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發展如何化解“中年危機”?

藍光發展如何化解“中年危機”?

作者|胡昌偉 編輯|韓蕾

儘管公司方面向《藍籌企業評論》表示,“我們一直在進行市值管理。”但翻看藍光發展近兩年的股價,自2020年1月達到階段性的高點以後,便一直連續下跌,累計跌幅超過45%。

4月15日,藍光發展(600466.SZ)發佈控股股東藍光集團的股份質押的公告,將其持有的藍光發展1600萬股份用作補充質押。數據顯示,藍光集團及楊鏗先生累計質押股份總數約11.23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63.45%,佔公司總股本的37.00%。

股東補充質押與股價下跌不無關係,一般來説是為了應對平倉帶來的風險。同時公司也表示,企業的高質量增長,優秀的業績實現和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對投資者最好的保障。

但似乎公司盈利也沒能管理好,據最新發布的2020年報顯示,藍光發展營業收入429.57億元,同比增長9.60%,扣非歸母淨利潤首次負增長。在2021年一季度,相關數據雖有所改善,但扣非歸母淨利潤4.76億元,仍同比下降7.31%。

《藍籌企業評論》認為,股價和利潤雙雙下落的主要原因是,藍光發展發家於四川,土儲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和中部,地理位置稍差,雖近些年積極佈局華東,但船大難掉頭,況且公司現歸屬“黃檔”企業,融資約束下現金流情況並不樂觀。

“以價換量”保千億銷售

今年一季度藍光發展銷售額取得大幅增長,但主要由於去年疫情影響基數較低。

據中指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1-3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200》顯示,藍光發展排名為37,而上年同期排名為33。下降了4個名次。

房地產行業向來就有“金九銀十”的説法,一般而言,四季度的營收可以達到當年總營收的一半,四季度的銷售情況才是決定房企業績的風向標。

反觀藍光發展2020年四季度表現糟糕,根據公司披露的數據,營業收入116億元,環比下降25%,甚至都達不到2016年四季度的業績水平。

再看銷售單價,2019年度公司房地產業務實現銷售金額1015.37 億元,權益銷售均價8959.97元/平方米,而2020年房地產業務實現銷售金額 1035.36 億元,權益銷售均價卻為7817.58元/平方米。

藍光發展是否為保住名義上的千億銷售額,不惜“以價換量”呢?

《藍籌企業評論》對此相關疑惑向藍光發展方面進行了求證,藍光發展表示,不存在相關情況,公司經營業績平穩。

打折促銷反響熱烈

儘管藍光發展竭力表明,“公司的新增項目銷售均價達到1.35萬元/平方米,新增項目銷售均價較2020年當期提升50%”,試圖化解“以價換量”的説法。

但據藍光發展發佈的2021年1-3月銷售情況顯示,華東地區銷售金額增長較快,但近一半的銷售額還是來自中西部,銷售均價也並未突破1萬元/平方米。

藍光發展如何化解“中年危機”?

圖片來源:藍光發展公告

事實上,2020年房地產市場分化加劇,東部一枝獨秀,中部、東北地區的部分二三線城市成交規模萎縮,成渝2城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9%。

作為川企的藍光發展也免不了受到影響,為了應對大環境惡化,藍光發展做起了打折促銷的活動。

“一個便宜三個愛”,普遍九折出售,這導致了銷售金額並未增加,但銷售面積同比增加10%。

打折最誇張是滇渝大區,2019年銷售金額銷售單價約10000元/平方米,到了2020年只剩7000元/平方米,當地羣眾的反響也很熱烈,銷售面積增長七成。

當初高價拿的“麪粉”,現在打折出售“麪包”,等到明後兩年開始結算利潤的時候,壓力不可謂不大。難怪公司的營收增長,而扣非歸母淨利潤卻難有起色。

土儲質量不佳,舍現金流硬拿地

在房地產市場分化加劇和政府嚴厲調控的背景下,決定了各家房企能跑多快的主要因素為土儲的質量和負債水平。

藍光發展多次在公眾場合表示土地儲備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增項目數量新一線、二線及強三線佔比八成,華東區域佔比四成。

可據2020年年報來看,目前藍光發展的土儲主要還是集中在中西部,華東地區僅佔總開發面積的1/5。依照房地產市場繼續分化的趨勢來看,藍光發展未來一至兩年的發展情況並不樂觀。

藍光發展如何化解“中年危機”?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藍光發展似乎也意識到土儲質量的重要性,即便在政府出台了史上最嚴監管“三道紅線”,各大房企紛紛賣地、轉讓項目回籠現金流的情況下,去年年中處在“橙檔”的藍光發展依然忍痛拿地。

據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藍光發展2020年全年新增60宗土地,總地價421億元,計容建築面積715萬平方米,拿地力度為41%,全年拿地力度較2018-2019年有所上升,積極佈局長三角、華東地區。

藍光發展如何化解“中年危機”?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公司公告

這樣一來,原本並不富裕現金流變得更加緊張。2020年,藍光發展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出61.27億元,主要原因是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大幅流出607.60元,也就是土地的購置和工程進度款的支付增加,而2019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淨流入38.33億元。

“棄車保帥”真的值嗎?

一方面是“三道紅線”的威壓,開發區域調整的緊迫,另一方面是“人居藍光+生活藍光”的雙引擎模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最終藍光發展選擇主業。

2020年7月,藍光發展以9億元的價格將迪康藥業賣出,今年2月,藍光發展又將下屬全資子公司藍光和駿持有的藍光嘉寶服務(02606.HK)64.6203%的股份出售給碧桂園物業服務(06098.HK),交易代價48.47億元。

要知道當前物業股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態勢,碧桂園服務的市值已經超過碧桂園了,物業的盈利邏輯已經跑通,把未來即將進入高速增加的藍光嘉寶僅以30%溢價出讓。

一系列的出售以後,藍光發展也從去年年中“橙檔”將至“黃檔”,2020年公司淨負債率為 88.57%,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3.03%,現金短債比1.06。

不過,目前藍光發展融資結構並不均衡,短期有息負債較多,保障係數偏低,未來藍光發展需要以長期負債替換短期負債,加快週轉節奏,增加經營性現金流才能保障財務安全。

2020年,藍光發展曾出現多次人事動盪,4月張巧龍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職務,王萬峯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11月孟宏偉先生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12月餘馳不再擔任常務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等職位,改由董事局主席楊鏗次子楊武正接任。

對此,藍光發展回覆稱,公司高管的變動屬於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變動,且人員的調整並沒有影響公司正常的經營運轉。

擁有高學歷,年僅25歲的楊武正,能否化解藍光發展的“中年危機”還有待觀察。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睿藍財經(ID:ruilan80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8 字。

轉載請註明: 藍光發展如何化解“中年危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