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折戟”2021:基金持倉佔比僅剩1.17% 動作越多股價越低
2021年轉瞬即逝,今年資本市場再度風水輪流轉,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代表未來的行業持續火爆,而傳統大消費和大金融則持續低迷,而如果要説今年哪家上市公司最失意,或許格力要是説第二,沒人敢説第一。
回購+員工持股+收購——格力今年動作頻繁
事實上,今年格力沒少“折騰”,經營上的“動作”出奇地多:2021年5月26日晚,格力披露第三次回購計劃,擬以75億-150億元回購股份,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人民幣70元/股。
2021年6月20日晚,格力布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擬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0人,員工持股計劃的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佔公司總股本的1.8%,購買價格為27.68元/股,格力全部有效的員工持股計劃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總數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單個員工所獲股份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即所回購股份均價的50%。
此後面對外界對回購價格的巨大質疑,格力做出妥協,6月27日格力發佈公告稱,擬對2020年10月13日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方案的議案》對應的回購股份用途進行調整,由原計劃“回購股份將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變更為“回購股份用於註銷以減少註冊資本”。公司第二期回購股份共計101261838股,本次變更及註銷後,公司總股本將由6015730878股變更為5914469040股。
2021年7月份,有媒體報道稱,數碼測評人王自如辭去原有職務而加盟格力,此後網絡上一張格力文化培訓傳播中心的文章截圖證實上述傳言。
同樣是在7月份,孟羽童在《初入職場的我們》獲董明珠的賞識,並稱其符合接班人的標準,最終由實習生轉正成為董明珠的秘書。對於孟羽童的加入,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早前就在一次直播中直言這是炒作,目的是為了直播帶貨,孵化網紅,而不少媒體的報道也持有相同觀點,如今看來確實如此,因為孟羽童入職後便在抖音註冊賬號搞起了直播帶貨,同時,格力還申請註冊大量和孟羽童名字相關的商標,國際分類含廣告銷售、科學儀器、方便食品等多個經營門類。
2021年8月31日,格力公告稱,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隆新能源”、“標的公司”)30.47%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公司行使。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持有銀隆新能源 30.47%的股權,併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隨後格力將銀隆新能源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
2021年11月17日,格力公告稱,擬受讓浙江盾安精工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浙盾安環境270,360,000股股份,轉讓價款約21.90億元;同時公司擬以現金方式認購盾安環境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的139,414,802股股票,認購價款約8.10億元。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盾安環境將成為格力的控股子公司。格力將持有盾安環境409,774,802股股份,佔發行後盾安環境總股本的38.78%。
而在產品層面,格力的動作更多,今年以來格力申請大量專利,涉及智能穿戴,家電等眾多行業產品,而前不久,格力還發布了新款5G手機“大松G7”。
動作越多股價越低:持續調整一整年
然而和上述情形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格力的股價,從2020年12月2日盤中最高價66.79元開始,格力股價進入漫長的調整期,在今年一季度時還有過兩次力度不錯的反彈,但隨後迎來的是持續不斷的陰跌,尤其是上述重大事項的推出,不僅沒有對股價形成強烈的正向刺激,反而讓股價一再跌破投資者的心理預期,2021年11月10日格力盤中價最低為34.1元,和去年最高價相比幾乎腰斬,而今日格力盤中再次逼近34元關口,格力股價月K線圖上9根綠色的實體實在有些刺眼。
機構狂拋格力:截至三季度基金持倉佔比僅剩1.17%
無論任何題材,任何利好都只是股價變動的誘因,最終決定股價走向的只有資金,格力股價跌跌不休的背後是市場資金的集體拋棄。對於格力這種市值以千億為單位的大盤股,能造成股價持續下跌一整年的自然非散户所為,而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對格力的持續拋售。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時格力電器股東中基金持倉佔比還有5%;到二季度時基金持倉佔比降低至3.94%;而到了三季度基金持倉佔比僅剩下1.17%。
注重企業價值的基金集體紛紛出逃,更表明市場主流資金對格力種種行動及未來基本面可能進一步惡化的擔憂。而從今年格力的業績表現看也確實如此,今年前三季度格力實現營收約1395.5億元;淨利潤156.45億元,而同期美的集團實現營收2629.43億元;淨利潤234.55億元。營收比對手少了1200多億,淨利潤比對手少近80億,曾經貴為老大的格力已被美的全面超越,尤其是格力第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超過兩位數,同期的美的都是正增長,高下立判。
大資金都是最聰明的。格力今年動作頻繁並不能勾起基金太多的好奇心,能讓手握幾百上千億的投資大佬們回心轉意的只有格力業績出現拐點,或者説第二增長曲線,但是目前仍然看不到。
做手機,格力搶不到市場。鑑於早前格力給個經銷商及公司員工下達購買自家手機任務的新聞,目前格力商城裏幾千台的手機銷量數據可能大多也都是自家人“給面子”。
做新能源,格力控股銀隆並且也擁有了一定的技術儲備,但銀隆主攻客車市場,面對龐大的私家車市場又該如何搶蛋糕?況且由於前實控人的違法行為,目前銀隆基本面千瘡百孔,如何讓公司重回正軌才是第一要務,更談不上盈利。
收購盾安環境,格力終究還是為了離不開的空調業務佈局,但在幾乎飽和的空調市場中,格力又有多少可能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將孟羽童招致麾下並頻頻帶出來亮相,董明珠的真正目的也只是先將其捧紅再發力直播帶貨,以此推動格力線上銷售增長,然而格力上千億的營收裏靠直播帶貨能貢獻多少?此外,低迷的市場和渠道的割裂已經讓線下的經銷商們不滿,面對盤根錯節的線下渠道網,董明珠和格力又該如何應對?
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大資金很難對格力“笑臉相迎”,格力2021的失意恐怕要帶到2022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