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連建明)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4月27發佈《踔厲奮發,共向未來:中國銀行業2021年發展回顧及2022展望》報告,以境內10家商業銀行為樣本,對標6家境外系統重要性銀行,系統分析了中國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資產狀況、負債情況和資本實力,總結了各家境內外對標金融機構在2021年取得的成績和未來提升的方向。與此同時,報告還深入分析了多個行業熱點話題,包括地方農合機構改革發展、銀行業公司治理新準則、氣候風險的應對與考量,以及中國銀行業的戰略部署、金融文化發展、金融科技、數字化人才戰略和家族辦公室市場等,旨在與金融界分享綜合全面的中國銀行業發展洞察和專家建議。
德勤中國銀行業及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郭新華分享道:“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國銀行業克服疫情反覆的影響,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發展質量方面繼續砥礪前行。境內銀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合計人民幣15685億元,整體增幅14.25%,境內銀行撥備前利潤整體呈向好趨勢,總額合計29472億元,同比增加1755億元,整體增幅為6.33%。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盈利能力隨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增長模式亦繼續展現積極變化。”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副主管合夥人、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鑑證業務全國主管合夥人楊勃表示:“國內多項政策引導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復甦,貸款投放和投資規模持續增長,推動了整體利息收入的增加,境內銀行2021年營收增長平穩,合計46071億元,整體增幅為8.75%。此外,各類資產管理需求上升,境內銀行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理財、託管、投行等非傳統中間業務的發展共同推動中間業務收入增加。就境外銀行而言,其整體經營狀況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營收呈現寬幅震盪態勢。在疫情新常態下,多家境外銀行保持韌性,實現強勢復甦。”
截至2021年末,商業銀行資產總額達到人民幣288.6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回落至個位數,金融體系內的資產擴張恢復到較低水平。此外,不良貸款餘額人民幣2.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3%,較2020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信貸資產質量保持穩定。銀行業為實體經濟復甦和發展提供了堅實有效的支持,其中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製造業中期貸款餘額和科研技術貸款同比增長近30%,而綠色信貸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長率也分別達到21%和25%。
中國銀行業整體在重點領域的風險持續得到控制,宏觀槓桿率下降了約8個百分點,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繼續大幅壓減,不良資產處置成效明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狀況趨於改善。2021年,境內銀行嚴控增量風險,持續優化信貸資產質量,對公貸款平均不良率2.02%,較年初下降了0.25個百分點。從具體行業分佈來看,批發和零售業、採礦業以及製造業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平均不良率仍然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