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不賺錢?原來是投資姿勢不對!
無論是股民,還是基民,大家都希望能短時間內快速賺錢。事實卻是,能快速賺到錢的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欲速則不達”。
而賺錢的理由大多相似,不賺錢的基民卻各有各的錯誤,今天就從買基金前、買入時、買入後全方位無死角的給大家拆解下買基金的錯誤姿勢。
買入前
錯誤姿勢:依據短期業績表現做決策
很多人選基金的時候,喜歡找“爆款基金”,或是找市場“熱門行業基金”,看上去紅紅的大字眼,過往收益特別好!
但多數行業大都存在週期波動的特徵,這意味着即便過去一段時間表現很好,但未來也存在隨時調整的風險;當然,也存在過去一段時間表現不好,後市否極泰來的可能。
正確姿勢:風險衡量,理性投資
熱銷基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歷史業績特別突出。長期優秀並不難,但是任何時期的突出都是很困難的!除了基金經理的主觀努力外,必須要加上客觀的“風口”和“運氣”才能助力上榜,而這兩個推手是會迴歸的,“風口”和“運氣”不可能永遠站在一個地方,都是流動的。
所以不建議把“大家都在買”作為自己的購買參考項,還是應該從自身的風險偏好、真實的投資需求和投資目標出發,綜合考慮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錯誤姿勢:海王式養基
對於“分散投資”,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解釋,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於是很多人為了分散風險,買了很多隻基金。思路是對的,但姿勢不一定對。
錯誤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過度分散,另一個是錯誤分散。
晨星做過一項調查並顯示,若持有4只隨機選擇的股票型基金,組合波動率會顯著的下降;當數量超過10只時,組合的波動幅度沒有隨着數量的增加出現明顯的下降。因為數量增加,很容易買入主題、風格、投向相似的同質化基金。
正確姿勢:正確合理的資產配置
一般來説,在一份“完美”的資產配置方案中,有兩類資產必不可少,一類是防守類資產,另一類自然就是進攻類資產了。
正如字面所言,防守類資產最大特點就是“穩”,對應到具體類型的基金上,就是諸如貨幣基金、純債基金等波動小、收益穩定的品種。
而進攻類資產,則當仁不讓要屬權益類基金了,此類基金股票持倉都較高,一旦股市向上,就會獲得較大的收益。
至於具體的配置方法,可以參考核心+衞星的策略。“核心”部分的配置應該佔投資總額的70%-80%,最低也要在50%以上。這部分用來追求我們最終投資目標得以實現的部分。它應該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可靠的,是由那些我們最為熟悉的投資標的所組成的部分。可以是債基以及一些風格穩健,波動較小的股票類基金。
“衞星”部分也就是剩餘的20%-30%的非核心部分。這部分資產我們可以在風險整體可控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己在市場中的“探索精神”,嘗試一些新的投資品種和標的。比如QDII基金和高波動的股票基金。
買入時
錯誤姿勢:一把梭哈
有投資者會想,既然買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基金擇時長期來看也沒那麼重要,那我找到自己認可的基金經理,選一隻好基金然後滿倉梭哈。
這樣做的一個錯誤在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風險太大,即使是優秀的基金,重倉某一個或幾個熱點行業,坐上了風口,業績自然一起往上飛,一旦市場風格輪換,基金的回撤也會很大。
另外,如果在熊市底部區域滿倉押上,那是最令人開心的,可以吃到比較豐厚的回報。但是即使是巴菲特親自來,也無法給你找出未來的熊市最低點在哪裏。因此,我們在買入基金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身處的位置到底是山底、山腰還是山峯。所以,比較保險的做法就是不要一把梭。
正確姿勢:底倉+定投
倉位過低,市場機會來臨時很難獲得較大收益;而倉位過高,又可能難以承受市場的劇烈波動。那麼建倉時,究竟該如何分配資金呢?
