5億元。蔡嵩松作為明星基金經理,大約可分成管理費的15%,以此計算,就是大約7000萬元。
這種“合理分析”其實並不靠譜。如果真能如此分成,另一位管理基金規模更大的“千億基金經理”張坤還不得分成幾個億?
2月3日,諾安基金相關人士向紅星資本局否認了“7000萬年終獎”的説法,並表示“不屬實,太誇張,怎麼可能有那麼高?”那麼到底會發多少年終獎?該人士表示,公司實行“密薪制”,薪酬都是保密的,不會公開,相互間也不打探。
諾安基金品牌部則表示,關注到有自媒體對於“蔡嵩松年終獎近7000萬”的報道嚴重失實,對於不實報道,我司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那麼基金經理賺錢能力到底如何?紅星資本局從業內人士瞭解到,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收入是與業績掛鈎的,包括收取管理費和超額收益分成。其中,基金經理一般是根據業績提成計算年終獎,但也有封頂上限。
一份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在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從業年限超過8年的高級基金經理的平均年薪是246萬元,從業年限低於5年的基金經理平均年薪為132萬元。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年薪處於前1/10的基金經理平均薪資為343萬元,其中的“老司機”能拿到超過479萬元的薪資。
雖然基金經理薪酬私密性很強,外界很難去猜測,但法院的判決書比較有説服力。2019年一份勞務糾紛的判決書中透露,規模不大的長信基金的一位基金經理索要的2016年的年終獎為739萬元。
普通基金公司尚且如此,那些頭部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年終獎可想而知,數倍於此沒有懸念,突破千萬自然也很正常。此外,不少優秀基金經理本身還是股東,實現“財富自由”無疑也是很簡單的事。
私募基金經理年終獎才更高
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的獎勵機制要靈活得多,甚至遠超公募基金。有私募人士直言:“如果公募基金真有7000萬年終獎那麼高,就不會有那麼多基金經理‘公奔私’了。”
該私募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其實真正的高薪還是在私募,機制也更靈活。現在百億級私募那麼多,管理費也比公募更高,獲得千萬級甚至更高的薪酬也屬正常。而且,私募基金為招攬人才,也會給出比公募更有吸引力的薪酬,特別是參與分成誘惑力更大。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主要以管理費、申贖費用為主要收入,但私募則以為客户創造的絕對超額收益分成為主。在鉅額分成回報的動力下,一波又一波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而去,包括曾經的公募大佬王亞偉、邱國鷺、林鵬等人最終都奔向了私募,這一現象本身就很説明問題。
同時,比起公募,私募在配置結構、調倉方面,限制更少,且更具靈活性,因此業績表現往往更驚人。在2020年的牛市賺錢效應下,優秀私募的投資業績帶來了超高的回報。以一家管理規模百億級私募計,去年收益翻倍,為客户賺取了100多億元的投資收益,而該私募核心團隊還不到10人,即使按最保守的超額收益分成,“理論上”將分享逾20億的鉅額分成。
這種“理論上”的數據可謂驚人,但考慮到私募機制靈活,真實收入差異會比較大。比如按照淨值新高後分成,分成多少?何時分成?這都要看如何約定。還有的可能還有渠道合作方的返還等,這導致實際提成遠低於“理論上”的那麼高。
此外,無論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如今大多實行了“薪酬遞延”制度,避免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同時也為平抑市場低迷時的成本。上述私募人士反問:“如果不採取薪酬遞延制度,當市場行情低迷時,可能會難以覆蓋成本,私募是不是就乾脆散夥算了?”
明星基金經理曾引發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算得上一隻神奇的基金,其規模2019年6月底才10.7億元,但如今淨值已超300億元。
紅星資本局查閲諾安成長混合基金2020年第四季度報告發現,四季度該基金實現利潤28.34億元,截至四季度基金資產淨值達到了327.76億元。股票資產佔比90.55%,其中前十大重倉股的持倉比例為84.08%,分別為韋爾股份(603501.SH)、北方華創(002371.SZ)、中芯國際(688981.SH)、三安光電(600703.SH)、兆易創新(603986.SH)、卓勝微(300782.SH)、長電科技(600584.SH)、中微公司(688012.SH)、聖邦股份(300661.SZ)、滬硅產業(688126.SH)。
分析其持倉看,蔡嵩松主要押注我國半導體產業鏈,受益於國家支持和行業高景氣度,近年不乏暴漲數倍的大牛股。不過,其全倉半導體的行為,也一度引發質疑,這樣真的好嗎?
在四季報中,蔡嵩松仍然堅持看好半導體產業鏈,他表示,展望未來,半導體行業必須要開展全面自主化進程,這也是實現追趕和反超的必經之路。目前,整個行業在供需錯配的背景下,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引發的漲價潮,已經蔓延至上下游產業鏈,繼續看好未來半導體行情。
另一位網紅基金經理張坤同樣引發過質疑,主要是其投資風格優中選優、集中持倉、長期持有,“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曾經引發了很多吐槽。易方達基金張坤可謂如雷貫耳,投資者送其暱稱“坤坤”。“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而是張坤。”這個“坤坤”不花錢還替你賺錢,“坤坤不老,藍籌到老”也因此成了網上刷屏的段子。
圖源網絡
張坤從2012年成為基金經理,在其八年的基金經理生涯中,複合年化回報高達19.55%,而巴菲特的年化回報率在21%左右。放眼國內1500多位基金經理中,張坤排名前25位。
張坤還是第一位“千億基金經理”,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收益,都長期穩居行業前茅。目前張坤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高達1255億元,登頂“公募一哥”寶座。
如今張坤管理着五隻基金,分別是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規模高達677億元;易方達中小盤混合,規模為401億元;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規模為108億元。此外還有易方達新絲路靈活配置混合、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等,規模稍小。
張坤的前十重倉股集中度極高,換手率極低。其持股中最出名的就是茅台,從2013年開始重倉持有,當時茅台股價才80多元,如今茅台股價已經超過了2100元。除了茅台,五糧液也拿了五年以上至今仍不放手。
此外,華夏基金經理張弘弢管理也超過1100億元,成為第二位“千億基金經理”。興業全球謝治宇、廣發基金劉格菘等管理規模也接近1000億元。管理規模超過500億的基金經理還有20多位。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白兆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