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特約記者陸爍宜
近日,威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威馬汽車”)因公司連年虧損,創始人沈暉年薪高達12億元的消息備受行業關注。
招股書數據顯示,威馬汽車2019年-2021年均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額持續擴大,三年合計虧損額達到174.35億元。同時,公司披露沈暉2021年的“年薪 ”卻高達12.6億元,同年威馬汽車營業收入僅47.43億元。按此計算,沈暉一人的薪資就佔據了威馬汽車當年收入的近三成。
同時,2021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資總額為17.5億元,沈暉一人薪資佔了管理層薪資的72%。
發佈招股書都沒在行業引起太大關注的威馬汽車,卻因創始人薪資問題登上行業熱搜。據媒體報道,處於輿論中心的沈暉在為公司產品獲獎宣傳的同時,發文稱“有些事情,腳趾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時間解釋”。疑似對12億“年薪 ”的消息做出回應。
創始人12億元年薪真相
時代週報記者翻閲威馬汽車招股書發現,沈暉12.62億元年薪中,僅有201萬元為薪金及花紅,高達12.6億元為受限制的股份及購股權開支。
201萬元薪酬跟理想、小鵬汽車創始人的年薪相比略高,後者2021年的薪資分別是150.4萬和135.2萬,但處於上市公司高管薪資正常區間。
關於引發行業熱議的12.6億元受限制股份和購股權開支,威馬汽車在招股書中解釋稱,這部分開支預計不會產生未來現金付款,是非現金性質的。
受限制股份及購股權是上市公司獎勵高管及員工常見形式,獲取及變現均受到一定約束,承授人獲得股份時一般都附有若干目標,甚至要分多個階段、經歷很多年才能完全獲得,並且其變現時間也可能受到限制。
威馬汽車招股書披露,股權激勵至少存在以下條件:在公司實際將有關股份轉讓給承授人之前,承授人將無權享有股份所附的任何權利;在公司正式上市之前不可行權;該計劃將在採納之日起10週年之日生效。
也就是説,股權獎勵兑現的重要前提是威馬汽車能夠成功上市。
3年虧損174億元
儘管如此,沈暉的“天價薪酬”仍招致知名投資人宋向前“炮轟”。宋向前認為,不論怎麼看,威馬都不算是一家經營得很好的公司,CEO卻拿了12.6億的薪酬和股權激勵,背後並沒有依據。
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虧損數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以及82.0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達到174.35億元。2021年,威馬汽車虧損的82.06億元中就包括了17.32億股權激勵。
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元以及47.43億元,三年合計營收約為91.77億元。三年虧損總額接近營業收入的兩倍。
公司未能盈利,高管卻想要獲得高額獎勵,這是外界質疑威馬汽車的一個原因。而上市公司以股權獎勵高管也是行業常見做法。
“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00020.HK),在上市之前也曾對高管發放高額股權激勵,當時的商湯科技也處於虧損狀態。
於科技公司、新能源車企等公司而言,前期燒錢虧損較為常見,特斯拉也是到了近2年才扭虧為盈,目前已上市的多家造車新勢力仍處於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車型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汽車已累計出售83495輛電動汽車。威馬汽車2021年全年累計交付44152輛電動汽車,同比實現翻倍增長。過去4年間,威馬汽車銷量的年複合平均增長率超100%。2021年其汽車單車毛利率為-5.1%,優於其他造車新勢力交表前的數據。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招股書
在戰略投資者方面,威馬汽車獲得了雅居樂、百度和騰訊等資本的青睞;同時,招股書披露,在威馬汽車D輪融資中,信德集團旗下Step Ahead International Limited和電訊盈科旗下Pacific Legend Group Limited均有持股,兩家公司分別屬於李嘉誠和何鴻燊家族旗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