其實,對大部分新手基民來説,採取“底倉+定投”的方式入場,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通常,一次性買入比例根據個人情況不同,大多在30%~50%之間。如果偏向穩健,可以選擇30%,而風格比較激進,對未來市場有信心,底倉比例就可以調到40%、甚至50%。
建好底倉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定投”操作了。
要知道,在底倉部分上增加定投的好處在於,當市場上漲時,底倉和定投的部分都能有不錯的收益;而當市場下跌時,定投部分又可以降低風險,攤低平均持倉成本、積攢便宜籌碼。
錯誤姿勢:怕回調又怕踏空
與一把梭哈的孤勇相對,還有一類投資者,前怕狼後怕虎,上車擔心回調,空倉又恐踏空,始終猶猶豫豫,結果就是錯失了很多好的投資機會。其實,在震盪市中把握節奏本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與其猜測短期漲跌,不如掌握好的投資技巧。
正確姿勢:恆定市值建倉法
什麼是“市值恆定建倉法”?顧名思義,就是讓我們手中的基金每隔一定時間週期,都能保持一個恆定市值的增長。比如説,張三持有的基金A每個月持倉都增加1萬元,就屬於“市值恆定建倉法”。“市值恆定建倉法”屬於一種定期不定額的建倉法。
具體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把準備買基金的錢平均分成多份。
比如説張三手上有10萬元資金,於是把10萬元拆成10份,每份1萬元。
第二步,確定投入節奏。
一般是按月投入,以之前分成的1萬元作為基數,第一個月買的時候什麼都不用想,先投入1萬;
第二個月準備投入的時候,張三發現自己第一個月投入的1萬基金跌到了0.9萬,為了滿足2個月必須投入2萬(1萬*2)的目標市值,於是第二期投入的金額是1.1萬;
等到第三個月的時候,發現前兩個月投入的基金資產漲到了2.4萬元,為了滿足3個月必須投入3萬(1萬*3)的目標市值,這時投入的金額是0.6萬;
第四個月再次準備投入的時候,發現自己前三個月投入的基金資產已經漲到了4.3萬元,為了滿足4萬的目標市值,這時則要賣出0.3萬;
後面月份以此類推就可以了,直到把這10萬元全部買完。
買入後
錯誤姿勢:低位恐慌賣出、低位停止定投
根據數據顯示在2008年、2015年3季度、2016年1季度的幾次A股大幅下跌的過程中,股混基金都被淨贖回,而且在市場階段性底部區域,基民在恐慌情緒下,贖回基金的份額數也達到高點。
另外平時堅持定投的基民,在行情艱難的時候也會心生絕望,而停止定投。
正確姿勢:低位繼續堅持定投
在低位買入,可有效拉低持倉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定投相對於一次性投資有分散風險的作用,所以不需要過分關注定投的起始點位,震盪行情時間越長,拾獲的便宜籌碼越多,定投單位份額成本更平均。
“二八效應”在資本市場當中也是有跡可循,基金投資中可能80%的收益來自於20%的時間,市場的波動是常態,學會科學的心態和投資技巧尤為重要,在螺旋上升的過程裏向下調整是常態,對於定投來説亦是如此。
在市場回調階段不要因為看不到收益或者在收益為負時放棄定投,否則等到牛市真正再歸來之時,我們卻只能無奈錯過反彈機會。
錯誤姿勢:頻繁買賣,成本不低
大家都知道,在申購、贖回股混基金時會產生一定的費用,如果多次申贖的話,就會增加自己養基的成本。
比如每1個月買賣1次基金的話,假設買賣1次的總費率是0.5%,那麼1年下來,費率成本接近6%;如果買賣1次的總費率算作1%,1年下來費率成本已經超過10%!
即使有費率優惠,如果買賣次數較多的話,增加的養基費用也不是筆小數目。
正確姿勢:制定合理長期投資策略 根據行情靈活調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像一開始説的,很多投資者不是不知道長期投資的好,也不是沒遇到過長期投資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但就是敗在拿不住。
有一組數據顯示,單隻基金持有時間1-3年的盈利概率在76%以上,而持有時間少於3個月的盈利概率僅有46%;且持有時間拉長,獲得高收益的概率上升。所以普通人想煉成長期主義的投資者,還需要自己設限“入坑”,管住頻繁交易的手。
但想要投資效益最大化,不是放着不動,而是要制定合理的長期投資策略,根據後續市場情況調整倉位,比如市場估值過高、泡沫化,降低倉位;市場估值迴歸合理,提升倉位。
不管怎樣,購買基金後,小心陷入長期投資的誤區,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基金組合。可以適度的以季度為中期,月度為短期的基金策略調整。
沒有永遠的策略,只有根據市場及時調整,敬畏市場。以長期持有的心態進行投資,在適當的情況下落袋為安。
(文章整合自南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國金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