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成長週期”……4月18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和互聯網保險科技平台元保共同發佈的《2022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展望。從購買險種這一維度來看,《報告》指出,儲蓄型保險增長或超傳統壽險,商業養老險已成為消費者規劃養老生活的重點方向。
《報告》還從消費者特徵、購買動機、購險看重因素等維度進行了統計和總結。那麼,哪個年齡段的羣體是保險消費者的中流砥柱,且更傾向於在互聯網上買保險?消費者購險最看重的因素有哪些?
“80後”成購險主力軍,理賠備受關注
互聯網保險憑藉着靈活方便、性價比高的特點收穫了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
“80後”這一羣體成《報告》的一大關鍵詞。從消費者特徵來看,“80後”是保險消費的中流砥柱。
《報告》顯示,在保險花費上遠超其他年齡段消費者。相較於其他年齡段的消費者,“80後”為主的31-40歲消費者保險花費更多,其中75%的家庭年度保險花費超5000元,此外他們更傾向於在互聯網上購買保險。
在保險消費者中,購險年限越長的消費者越傾向在互聯網上買保險。《報告》顯示,訪談中發現,他們選擇在互聯網上購買保險的原因是產品性價比高、種類豐富、信息透明、便於自主決策、不會被過度營銷所打擾。
理賠和服務是影響售後體驗的關鍵因素,如果理賠或服務不到位,“投保容易理賠難”很容易成為一些消費者的固有印象。從購險看重因素這一維度,《報告》顯示,理賠是消費者購險前後均最看重的因素之一。“90後”更重視售後人員的專業性和服務態度,“80後”更在意理賠速度和理賠便捷性。具體來看,“80後”消費者對理賠速度和1V1理賠指導有更高的要求,“90後”對專業性和服務態度更在意。
從理賠滿意程度來看,絕大多數理賠過的消費者對理賠滿意。根據《報告》,在理賠成功的消費者中,93%的消費者對理賠滿意,僅有7%的消費者對理賠不滿意。訪談發現,消費者希望理賠流程更透明、清晰。
“賠不賠、賠多少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話題。”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買保險對於消費者來説就是在買理賠、買服務,所以消費者較為關心理賠。不過,保險屬於射幸合同,即在一定情況下會發生理賠。並且保險理賠相對而言較為複雜,這使得消費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區。
商業養老險上演“未來已來”
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新興業態,互聯網保險被視為行業增長新引擎。那麼,未來哪一險種將成為互聯網保險消費者眼中的新“頂流”,且可以成為互聯網保險進一步發展的推手?
疫情三年,大眾避險情緒升温,收益穩定、相對靈活的儲蓄型保險如年金保險、增額終身壽險、兩全保險等保值類保險的需求開始提升。根據《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未來1—2年消費者對於儲蓄型保險的購買規劃明顯上升。
此外,2022年被定義為中國個人養老金元年。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正加速擴容,自中國銀保信自去年11月公佈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後,該產品名單多次擴容,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已增至28款。
未來,商業養老險這一市場將釋放更大的潛力。《報告》指出,從消費者需求看,老年人口規模擴大,養老資金承壓的同時,必將帶來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這萬億市場空間,成了參與主體的機遇和挑戰,商業養老保險或將迎來“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
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及不婚化趨勢下,長期儲蓄型保險在養老規劃中的價值越發凸顯。徐昱琛表示,由於大眾對養老更為關注,從商業養老險角度來看,市場存在一定的機遇。以養老年金為例,能夠提供穩定的養老現金流,這類產品可以契合大眾對於養老的需求。當前保險公司也在養老社區等多個方面積極佈局商業養老險這一領域。
“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加強第三支柱建設,可以完善養老金體系。保險業可發揮長期確定性保障、分散長壽風險、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提升長期養老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成為第三支柱發展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支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儁生表示。
與此同時,隨着保險業務全流程逐步向線上化、智能化轉變,不論互聯網保險渠道,還是個險、銀保渠道,消費者都希望享受到專業化服務。《報告》給出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秘籍: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將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能力。
在徐昱琛看來,除了產品本身外,差異化也體現在售前的引流和售後的服務階段。
此外,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佔軍表示,互聯網保險不僅需要專業化、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同時還應該以合規為前提。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