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不但會促進創新發展經濟體系內原有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同時引入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會增加生產要素新組合,產生新的生產函數,將有助於創新的發生與發展
文 | 陳凱華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數字化發展,能為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提供持續動力。我們需要依靠數字技術的創新驅動,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11月6日,一名工作人員在第三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微軟展台演示操作 HoloLens2眼鏡 李任滋攝/本刊
科技革命帶來數字化轉型契機
當前,由數字技術等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由導入期轉向拓展期,這也將為我國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新機遇。
第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將為科技創新提供資源和平台基礎,不僅會促進數字技術的飛躍式發展,還將推動數字技術與其他技術交叉融合發展。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科學和工程有機結合,推動了大數據科學成為新的科研範式。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不斷融合、疊加和迭代升級的過程中,為其他技術領域發展提供了高經濟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技術底座,構建起一個數據驅動的平台化、生態化的基礎設施羣,使得技術迭代的頻率更高、相互依賴性更強、整體功能演進的速度更快。
第二,新一輪科技革命助推產業創新發展,不僅促使數字產業化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還助力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指出,我國數字產業化總體實現穩步增長,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7.1萬億元,佔GDP比重7.2%,同比增長11.1%。與此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鏈條改造的產業數字化進程在不斷加速,推動了產業組織模式的變革,促進了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的產業資源配置優化,這一變革在產業創新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經濟社會運行最根本特徵。
第三,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社會創新發展,重塑教育、醫療、交通、環境、行政等發展動力和治理模式。在教育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助力優質教育資源升級、共享,推動教育均等化,建立全新的教育治理模式。在醫療領域,新技術發展為醫療創新打開全新窗口,將有力推動整個醫療體系從檢測、診斷、藥物研發到醫療管理的整體變革。在交通領域,以全面、全量、實時的多源大數據為基礎的“雲-邊-端”全棧技術融合創新,將不僅為當下精細化、智能化交通治理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還將賦能面向未來交通場景演進的全生命週期治理。在政府治理方面,政務大數據的整合、開放、共享,輔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應用,將有助於構建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的高效人機協同治理體系。
數字化將重塑創新發展經濟體系
伴隨着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據作為一種核心生產要素在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首先,數字化將擴容和優化創新生產要素體系。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這一意見使創新發展經濟體系的要素構成發生重大變化。與傳統生產要素不同,數據要素具有非競爭性、非稀缺性,而且數據要素的價值與數據的規模和豐富程度顯著正相關,數據量越龐大,數據的價值也就越高。數字化可以顯著節省人力、資本等其他要素的使用成本,降低要素供給和要素需求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使要素供求雙方的精確匹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其次,數字化將促進創新發生與發展。數字化不但會促進創新發展經濟體系內原有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同時引入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會增加生產要素新組合,產生新的生產函數,將有助於創新的發生與發展。數據在流轉和擴散過程中將會產生新的數據,使得數據要素表現出不斷迭代、自我增值的特性,將進一步促進創新發生與發展。
再者,數字化將改變創新方式和動力。一是優化知識的生產過程。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在推動傳統實驗科學、理論推演、計算機模擬等科研範式向數據驅動的科研範式轉變,同時,可實現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即時反饋給知識生產部門,使知識生產更好解決現實需求。二是增進不同創新要素、創新主體之間的信息流動,改進創新體系內不同創新要素、創新主體之間的關係,形成協同共生、創新導向的創新生態系統,有效促進創新技術的商業化和價值創造過程。
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內外環境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主要國家和組織紛紛推進創新發展數字化戰略,將其作為發展的優先事項進行戰略佈局,重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轉型的良好軟硬件條件。
有的國家高度重視數字化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和佈局。如2020年8月發佈的《美國2022財年發展與創新預算的優先事項與跨領域行動備忘錄》指出,美國將陸續針對未來數字技術加大資助力度,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先進通信網絡等領域;有的國家正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強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如歐盟從建立統一數字市場的角度出發,協調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有的國家正推動行政領域的數字化建設,加快數字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
國外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為我國創新發展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範例。從國內環境看,我國數字化轉型也有內生動力。
