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走更健康

隨着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散步成為越來越多人工作之餘休息、運動的方式。每天適量走路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心肺功能,促進消化,增加肌肉力量,緩解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但不建議過多的行走。

科學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天步行8000步~10000步是比較合適的。過多的行走,超出身體所能承受的負荷,必然會對健康產生副作用。經常“暴走”可導致疲勞長時間不能恢復,肌肉酸脹、疼痛,關節損傷甚至出現食慾下降、睡眠質量降低等情況。

行走和其他運動一樣需要熱身。走路之前不要忘了先熱身,充分舒展各個關節,調動身體的積極性。這可以明顯減輕行走後的疲勞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關節扭傷。

行走時要注意姿勢。想要真正獲得健康,正確的走路姿勢必不可少。不良的行走姿勢有以下幾種。1.走路時頭抬得太高至後仰或者低着頭,會使軀幹、背部的肌肉不平衡,背部下方肌肉承受過高的壓力而導致疼痛。2.用腳後跟落地過重或蹭地,這種姿勢一般由於腰腹肌及下肢肌缺乏力量引起,重心位於腳後方,會引起腰痛及足底疼痛。3.走路時有多種原因可引起雙腿用力不對稱,從而一腳深一腳淺,最終可引起骨盆傾斜。4.穿高跟鞋走路會使身體前傾、重心前移,膝關節、腰部的壓力增大引起疼痛,鞋的大小不合適也會引起腳趾及足跟部受壓產生疼痛。

正確的行走姿勢為:1.抬頭挺胸,腰背挺直,肩頸部舒展,雙臂自然下垂。2.行走時一隻腳腳尖離地擺出,觸地時足跟先着地,踝關節與小腿垂直,全身着力於腳掌前部,然後全足着地。3.雙足交替,步態均勻、沉穩而有節奏;雙臂協調地前後擺動於身體兩側,前臂略彎,後臂伸直。注意落地時膝蓋伸直,行走時腰部不要左右扭動。

除了行走的姿勢,行走的速度也很重要。強身健體需要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快走能夠消耗身體更多的卡路里,因此對於心肺功能良好、關節健康的正常人,快走的效果要好於慢走,以微微出汗、有點喘、但不影響説話為有效強度。當然,對於不同的人羣,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步速,也可從慢走開始,逐漸增大步速。

每天走路會產生疲勞及肌肉痠痛,除了提醒自己要控制強度,也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消除。按摩、温水浴或對疲勞部位熱敷、睡眠等都能有效緩解疲勞及痠痛感,加速機能恢復。另外,運動後適時補充能量和維生素,也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衞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1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行走更健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