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市值7000億,傳統車企色彩仍然濃厚

文丨顧小白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第一次衝上7000億市值的山巔,停留片刻後,比亞迪沒能堅守住。截至1月28日,比亞迪報收244.36元/股,總市值跌至6666.5億元。

“300億港元定增遭瘋搶”、“高管套現2.5億元”冰火兩重天的刺激下,將國產汽車一哥比亞迪送上了資本圈茶話會的餐桌上,看客們評頭論足之間,估值泡沫、新能源前途等話題熱度不斷攀升。

這家常被拿來和特斯拉作對比的傳統色彩濃厚的汽車製造商,接下來將以何種姿勢繼續奔跑呢?

剛定增就減持

在中國的輿論氛圍中,任何角色被冠以“女性”的定位後,必然會收穫更多的聚光燈。類似“比亞迪女員工身家已達30億”的話術,震撼程度無異於女廚師手刃300頭老黃牛。更為震驚的是,這位號稱比亞迪史上最牛女員工,憑藉着二十餘載的兢兢業業,僅僅靠着手指動一動就從公司套了幾個億。

1月26日晚間,比亞迪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股東、高級管理人員李柯的告知函,其以個人資金需求為由,計劃減持公司A股股份不超過100萬股。若按當天收盤價254.22元/股計算,此次減持最高達2.54億元,而李柯持有比亞迪的股份價值也超過了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職務為副總裁的李柯,跟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是夫妻關係,用高位套現來形容她的減持,似乎再準確不過了。從比亞迪股價走勢來看,過去一年來,一路高歌猛進,2020年全年漲幅超過了400%,市值大漲5000多億元。2021年更是開門大紅,在1月25日一度摸高至262.95元/股,總市值突破7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儘管比亞迪方面宣稱,高管減持屬於個人資金需求,且李柯本人也特意表示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不過恰逢年底,草木皆兵的資本市場還是被減持消息破了一盆冷水。1月27日早盤,比亞迪盤中下跌超7%,雖然當天有所回調,但1月28日仍然以4.92%的跌幅報收244.36元/股,總市值也走下7000億元高峯。

在李柯減持公告發布之前,比亞迪在港股剛剛完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定增計劃。1月21日,比亞迪發佈公告稱,公司於1月20日晚完成超299億港元新增配股發行,配售股份相當於現有已發行H 股的約 14.54%,及於公告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 4.88%。

之所以説聲勢浩大,是因為市面上一度傳言,參與比亞迪此次定增的機構超過200家,累計訂單超預期募資額數倍,為過去十年亞洲汽車行業最大股票融資項目,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股票發行項目。

也正是這場定增消息的刺激,讓比亞迪股價在此後3個交易日迎來了三連漲。其中,A股市場在1月21日、1月22日、1月25日累計漲幅達到16.26%,港股市場同期漲幅也達到了13.65%。

機構搶購和高管 “個人資金需求”的減持,有史以來第一次變得如此有説服力。

比亞迪市值7000億,傳統車企色彩仍然濃厚

資金壓力山大

對於此番定增的用途,比亞迪方面宣稱配售所得款項淨額擬用作本集團補充營運資金、償還帶息債務、研發投入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有業內人士對《正經社》分析認為,從定增渠道來看,比亞迪對速度有一定追求。對於定增選擇港股市場,許多追隨比亞迪的投資者感到有些意外。“目前比亞迪屬於擴張期,尤其是其新能源業務板塊,對於資金的需求不小,從規則上來講,如果選擇A股定增則剛好趕上了A股增發上限從總股本的20%提升至30%的新政策,募資規模相對H股更為樂觀。”上述業內人士説。

舍大求小的背後,或許跟兩地定增政策不同有關。一位證券從業者告訴《正經社》,在A股定增,需經歷監管層3-6個月審批,定增規模也會影響定增計劃是否被放行。相對而言,在H股定增,原則上只要合規,放行難度就不大。“總而言之,比亞迪選擇了一條週期更短、來錢更快的定增渠道”。

在汽車製造領域,新能源大勢所趨已經毋庸置疑,而在這個每一個螺絲釘都有機會燒掉一個億的戰場上,錢是所有制造商的立命之本。

特斯拉如是,蔚來、理想、小鵬等亦然,比亞迪自然也逃不過這場宿命之戰。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比亞迪2020年前三季度的賬上貨幣資金為131.8億元,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的規模分別達到了247.9億元、320.0億元,對比之下,資金流動壓力可見一斑。

高額負債的背後,是被利息無情吞噬的淨利潤。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對外支付的利息為24.5億元,佔到同期淨利潤的比例為71.85%,同時也幾乎覆蓋了當期全部的扣非淨利潤。

話到此處,就不得不提一嘴比亞迪淨利潤滑坡史。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間,比亞迪五年扣非淨利潤從2016年的43.13億元一路跌至2019年的2.31億元,複合增長為-33.86%。這也是目前市面上,5年扣非淨利潤跌幅最大的一家。

千億營收規模的比亞迪,淨利潤數十億元之間,本質原因在於它仍然是一家以傳統車製造為主的汽車生產商,而非二級市場上概念火爆的“新能源炸子雞”。從毛利率來看,比亞迪20%以上的毛利率已然是眾多傳統車汽車的佼佼者,但相對於30%高毛利率的特斯拉Model Y而言,並不耐打。

整條產業鏈咋扛

在比亞迪市值突破7000億元之際,市面上不少人發出“國產新能源汽車一哥正在發光發熱”的感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在新能源領域的比亞迪仍然在講一個高負荷奔跑的故事。

從新能源業務佈局來看,比亞迪已經覆蓋了從電池到整車的全產業鏈條,甚至在不久之前,“中國汽車缺芯”的艱難時刻,比亞迪半導體還挺直腰板站出來跟輿論大幹了一場。如果説特斯拉是造一輛新能源汽車,那比亞迪就是在造一個新能源產業鏈。

這也是眾多捧比亞迪踩特斯拉的人最常用的論據。

有業內人士對《正經社》分析道:“從比亞迪的佈局來看,它確實是中國唯獨一傢俱有完備閉環的新能源車企業,理論上能收割從電池到整車行業的利潤。但從目前的研發進展來看,比亞迪的科技含量並不算高,收割利潤的方式暫時還停留在以量取勝的階段。”

這一點,從其營收和淨利潤規模的懸殊就能看出來。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的營收分別為1277.39億元、1050.23億元,淨利分別為16.12億元、34.14億元,淨利潤率雖然從1.26%提高到了3.25%,但仍然低得令人咂舌。如果再以扣非淨利計算,那就簡直不忍直視了。

着眼當下,在新能源浪潮下的比亞迪手上的底牌,是什麼呢?

第一張底牌是刀片電池,這在特斯拉都解決不了自燃的時代,以解決“自燃痛點”為賣點備受關注。

第二張底牌是DM-i超級混動技術,簡單來説就是在燃油向純電過渡過程中,給出的最佳混搭方案。

從這兩點來看,比亞迪仍然有着不容小覷的實力。但隨着新能源汽車在智能、規模、速度等方面的追逐腳步加快,拖着一整條產業鏈奔跑的比亞迪,無疑會比輕裝上陣的造車新勢力們更為辛苦。往後,一場又一場的品牌戰、渠道戰、技術戰,均需要資金厚度的支持。【《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衞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聲明:文章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7 字。

轉載請註明: 比亞迪市值7000億,傳統車企色彩仍然濃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