從科技創新發展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看,在科技發展層面,我國迫切需要新的科研範式推進科技發展。傳統基於單個主體、集中研發式的科技發展模式難以實現科技趕超。數字技術能夠推動集中研發和網絡化、分佈式研發並行發展,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研發合作,有助於解決複雜科學問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在科技管理層面,隨着我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效利用創新資源成為我國科技管理的迫切要求。通過構建數字監測平台,可以整合不同產業、區域、部門的科技信息,對科技發展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提升科技管理效率。在科技成果轉化層面,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始終不高,其重要原因在於科技部門與產業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導致科技部門難以知曉產業部門的技術需求。通過構建數字科技服務平台,可實現科技部門與產業部門的信息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從產業創新發展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看,目前我國產業創新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一是我國多數行業仍處於較低發展水平,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動力不足。我國傳統行業企業大部分尚處於工業2.0階段,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差距明顯,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來改造實現工業3.0,進而才能夠進入網絡化、智能化的工業4.0發展階段。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弱,缺乏國際競爭力。當前,我國較多製造業企業仍然處於機械化和電氣化狀態,隨着我國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各項成本不斷增高,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正逐步下降,迫切需要企業不斷創新、提高生產運營效率,重塑競爭力。數字化轉型是製造業企業降本增效的內在需求,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社會創新發展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看,我國社會發展存在的公平、效率、質量等問題可通過數字化轉型解決。在教育方面,我國教育資源稀缺,且存在嚴重的分佈不均衡、不充分問題,導致區域教育資源供需之間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優質教育跨區域、跨層次的升級與共享。在醫療方面,我國傳統檢測技術與醫療服務體系效率較低、質量欠佳,醫療資源與醫療水平在區域層面也存在顯著差異,迫切需要促進數字技術與醫療領域的深度融合,提升醫療檢測與服務水平,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醫療體系。在政府治理方面,我國政府部門行政壁壘多,存在數據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以協調部門間關係、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務服務質量。
多措並舉推動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
現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要從過去的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需要利用好數據這一資源,多措並舉推動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除了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攻關,深入推進產業和社會創新發展的數字化轉型,還要加強國家數字創新體系和數字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研究。
一方面,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攻關。一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數據中心、軟件平台、工業互聯網平台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萬物互聯的數字基礎設施供給體系,擴大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構建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能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三元互動的新模式,在國家層面成立全區域、多層次、多部門、多方面的科技創新信息平台與多元開放的科技管理創新平台。通過構建國家科技創新大數據倉庫、制定科技數據蒐集和使用管理辦法等方式,保證數據的科學蒐集和有效整合。二是加強數字技術研發。加強5G、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基礎技術的研發,推動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標準制定,鼓勵成立數字產業創新聯盟,在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等維度為數字技術的研發創造良好環境。
另一方面,深入推進產業創新發展的數字化轉型。一是引導數字產業健康發展。支持數字產業化發展,在平台建設、監管制度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培育一批數字龍頭企業,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制定數字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支持數字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改造生產和經營方式。二是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引導機械製造等實體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企業在研發設計、組織管理、產品生產、產品營銷、售後服務等方面實現全流程數字化改造,評選數字化轉型示範企業以形成示範效應,打造數字化產業和區域集羣。深入實施“互聯網+”“大數據+”工程,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再者,深入推進社會創新發展的數字化轉型。一是建立數字化公共衞生體系。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預警、監測、追蹤和分析作用,並深入應用於基因工程、新藥研發等科技項目,建立全數字底座的公共衞生體系。二是建立數字化教育體系。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上網、上雲,打破傳統教育資源的時間性、空間性約束。推動數字技術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為實施數字中國戰略提供人才支撐。三是建立數字化交通體系。推動構建數字化交通信息採集、傳輸和管理體系,推動全量數據平台建設與雲端互聯的交通感知網絡建設,實現機器視覺、人機協同、自動調控的智能交通體系。四是建立數字化政府治理體系。利用數字技術構建數字化政務服務平台,打通政府、社會、個人間的信息共享渠道,建立“自下而上”的精準研判、高效服務的政府治理體系。
最後,加強國家數字創新體系和數字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研究。一是加強國家數字創新體系研究。從主體構成、知識特質、主體之間的聯繫等角度出發界定國家數字創新體系的內涵,包括數字科技創新體系、數字產業創新體系、數字社會創新體系等。在此基礎上,圍繞數字創新體系的結構、邊界、功能等方面,分析數字創新體系與其他科技創新體系之間的差異及相互作用關係,思考如何將數字創新體系與其他科技創新體系融合,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二是加強數字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基於數字技術的融合型、自生長性等特徵,研判數字科技創新需要的條件和政策環境,從創新要素、創新主體、創新平台、創新績效等層面建立評估數字科技創新政策的指標體系和框架,探索數字科技創新政策與其他科技創新政策之間的協同作用,進而構建我國數字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