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巨頭打響“價格戰”,隆基進入“守利潤”關鍵期
船大,難掉頭。意將“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節都握在手中的隆基,曾享受着全行業最高的利潤和市值。如今,卻面臨來自各個環節的“同步圍剿”。
隆基三季度業績,增速“掉隊”了。
近日,一批光伏企業陸續披露了2022年三季報預告,業績翻倍者眾。
與隆基形成“硅片雙寡頭”的TCL中環,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8.45億元,同比增長71.35%,實現淨利潤50.01億元,同比增長80.68%。“組件巨頭”天合光能則宣佈,前三季度實現淨利20.33億元~24.85億元,增長幅度為75.85%~114.92%。
而剛宣佈下場做組件的“硅料龍頭”通威股份,更是以超200億的淨利潤,以及2.6至2.67倍的高增速脱穎而出。
另一邊,2022年前三季度,隆基綠能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864億元-874億元之間,同比增長54%-56%;同期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06億元~112億元,同增40%~48%。橫縱向對比,其利潤增速不但明顯低於營收增幅,還大幅落後於上述同行三位數的增速,“一體化龍頭”顯然不好當。
上游硅料價格仍高企,一年前主動打響“硅片價格戰”的隆基,還熬得住嗎?
硅料的“失位”
硅料猛漲下,通威超越隆基,成為行業利潤第一。
據市場研究機構PVInfoLink10月12日最新數據,多晶硅緻密料均價為30.30萬元/噸(含税),相對於今年1月初的23萬元/噸,年內漲幅已達到32%左右。
硅料企業則賺得盆滿缽滿。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8只多晶硅概念股中,22家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正增長,佔比78.6%。其中,通威股份營收超600億元,歸母淨利增速超300%。
從絕對值來看,今年上半年,通威歸母淨利潤錄得122億元,僅第二季度就賺了70億,比光伏行業市值第一的隆基整個上半年賺的還多(64.8億元)。而在硅料開始漲價的2021年,通威股份淨利錄得87.42億元,已逼近隆基綠能的90.74億元。
協鑫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硅料價格處於超高盈利區間,在今年四季度末及明年將處於利潤迴歸正常水平的過程中。“從目前硅料產能釋放速度來看,預計2023年硅料行業仍處超額收益區間。”
關於上游硅料企業的“異軍突起”,分析觀點認為,硅料是產業鏈中產能相對較少的環節,具有重資產+低週轉+高ROE的特徵;加上擴產速度不及下游,加劇供需緊張,因此成為了價值量最高的一環。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其他產業鏈環節的玩家雖然也充分享受了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紅利,業績增速卻與多晶硅環節相距甚遠,在選取的樣本公司中,主營組件業務的天合光能利潤增速最低。“這説明硅料環節的暴利並未有效傳導至下游其他環節,主要原因或在於各環節提價時間和幅度存在錯位。”
而對於在下游產業鏈多個環節取得領先,硅料佈局幾乎空白的隆基,如今或也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壓力。
關於如何看待“硅料龍頭”通威殺入組件競爭一事,隆基未有正面回應,僅表示,在行業供給處於過剩狀態時,才能體現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
“對於公司來説,短期內將(組件)盈利作為主要衡量指標,組件市佔率30%是長期戰略目標,並不會追求短期一城一池的得失。”
硅片價格戰
上游硅料價格持續高漲,隆基卻主動對進行硅片“降價”,意圖進一步搶奪市場份額。
去年11月30日,隆基股份打響降價第一槍,下調幅度最高至9.8%。兩天後,中環股份緊隨而下,M6硅片降價幅度高達12.48%。
一“降”激起千層浪,硅片廠商紛紛扛着壓力降價清庫存,連帶上游硅料價格出現小幅鬆動,次月,硅料價格由每公斤人民幣270元水平快速跌至230元水位。
硅片價格戰的背後,還隱含隆基、中環代表的兩大不同路線陣營。即2020年,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分別牽頭組成的“M10”聯盟與“600W+光伏生態”聯盟。
前者除隆基外,還包含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等六家一體化廠商,出於成本與效率原因,站隊“當下兼容性更強”的182mm規格。後者則押注210mm,成員涵蓋上中下游的39家新勢力企業,包括中環、通威、天合、東方日升、晶澳、愛旭等。
根據中環的測算數據,210尺寸尺寸更大、效率更優,在電池片端及組件端都實現了更低的單瓦成本,與M2(72半片版型)相比,M12(60半片版型)電池片成本可降低7.9分/瓦,組件成本可降低12.6分/瓦。
在2020年底的最後一次調價中,中環股份首次推出182mm、218.2mm兩種尺寸產品,在進一步推高芯片尺寸的同事,踏入隆基的“主場”,宣戰意味愈濃。
而從今年業績來看,通威代表的“210聯盟”一路狂飆。而隆基則扛着上游不斷提升的成本,毛利率持續承壓。
不過,“210聯盟”藉由硅料漲價時間差打出的優勢,或也難以持續。隨着硅料企業的產能逐步釋放,硅料價格9月增速出現放緩,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硅料價格已處於頂部位置,且供給逐季增加,有望於今年底開始降價。
“當前正處於博弈關鍵期。”
“鎖定”硅料
10月下旬,預期中的硅料降價尚未落地,隆基不得不率先作出調整。
一方面,面對通威等硅料企業的“降維打擊”,隆基加速恢復漲價節奏,力保業績。
7月1日晚間,通威股份宣佈上調各尺寸電池片報價。與上次報價相比,本次調價中210尺寸電池片價格上漲5分,報價1.23元/瓦;182尺寸電池片價格上漲6分,報價1.26元/瓦;166尺寸電池片上漲7分,報價1.24元/瓦。
分析觀點指出,此輪調價幅度較上一輪更大,上個週期的調價幅度都在2分錢以內,而本輪上調達5分錢以上,上調幅度均超6%。
“價格平穩着陸是行業眾望所歸。”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隆基和我們的客户來説,我們不是在賭什麼時候市場出現價格拐點,而是希望怎樣通過一種比較健康的定價模式,使得我們的上游及客户在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帶來的企業鉅額虧損和存貨的貶值。”
另一方面,在同行們瘋狂“尋硅”的浪潮中,隆基也開始主動佈局硅料。
今年以來,硅料企業的長單越籤越多,百億大單頻頻出現。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在內的三家上市公司今年前10個月至少披露了12筆重大銷售合同,長單規模高達242.84萬噸,涉及金額6519.18億元。
“從硅片企業角度來看,如果硅料未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量產,再疊加一些其他因素影響,硅料價格可能又會漲,下游企業為了控制風險與成本,簽訂長單比較有保障的。”隆眾資訊方文正表示。
其中“暗藏”不少博弈。例如,通威股份今年3月與隆基綠能簽訂的長單協議,有效期到2023年底,僅為兩年。而6月開始,通威與雙良包頭、晶科能源等企業簽訂5份銷售協議,至少到2026年底,均達到四五年左右。
今年5月20日,隆基綠能在國內主要多晶硅產區——鄂爾多斯成立了一家硅料全資子公司。
企查查數據顯示,新成立公司名為鄂爾多斯市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陳紅,實控人為隆基創始人李振國先生。經營範圍包含: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電子專用材料製造;電子專用材料研發;電子專用材料銷售;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電子元器件批發;新材料技術研發。
兩個月前,隆基股份剛與當地政府簽訂了一份綜合《投資合作協議》,將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投資金額合計195億元。
可見,上述硅料佈局,同樣沿襲了隆基的“一體化”思路,是否能助其突破通威等新勢力在各個環節的“游擊戰”“圍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