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話長江】化工故地煥新顏

央廣網宜昌11月18日消息(記者凌姝 宜昌台記者陳燦)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再話長江》18日推出《化工故地煥新顏》。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萬里長江穿過重巒疊嶂的峽谷,淌過高峽平湖的三峽庫區,行至長江三峽的起點,來到湖北省宜昌市。

清晨9點,伴着江中貨輪的聲聲汽笛,依江而興的宜昌市主城區漸漸甦醒。漫步在宜昌市點軍區艾家鎮的江灘上,很難從草木掩映的土地中尋覓到曾經煙囱林立的化工廠痕跡,但在這裏工作生活了22年的黃玉平卻記憶猶新。

記者:您當時工作的地點主要在哪兒?

黃玉平:這邊都是整個的包裝車間,我當時工作主要在這片區域。

記者:已經是樹的地方了。

黃玉平:對,下面是廠房,還有煤渣堆場……

1969年,宜昌田田化工廠在長江邊建廠,離長江最近的地方只有70米。47年發展,工廠年均利税接近3000萬元,300多套生產裝置總估值近2億元。2016年,為長江保護、為生態讓步,宜昌市選擇主動關停化工廠,拉開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清零”的序幕。

在親手按下設備停機鍵後,老員工黃玉平還是紅了眼眶。黃玉平説:“晚上十點多,逐步把它停下來。心裏肯定很失落,畢竟我們的青春熱血都灑在這個地方。公司説關停的就關停了,已經到了這個歲數,如果再跳槽的話,就涉及到再就業這一塊,肯定還是心裏不好受。”

和黃玉平一樣,內心五味雜陳的還有艾家鎮柳林村黨支部書記鄧姍,化工廠雖然有污染,可一旦關停,村裏70多名務工的鄉親怎麼辦?鄧姍説:“我們小時候在化工廠附近讀書,上課不關窗子,桌上全都是灰。擔心它拆遷,主要是考慮到老百姓的經濟來源,如果關停了,就意味着他們失業。”

同樣的問題也擺在宜昌市面前。依託磷礦、航運、水源優勢,化工產業在宜昌的長江之畔快速發展成為全市首個千億主導產業。截至2016年,宜昌市沿江的化工企業達到了134家。解決“化工圍江”之後,發展出路又在哪兒?

宜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華茂説:“大家思想還是很有顧慮的,擔心影響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速度,同時還減少了就業崗位。但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實長江大保護的精神和要求,大家統一了思想,始終要將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作為我們高質量發展的前提。”

為了更美好的長江,為了更高質量的發展,人們都在行動着。鄧姍介紹:“這個庭院有300多畝,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精心打造的,樹都是從山上採的四季常青的樹,作為庭院的綠化景觀……”

隨着田田化工的關停,艾家鎮柳林村依江傍山的生態優勢與緊鄰主城區的區位優勢慢慢顯現。鄧珊和鄉親們依託村民自家庭院發展城市近郊旅遊業,一座座或雅緻或樸素的農家院落成,成了柳林村的新希望。鄧姍説:“就近就業的問題,以農家樂的形式把庭院經濟落實落地。今年,一起給老百姓辦理農家樂執照估計有40多家,就是往這個方向發展。”

中午,柳林村農家樂福滿樓裏,座無虛席,滿屋食客,大多是慕名從宜昌市區駕車前來品嚐。

柳林村村民王海洋自豪地表示,雖然才開張4個月,但依靠發展本地農家菜和驢肉的特色餐飲,如今一天的流水最多可以上萬元,還能帶動五名老鄉就近就業。王海洋告訴記者:“來的客人説‘你們這邊空氣好,環境好,想到你們這邊住’。其實,我跟我很多朋友都説過,可以到我們柳林來投(資)農家樂或者投(資)民宿。以前化工廠(的廢氣)經常飄到我們這邊來,就在我們對面,但現在拆了,沒有了。”

截至去年,艾家鎮柳林村人均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不足一萬增加至14600元。艾家鎮黨委書記魏海説:“以前可能很少有人會考慮怎麼樣利用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去發展它們的附加值。現在大家的思想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

相似的蜕變也發生在化工產業上。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換來的是“化工圍江”困局的破解——產業龍頭企業完成了從“低端產品論噸賣”到“高端產品論克賣”的轉型升級,宜昌市經濟發展中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不斷提升。

周華茂介紹:“通過新舊動能的轉換,來提升我們產業的升級。精細化工在我們化工產業的佔比,由2016年的18.6%提升到2019年的36.2%,化工產業加速向精細化、高端化和綠色化發展。同時,我們新型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四大產業都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

今年47歲的黃玉平已經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告別了煤灰漫天、油污滿身的化工廠,進入了身着潔淨服在車間工作的安琪酵母,從事設備管理工作,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記者:平時沒事還會到這個地方來嗎?

黃玉平:我自己來過,還是留戀的,那個時候還在搞土壤修復,現在這個綠化都種上了。

現在,帶着妻兒到宜昌濱江走走看看幾乎成了黃玉平每個週末的固定行程。他説:“最美的時候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我看到過很多次江豚,就在江中間,幾十頭,它們都是陡然躍出江邊,再沉下去。現在看長江,反正特別熱愛長江,環境好了,肯定都熱愛。”

初冬時節,復綠的草地漸近枯黃,但面朝長江的斜坡上卻開出了一大片不知名的野花,桃紅鵝黃,五彩繽紛,好像是想將這份重新煥發的生機送還給奔流不息的長江水,送還給生在岸邊的長江人。

市民:確實比原來好很多,灰塵也少了很多,晚上還能看到星星,我們自己感覺就是幸福感、生活的那種安全感更強烈了一些。

市民:我經常在長江岸邊散步,以前很稀有的江豚現在成羣結隊地在江面上出現,所以就感到很欣慰,説明江裏的水非常清,非常乾淨。

魏海:就是在這裏,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就業、創業方面,做自己想幹的事,同時,能夠有很好的生活環境,可以享受到青山綠水。

小朋友:今天我和媽媽來到公園,我看到了綠綠的小草、藍藍的天空,我很喜歡這裏。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3 字。

轉載請註明: 【再話長江】化工故地煥新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