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十四五,中國如何充分發揮增長潛力

  高質量發展,指的不僅是經濟總量規模的進一步上大台階,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提高經濟的競爭力特別是創新力,釋放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巨大潛能,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為保持未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有效應對美國對我國實行全面戰略遏制政策,有必要在未來15年內努力實現GDP和最終消費總量同步趕超美國。這就必須加快推進消費主導型經濟發展,通過深化改革疏通制約消費增長的各種淤點堵點,釋放超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充分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必須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顯著提高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並使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文 | 王小廣

  高質量發展是歷史交匯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新主題。與過去的五年規劃建議不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第一次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五年規劃的主題,是發展主題的升級版,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實現高質量發展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指的不僅是經濟總量規模的進一步上大台階,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提高經濟的競爭力特別是創新力,釋放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巨大潛能,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高質量發展空間巨大。主要體現為兩大顯著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一是我國無與倫比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主要是消費需求潛力極為巨大,這是支持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需求動能。從中美比較來看,2018年,我國居民消費總額為美國的37.6%,比GDP佔比落後28.5個百分點,即我國GDP規模已達到美國的2/3以上,而居民消費市場僅為美國1/3略強。按照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我國GDP將在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如按常態發展,我國居民消費總額趕超美國將滯後於這一時間。2018年我國人均居民消費僅為美國的8.8%。如果實現人均消費水平的趕超,屆時我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將是美國的3倍以上。就經濟發展來講,滯後就是潛力。為保持未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有效應對美國對我國實行全面戰略遏制政策,有必要在未來15年內努力實現GDP和最終消費總量同步趕超美國。這就必須加快推進消費主導型經濟發展,通過深化改革疏通制約消費增長的各種淤點堵點,釋放超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二是人力資本是我國的另一大戰略優勢,儘快將其轉化為強大的創新能力,是全面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與水平的關鍵。我國人口數量紅利已經消失,且老齡化趨勢對發展帶來的壓力正在顯現,但人口質量紅利(人才紅利)卻極為巨大。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和2020年《中國統計年鑑》有關數據計算,目前我國累計大專以上學歷人數達1.8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2.9%,且每年按800多萬人遞增。這筆巨大的人力資源如果都能轉化為創新動力,我國的創新能級將遠超美國。以上兩大優勢正是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強大基礎,關鍵是要破除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在“十四五”攻關期取得根本性突破。

  進一步來看,高質量發展潛力的釋放,既要在需求端發力,又要在供給端發力,近期特別要在培植強大的內需體系上着力,尤其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促進內需潛力的釋放,為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的需求支撐。

  釋放內需潛力,要多用改革的辦法,多在暢通經濟循環中想實招,多在優化消費環境上下功夫。《建議》指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全面促進消費”這一提法不僅是五年規劃建議中第一次把擴大消費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是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予以重視,擴大消費成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

  我國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投資主導的經濟已經轉為消費主導的經濟,要素高投入主導的經濟已經轉為創新驅動的經濟,工業主導的經濟已經轉為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這些轉變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內需體系結構的變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高,越來越成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已逐步由偏重於刺激投資轉向擴大消費和促進就業,“十四五”及未來15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步期間,這一特徵將會愈加明顯。在宏觀總量調控的基礎上,要更多地用改革的辦法促進消費與投資增長,要更多地用優化宏觀環境特別是優化營商與便民環境的辦法穩定消費與投資增長,要更多地用理念創新和優化結構的辦法促進國內市場升級發展。

  要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與擴大就業作為穩經濟、促共同富裕的重大國家工程。擴大消費最關鍵是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要讓中低收入家庭有購買力,使中高收入家庭提高邊際消費傾向。

  深化以税收結構調整為主的分配體制改革,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税收結構改革重在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新徵財產税和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税制度。

  深化影響居民消費行為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消費性金融環境。一方面,按照“房住不炒”定位和“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的新要求,改革住房金融體制和政策,促進住房消費合理化。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消費信用體制,促進消費信用合理化發展。當前擴大消費,必須堅定不移地抑制房地產泡沫化發展,遏制投資型或投機型消費信貸需求。只有堅定地遏制投機型消費信貸增長,才能暢通“收入—儲蓄—消費”循環,把住房過度消費所帶來的“擠出效應”降至最低,促進非住房消費特別是升級改善型消費較快增長。

  全面振興街道經濟,激活傳統商業,提高居民消費時空便利化水平。做好長期性的城市更新規劃,把振興街道經濟放在城市更新規劃的核心地位,使街道經濟既保持傳統魅力,又煥發生機。從長計議、下大氣力解決街道停車問題,使城市街道更有利步行、休閒。通過舊城改造、城市空間優化,有計劃加大停車樓、停車場建設力度,着力解決街道亂停車問題。制定保護傳統商業特別是小商業的法律法規,擴大便民的中小商業的生存空間。大力發展具有各地文化特色和創新創意內涵豐富的“夜經濟”。優化節假日製度,使假日經濟更加多樣多姿。

  充分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潛力,還必須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顯著提高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並使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一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着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是降低投機的回報率、提高創新的回報率,真正形成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着力激發市場活力,依靠市場競爭和政府戰略引導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着力在東西南北中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發揮創新的引領和標杆作用。另一方面,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使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9 字。

轉載請註明: 瞭望 | 十四五,中國如何充分發揮增長潛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