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解讀|張文魁:實現經濟合理增長必須暢通供需雙側循環

二十大報告解讀|張文魁:實現經濟合理增長必須暢通供需雙側循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受訪者供圖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指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認為,二十大報告對我國高質量發展作了最新部署,下一步要按二十大精神,實現經濟合理增長,重心應該放在進一步暢通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循環互促上,需求側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供給側的當務之急是要助力小微企業運營和發展。

“穩增長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頭戲。”張文魁在近日出版的《穩增長》一書中指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但要及時出手,通過政策組合拳穩住中國經濟大盤,還要深入分析各種矛盾和問題,為未來的穩健增長、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居民消費提升空間較大,提高百姓收入是關鍵

新京報貝殼財經:您認為二十大報告給未來穩增長提供了哪些方向性的指引?

張文魁:在這些中長期問題中,如何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極為重要。二十大報告恰恰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方略。

二十大報告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這些提法是首次出現,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執行。

我理解,這就是強調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循環要進一步打通,使得循環真正暢通起來。下一步應該在二十大報告所講的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方面,重點發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您認為應如何進一步暢通循環?

張文魁:從短期穩增長政策來看,投資可以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比如在基建方面,各個城市在地鐵、地下管網等方面的建設還有空間。這也是目前我們相關政策正在做的事情。

但從中長期穩增長政策來看,擴大內需的真正短板還是居民消費。只有國內消費實現有力擴張,國內的供需雙側循環才會暢通和互促,經濟結構才會比較健康,增長支撐才會比較穩定,並且才能體現經濟增長的真正目的,即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應有的提升。而當前我國擴大居民消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提擴大居民消費的關鍵在於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這是未來穩增長中至關重要的內容,要與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就業優先戰略相結合。要保證就業優先,同時也要提高就業質量,讓百姓收入隨着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而提高。

同時還要完善和強化社會保障制度,如針對醫療、就業、住房等提供一套減輕百姓負擔的政策“組合拳”,為提升消費需求、擴大內需奠定基礎。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何提升就業質量?

張文魁: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是目前較好的抓手之一。它能提升勞動生產率,也可以提升就業質量,提高百姓收入、促進消費。

我在《穩增長》書中也寫到,從推動經濟增長的角度而言,數字經濟是個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業經濟引擎的某些固有侷限,而數字科技的威力更非工業科技可比。同時數字經濟也是我國應對全球競爭的重要抓手,為我國後續經濟穩增長提供動能。不過,如何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還需要優化政策。

小微企業發展成當務之急,構建聚合生態圈是方向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您看來,我國目前穩定經濟大盤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張文魁:超過1.6億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大盤的基石,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目前供給側當務之急,是要解決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問題,特別是小微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問題。特別是微型企業,此次也得到了二十大報告的關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從全局來看,我國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中小微企業的作用不容忽視。2019年中國人均GDP登上1萬美元的台階,目前正前行在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的征途上。在這一過程中,我國需要具有外向競爭的大企業作為“踏板企業”完成登梯,也需要中小微企業的高速發展夯實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大量中小微企業的湧現,對經濟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踏板企業”往往是新興企業和民營企業,它們是從中小微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而來。

沒有不斷湧現的中小微企業,便不會有不斷崛起的新興大企業,踏板就難以鑄成。只有重視如何讓中小微企業繼續大量湧現,才會為踏板大企業提供足夠的後備軍和種子選手,經濟增長之梯才會一級一級向上接續。同時,大量的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包括那些個體工商户,都是民生型企業,它們衰微下去,民生如何維護和改善?

新京報貝殼財經: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問題要如何解決?

張文魁:從中長期來看,中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要遵循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同時需要在產業創新生態圈、在產居創聚合圈中享受良好發展環境和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當然國家要給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所以二十大報告比以前歷次黨代會報告多了一句話: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產業創新生態圈、產居創聚合圈與簡單的產業集羣不同,需要聚集產、學、研、投等多維度因素,集羣單體越來越難以獨立發展,由多個集羣單體相互聯繫和組合而成的集羣系列更具有黏合力,從而更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產業鏈和創新網分別是集羣系列的表層與深層聯結紐帶。

在生態圈、聚合圈中,外向競爭的踏板大企業尤其重要,它們與中小微企業共同形成生態,當然也隨時可能互換位置。

從目前來看,我國已擁有不少外向競爭的大企業,這主要分佈在製造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它們作為生態圈集羣的“圈主”,已在發揮相應的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聽起來這對地方政府也提出了較高的行政管理要求。

張文魁:未來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區域發展的競爭,一定會有新方式、新方法,也一定會有新贏家、新輸家。未來的贏家,必將是那些能巧妙地將創新和產業在本地區緊密協同組合起來,並能形成由產業鏈和創新網組成的新型生態圈、聚合圈的地區。

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將不侷限於可量化的營商環境指標的比拼。正如我在《穩增長》書中所寫,還需要地方政府對投資者、創新者和運營企業提供個性化與全程化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又不能違背公平競爭的原則;在整潔優美的工作和居住環境方面下功夫;同時也需要大力推動區域治理的現代化,形成法治化的社會,從而使社會資本成為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地方政府應該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而不是去用政府之手搞產能管理、供需匹配之類的事情。供需不匹配等問題,需要讓市場自己去解決,而非政策決定。產能過剩或不足問題,也可以通過市場自身調節進行優化,政府限制進入的辦法就如同“移動打靶”,很難打中。

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仍需提高政策精準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未來的穩增長過程中,我國還會遇到哪些挑戰?

張文魁: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事項。面對各種衝擊和風險,如何實現韌性發展,必將引起越來越多討論,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是韌性發展重點。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不完全是本土化的問題,因為並非本土化、自主化、可控化程度越高越好,這還涉及全球市場交易、全球分工協作、全球經濟治理等問題,這些問題無疑又與我們對安全的認知、對安全水平的設定有關。總而言之,這將涉及大量的具體工作。

新京報貝殼財經:從今年以來的穩增長政策來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持續發力。您認為未來是否還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

張文魁: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從目前來説,單獨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都不會太大,這就意味着我們需要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並提高其精準性。我國貨幣政策在總量政策的基礎上,增添一些結構性功能的相關政策工具,今年還針對基建、製造業技改等方面的專項再貸款,正在對穩增長髮揮作用。但也要注意這類結構性政策不可過度使用,避免造成總量政策失去一視同仁的平等性和過度干預等問題。相比之下,財政政策的結構性功能性更強,可以更多實施。同時,我們還需要應對債務不斷堆積帶來的諸多隱患和風險,因此,下一步需要實行平衡性經濟政策,一方面要助推經濟合理增長,另一方面要管控風險、密切跟蹤和盡力化解隱患,特別是不要進一步造成大的風險和隱患。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李夢涵 校對 盧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8 字。

轉載請註明: 二十大報告解讀|張文魁:實現經濟合理增長必須暢通供需雙側循環 - 楠木軒