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季報頭部券商韌性十足,板塊估值逼近新低,機構:重視左側配置機遇,券商ETF(512000)份額增68億份居首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財經

在持續低迷行情後,券商板塊近兩日連續反彈。11月1日,券商板塊集體上攻,東方證券領漲,兩大權重中信證券、東方財富盤中均漲超2%,市場人氣風向標券商ETF(512000)早盤一度放量漲2.7%。

截至10月底,券商ETF(512000)49只成份股2022年度三季報正式披露完畢,總體來説符合市場預期。

整體來看,多數券商均遭遇業績滑坡,但頭部券商韌性十足,顯著優於行業水平。券商“一哥”中信證券淨利潤165.68億元,成為前三季度唯一一家淨利潤超百億元的機構;“券茅”東方財富淨利潤65.94億元,同比增長5.77%,增幅排名第一。

【頭部券商業績韌性十足】

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依舊穩居第一,實現營業收入498.21億元,同比下降13.8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5.68億元,同比下降6.11%。上市券商中,僅有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的淨利潤超百億元

“中信證券業績韌性十足,領跑其他券商。”招商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鄭積沙團隊表示,公司作為航母級券商,以規模擴張為導向,收入體量遠高於其他頭部券商且競爭優勢進一步拉大;業務方面,投行優勢明顯,機構業務全面領先,自營理念和效益引領行業,資本實力和規模效益等優勢明顯。

其他上市券商方面,中國銀河、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四家營業收入緊隨中信證券,營收金額均超200億元。此外,9家券商營收超100億元。從同比增幅來看,49家機構中僅有9家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東吳證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4%,增幅最大。

歸母淨利潤方面,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排名二三位,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4.28億元、78.21億元。同時,東方財富、銀河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廣發證券的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也位列行業前十,均在50億元以上。從增速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僅有東方財富、光大證券、方正證券的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依次為5.77%、4.57%、0.64%。

若從三季度單一季度表現來看,東吳證券、華林證券、西部證券,以及中金公司四家券商實現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同比依次增長90.4%、22.99%、3.1%、0.51%。

【機構:板塊估值過度反映悲觀預期,重視左側戰略配置機遇

國泰君安最新研報指出,儘管Q3非銀板塊業績普遍不佳,但也基本在預期之內。當前非銀板塊的估值反應了過於悲觀的預期,當前非銀板塊從估值角度來看已經極具安全邊際了。後續具備邊際改善空間最大的是券商投行業務。我們建議增持投行業務具備競爭優勢的券商。

華泰證券認為,A股券商板塊估值處2019年以來0.5%低分位數,我們認為板塊邊際向下空間有限,估值性價比凸顯。同時,監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各項準備,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同時推動各項對外開放措施漸次落地。近期轉融資市場化、融資融券標的擴容等改革政策也已頻頻落地。未來伴隨市場企穩向上,和後續資本市場改革舉措持續推進,券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和倉位修復,建議重視左側戰略配置機遇,優選具備Alpha收益的龍頭和特色中小券商。

截至10月28日,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399975)最新市淨率為1.17倍,低於歷史上99%以上的時間區間,處於歷史底部區域,在政策向好、資本市場建設高度持續提升、財富管理需求驅動、金融市場創新持續開放等長期正向因素助推下,板塊配置價值顯著。

【資金左側配置券商板塊持續火熱,券商ETF年內份額增長超68億份保有份額升至280億份新高

資金方面,伴隨券商板塊估值、點位持續回調,熱門ETF持續獲得資金關注,最熱券商ETF(512000)年內份額增長高達68.81億份,最新份額升至280億份歷史新高,呈現明顯的左側加倉意願。

券商ETF(512000)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399975),覆蓋了市場上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共49只,其中6成倉位集中於十大龍頭券商,分享大券商強者恆強的長期價值,另外4成倉位兼顧中小券商的業績高彈性,是一隻集中佈局頭部券商、同時兼顧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資工具。

【風險提示】券商ETF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399975),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基日為2007年6月29日,發佈於2013年7月15日,該指數的歷史業績是根據該指數目前的成份股結構模擬回測而來。其指數成份股可能會發生變化,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詳細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和風險收益特徵。不同的銷售機構採用的風險評價方法不同,其風險等級評價與基金法律文件中風險收益特徵可能存在不同,投資者在購買本基金時需按照銷售機構的要求完成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之間的匹配檢驗。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